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讲记●刍狗到底是什么

 弗鱼 2017-10-01


 

刍狗到底是什么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我们先来感觉这一段。《易经》里面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天地是体仁的,但是老子这里说天地不仁,儒家和道家永远都有点像正题和反题,道家总是愿意给儒家提点批评意见。我经常比喻说,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点像“执政党”,道家是“在野党”,总是对执政党进行监督、批评。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这一套,堂堂皇皇,光明正大,但我们在社会生活之中也不难发现,在堂堂正正,光明正大背后仍然有阴影。正人君子过头了,就成了伪君子。一个人很有礼貌,大家都尊敬他,这样很好;如果一个人以礼为貌,把礼作为一种策略,那么就让人感到有点打寒颤,受不了


 儒家是堂堂正正的,是圣人之道,但是在推行圣人之道的教化过程之中,实施过程之中,难免有假冒伪劣的出现,这是必然的。有名牌必然有冒牌,有一利必有一弊,任何时候都是这样。道家老庄牢牢地把儒家所派生的阴暗面抓住,所以海内外有一些学者说,老子讲弃圣绝智、批评礼法,实际上老庄可能比孔孟更倾心于礼法,这个是言之成理的。但是天地不仁,它是针对孔夫子提出的这个仁,把天地凌驾于圣人之上,当然,这个天地实际上是对大道的另外一种说法。


我们用更贴切的语言来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什么是“刍狗”呢?它是用草扎成的狗。在殷商的时候,用于祭祀的都是活人,在殷墟里就有数以百计的人殉,真是惨不忍睹!周王朝开始以后,就废止了殉人制度,也就是废止了以活人来殉葬的制度,而用俑来取代。秦始皇的兵马俑、汉俑之类的,都是用陶俑做成的。在那个时候,祭祀天地除了人以外,还用猪、牛、羊三牲来祭奠,后来是用面团来做的,如猪面头、羊面头、面牛头。用面来做,感觉也奢侈了点,后来就用草扎成堆来祭祀。如同川西地区,我们看见观仙婆化水、跳神等等,扎纸人、纸马、纸狗,这些也叫刍狗,都属于一类。


“天地不仁”,这个不仁实际上是大仁,是最大的仁。用道家的学说来说,就是“大化无极,大名无名,大言不言,大仁不仁”。而“大仁不仁”,是最高仁的范畴,它是不执著于仁的相,不去奢谈仁义,但却是最仁最义的。



“万物为刍狗。”它是什么意思呢?它让万物在自然之中生,在自然之中灭,不去干涉他,也不去支配它。道家学说有一个最大的特征——它是无神论,没有造物主,认为冥冥之中没有一个主宰,更没有一个人性化的主宰,这个就是道。它让万事万物在大道之中流行而已,自生自灭,不去干预。正是因为大道的不作为,才成就了万物。如果大道有爱憎之心,有爱恶之心,那么世间就永远光明,宇宙就永远光明。只有白天没有黑夜,只有好人没有坏人,只有鲜花没有毒草,那么世界也没有这样五彩斑斓。所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我们要知道它背后的一个语言,实际上它在赞叹大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这样的一种公德。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真正的圣人,是至圣之仁,它不是在语言上,行为上表现它这个仁。所以《易经》里说:“圣人垂衣裳而天下治”,他睡在一旁就可以治理天下,不去过多干预社会各阶层的活动,不去打乱社会的秩序。不以他人为的、主观的因素,主观的爱恶,主观的喜怒哀乐,去干扰社会的运行。“以百姓为刍狗”,也就是让老百姓在社会规律之中,让他们自然而然发展,休养生息,生育繁衍。这一句实际上也是对理想主义、乌托邦主义的一种批判。儒家的思想,从理性上来说,还有一定乌托邦的成份,不论是仁义礼智信也好,对黄帝以后的尧舜之治的讴歌也好,我们今天看来,还是有一种乌托邦的色彩在里面,幻想有一个圣人,幻想达到天下大治等等。


道家思想对孔夫子的这一方面,的确是不留情面的。尽管儒家学说非常现实,但是他们理想之中的那一套东西,还是有理想主义的成分,有乌托邦的成分在里面。如同我们这里是书院,要讲四书五经,关于生活与工作中实质性的东西,我们还是要去面对。用黑格尔的话来说,恶是历史发展的杠杆,我们这几十年已经吃过乌托邦的不少苦头。解放后对社会主义过于执著,当年一度大力宣传“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大跃进时“吃大锅饭”,“绝对的平均主义”,这些也是乌托邦的一些表现。读书不要钱,吃饭不要钱,生病也不要钱,什么事都不需要花钱,结果这样的绝对平均主义,绝对的一种善,反而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反过来看,有了竞争就有了差别,有了差距就有了贫富的悬殊,有了这样或那样的麻烦,甚至社会上出现了腐朽的情况。十几年前,曾有人问我什么是腐败?我回答说,腐败也有好的一面,为什么呢?繁荣才有腐朽,贫困是不会滋生腐朽的。并不是本人赞成腐败,我们需要全面地去看问题。 如果一亩田全部是沙子,能种得好庄稼吗?肯定是种不好庄稼的;但是在大粪坑里,也种不出庄稼,必须把大粪坑里的大粪搬到沙土地里,把两者综合起来,这个庄稼才长得好。我并不是赞成腐败,它肯定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社会的发展,永远有健康的一面,也永远有阴暗的一面,要达到没有阴暗的一面,可能只有佛教的极乐世界,或者基督教的天堂了。只要是人类社会,只要是现实的人生,这都是难免的。所以从这样的角度上来看,老子这几句话的精彩之处就出来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老百姓的吃喝拉撒睡,生老病死,这个自然的现象,圣人不可能把全都包干;即使搞一个慈善功德会、福利会,也不能解决全人类的所有问题。整天都去慈悲慈悲,慈善慈善,这样的行为不能解决社会的问题,不能促进社会发展;所以该摒弃就得摒弃,该去掉的就应该去掉,该发展的就应该发展,该富裕的应该富裕,该贫困的应该贫困,这是没有办法的。


