分享

伤寒论之太阳篇心阳虚奔豚证

 乐乐书屋 2017-10-01



1桂枝加桂汤证

【原文】 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1]。氣從少腹上衝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壯[2],與桂枝加桂湯更加桂二兩也。 (117)


【词解】

[1]  奔豚:证候名。豚即猪,以气上冲犹如豚之奔而得名。

[2]  一壮:指把艾绒作成艾柱,烧完一个艾柱为一壮。

【分析】   用烧针的方法迫令病人发汗,外邪不解,针刺的部位被风寒所袭,寒闭阳郁,卫气不行,故局部红肿如核状。同时因烧针强使汗出,损伤心阳,阳虚阴乘,下焦之寒气乘虚上逆,故发奔豚。其治当先以艾柱灸针处之赤核各一壮,用以温阳散寒;再内服桂枝加桂汤平冲降逆,扶心阳之虚。

奔豚的典型证候,据《金匮要略·奔豚气病篇》记载:“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可与本条合参。

【选注】   成无己:烧针发汗,则损阴血,而惊动心气,针处被寒,气聚而成核,心气因惊而虚,肾气乘寒气而动,发为奔豚。《金匮要略》曰:“病有奔豚,从惊发得之”,肾气欲上乘心,故其气从少腹上冲心也。先灸核上以散其寒,与桂枝加桂汤以泄奔豚之气。(《注解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治法】  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方药】 桂枝加桂湯方

桂枝五兩,去皮 芍藥三兩 生薑三兩,切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本云,桂枝湯今加桂滿五兩。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氣也。


【方义】   本方为桂枝汤加重桂枝用量面成,重用桂枝配甘草,更佐姜枣,辛甘合化,温通心阳而降冲逆。用芍药、甘草酸甘化阴而柔肝缓急,共为调和阴阳、平冲降逆之方。

对于本方是用桂枝,还是用肉桂,历来有争议。方有执认为应是肉桂,不是桂枝;柯韵伯、徐灵胎认为桂枝,而不是肉桂;章虚谷则认为若用于治疗肾邪上冲,宜加肉桂,而用于解太阳之邪,宜加桂枝。以上虽各有其理,但从原文“更加桂二两”、“今加桂满五两”的文意而论,当是加桂枝。但考汉代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所载之桂,并未分桂枝与肉桂,故只能从《伤寒论》原文加以推测。如果从现代临床运用而言,桂枝、肉桂确有区别,而对于奔豚证又俱可酌情选用,章氏之说可供参考。

【临床应用】

本方不仅能治疗奔豚气,亦能治疗其他冲气上逆证。即使没有表证亦可使用本方,如有表证未罢,本方亦有一定的解肌作用。现代多用于外感病,癔病,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证,膈肌痉挛,雷诺氏病,冻疮等。


【案例】

一壮年妇女,病奔豚月余。按其病起之初,原由心阳不足,心火不能下交于肾遂致下元虚寒,而寒浊之气,复乘心阳之虚而上冲胸咽。冲则气急欲死,辄呼人捶胸拍背,旋即消逝无踪。因发作频繁,痛苦较大,所以患者表情紧张,形状狼狈,以为必有异物作崇。脉象两寸浮数无力,关尺沉微,舌苔白润。证为阳虚奔豚,治以桂枝加桂汤加减,药为:桂枝15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炙甘草7克,油桂3克(研细,药液冲下),半夏10克,厚朴10克,吴茱萸10克,大枣12枚。前后共用药5剂,而阳复寒散饮降,冲气因平而瘥。20余年不曾发作。(吴禹鼎.经方临证录.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42)


2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原文】 發汗後,其人臍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65)


【提要】  汗后心阳虚欲作奔豚的证治。

【分析】   发汗后,虚其心阳,心火不能下蛰于肾,肾水无以蒸化,以致水停下焦并欲乘虚上逆,故脐下筑筑然跳动,是为水气初动,犹如奔豚之将作,其人必多伴有小便不利,治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通阳化气行水。

本证与桂枝加桂汤证虽均属心阳虚奔豚证,但奔豚有已作与待发之别。

苓桂甘枣汤证、桂枝加桂汤证鉴别表



证名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桂枝加桂汤证

证候

脐下悸,欲作奔豚(无奔豚的典型证候)或有心悸和小便不利

气从少腹上冲心,发作欲死,复还止

病机

心阳虚损,下焦水气欲上逆

心阳虚损,下焦阴寒之气上逆

治法

温通心阳化气行水

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方药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重用茯苓(半斤)以淡渗利水

桂枝加桂汤,重用桂枝(五两)以平冲降逆



【选注】   《医宗金鉴》发汗后心下悸者,乃虚其心中之阳,本经自病也。今发汗后,脐下悸,欲作奔豚者,乃心阳虚,而肾水之阴邪,乘虚欲上干于心也。主之以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者,一以扶阳,一以补土,使水邪不致上干,则脐下之悸可安矣。(《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太阳篇》)

【治法】  温通心阳,化气行水。

【方药】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方

茯苓半斤 桂枝四兩,去皮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五枚,擘

上四味,以甘瀾水一斗,先煮茯苓,減二升,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作甘瀾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內,以杓揚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顆相逐,取用之。


【方义】   本方为桂枝甘草汤加茯苓、大枣而成。重用茯苓利水宁心为君,配伍桂枝、甘草温通心阳,佐以大枣补脾而助健运之功,故本方重在通阳化气以行水。心阳复,水饮去,则悸动可止。

甘澜水,又名“劳水”。《玉函经》作“甘烂水。程林曰:“扬之无力,取其不助肾邪也。”李中梓又说:“用甘澜水者,取其动而不已,理停滞之水也”。其意是将水扬多遍,令其烂熟,可去其水寒之性而不助水邪之义。

【临床应用】

现代多用于治疗神经性心悸,假性痫症,神经衰弱,慢性肾炎,慢性肠狭窄,胃扩张,胃部有振水音等病辨证属心阳虚欲作奔豚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