十多年以前,贵州出版社出了一本书,说贫困地区有一个越输血越贫血的经济怪圈。在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这几十年来,中央政府对那些地区的经济支持是很大的。这样的关爱政府是应该的,但是如何让当地富裕起来,发展起来,那的确还是需要内因起作用,自己要奋发图强才行,圣人为此操了很多的心,也未必能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需要整个社会充满活力,政府要少干预,这是黄老学说的核心。


最近上演的《汉武大帝》,窦太后与汉景帝、汉武帝的矛盾,也就是在争论是采用儒家的有为而治,还是黄老的无为而治?大家可以去思考这样的问题,这是老子的社会学说、社会哲学的纲领性的语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万物都在大道的呼吸中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越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这句话也还是要回到老子《道德经》的第一章。我讲《道德经》,就是要把其它章归到第一章里去,不断地向第一章回归。


“天地之间”像什么呢?大道的运行如“橐龠乎”。什么是“橐龠”?皮口袋,现在我们看不见了,因为现在用的是天然气,以前小作坊里用的是风箱鼓风。以前饭馆里炒菜的时候,用的也是风箱,现在都看不见了。我们以前用的风箱是木制的,这里所说的是用皮做成的,现在有些藏民家里还在用。“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天地之间的运行,就好像皮风箱一样,一来一回的。


我们再回到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里的“橐龠”就是一个皮风箱,就是“众妙之门”。万物生于此而沿于此,万事万物都在大道的一呼一吸之间,一吐一纳之间运行。于是天地生了万物,而且不停地在生,天地又不断地把万物收回它的皮口袋里去,如同弥勒菩萨的口袋一样。本体的宇宙不动,现象的宇宙无穷无尽,新的现象出现,旧的现象就消失,不断地有新现象产生,旧现象消失,用佛教的话来说,就是生和灭。


“虚而不屈,动而越出”。说它是有,它却是空空荡荡的,一无所有;说它是无,它又是“动而越出”。我们想想,随着我们认识半径的扩大,现在的知识大爆炸是从哪里来的呢?也还是从这个风箱里拉出来的,还是从这个“众妙之门”出来的,是从“常无”中出来,也是从“常有”中出来的。有等于无,无等于有,一呼一吸,万物就出来了,所以是“动而越出”。


我经常反复地讲“众妙之门“,包括此时的这一段,都要让它回归到我们心念这扇门之中。我们思想意识的这道门户,就是一个皮口袋,我们的心在哪里动?一呼一吸出入之门在哪里呢?这个出入之门,就是我现在正在注意、正在留意的一念。如果离开了自己当下的这一念,离开了活生生的思维本身,万物在哪里?你的万物在哪里?人类的万物在哪里?没有。思想的阀门一旦被打开,就如这里所说的,“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越出”。我们的思想岂止是长江之水浩浩荡荡,那真的是不可预计。


现在人类文明的这一切,哪一个不是从人的思想之中,人心之中涌出来的呢?而且是越涌越多,知识换代、产品换代都来不及,如电脑日新月异,速度很快。那么以后呢?好戏慢慢看,要善于看这样的戏。看什么戏呢?自己演的这一出戏,自己的生命,自己精神导演的这一出戏。这出戏演的是什么?演示出宇宙万物,演示出人类社会,演示出我们自身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成败得失,是是非非……一切的一切都是从我们心中涌现出来的,像哑巴吃黄莲一样,自己去品这个味,有的时候是有口道不出,有的时候又是乐在其中。


我们要回到第一章来看,“常无,常有,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实际上,第二、三、四章都反反复复在那一个点上不断推进。换了一个角度,换了一个说法,又在说这个事情。大道无多,真理只有一个,你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又有不同的感受。


 天地与道、与人心在这里是合一的,所以是“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是一回事。在宇宙万物之中称之为道,在人类来说是心,实际上是一件事情。如果我们要表达它,“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本公共号是四川龙江国学书院所创建的为广大国学爱好者提供学修交流的微信公众平台。书院由冯学成先生(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650650960)创建,致力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接续道统心髓。

 

书院开展活动:每周在书院有专题讲座,在温江区、成都百花谭、成都肖家河、新都区等区域有六个学习小组每周开展学习。其中书院专题讲座为每周六下午;新都小组、肖家河小组学习为每周二;小苹果小组、百花谭小组学习为每周四;明心小组为每周五;温江小组学习为每周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