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言,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什么意思?

 文明世界拼图 2018-04-14

20个回答

《道德经》: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寥寥几字,意义深广。

“多言数穷”,大概有两层意思。

1、我不说了,因为无论我再怎么说、说得再多,也说不清楚这个“道”的。

2、如果你们修道、修行,那就不要说太多话,因为说话说得再多也没有意义的。

在圣人眼里,说话多是一种病。这也的确是一种病。

为什么现在人那么爱说话?如此地爱说废话?为何如此地热衷于闲谈?

就是因为人们空虚,所以试图通过无休止的说话来填补它。他们妄图用语言来填补这个无尽的无聊和空虚——这是人类最常用的一种手段。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佛家会有一种苦行的方法叫“禁语”。因为“静能生慧”,或叫“定能生慧”。智慧只有从宁静中才能产生。这句话在儒家称之为“宁静致远”,它们的含义是一样的。


“不如守中”。

“守中”是一种非常非常重要的修行方法。不管在道家、佛家还是儒家都是非常地重视的。儒佛道三家都提倡“中道”。

那么“中”是什么?

其实“中”就是心。在道家,就是那颗“道心”;在佛家,就是那个“佛性”;在儒家,就是那个“良知”。

在《论语》中提到的“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就是这里的“守中”;同样也就是《中庸》里的“中庸”;同样也就是《孟子》里的“养吾浩然之气”的“浩然之气”。它们的表达方式不同,其内在含义是完全相同的!

那么,“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用现代的语言表达,就是:

停止你们的语言和说话,安静下来!

在寂静中感受世界、感受自己、感受生命,

去感受并守住你心里的那点“道心”吧!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意思是人说的话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安静沉默,把话留在心里.老子的这句话说的特别有道理,在我们生活中也有特别健谈的朋友,无论走到哪都是夸夸其谈,别人根本插不上话。这类人到底受不受欢迎?言多必失,这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对语言的总结。

多言数究,不如守中这句话出自《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做人本本份份,不仅求一份心安理德,我们从不夸大其辞,但也不是心中无数。心中有数而不言实为君子,心中无数而乱言,实属小人。有的人外表憨厚,不善言谈,这种人是真的心中有数,察言观色、外才不露,绝对的实干型。对于话多者来说,刚开始让人心生敬仰,但话如果太多,一是惹人讨厌,再有话多必有过失,说到最后无法圆场。我的一位朋友,特别健谈,每次聚会就他一个人在哪没完没了的说,说到最后词穷,还不罢休,刚开始能控制自己的嘴,后期根本自己控制不住自己,东家长李家短,从头说到尾,就差没说 自己媳妇穿什么内衣了。这就是言多必失,到最后变成了笑话。

与人交流,别一人独享,话怎么说、事怎么做,这就是为人处事之道。

言多者人不一定坏,但话太多必有失分寸之处。不擅言谈的人不一定全是好人,但做人心中有数,懂得分寸。话多话少,各有优缺,只须做到:需要你说话时别沉默,不需要你说话时,保持沉默,自己能控制住自己就好。

要学会语言共享,生活中,你话多还是话少?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出自《道德经》第五章,加上与之相关联的几句话: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注释:

其犹橐龠乎:大概就像个大风箱吧。其,表示揣测的语气,相当于“大概”。橐龠,音tuóyuè,风箱。

虚而不屈:空虚却不会枯竭。虚,空旷。而,转折连词,这里相当于“却”。屈,音jué,尽,竭。

动而愈出:越推拉风量越大。动,拉动,推动。而,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这里相当于“就”。愈,越……越……,更加。出,产生。

多言数穷:说的多行不通的就多,说的多屡屡行不通。数,音shuò,屡,多次。穷,困窘,困厄,行不通。

不如守中:不如遵守中正的原则。守,遵守,坚守,恪守。中,中正,适中的原则。

把这几句话整体通释一下:

天地之间,大概就像个大风箱吧?空虚却不会枯竭,越推拉风就越大。说的多行不通的就多,不如恪守中正的原则。

解读:

这里讲的是无为、守中的道理。”以“橐籥”作喻,告诉人们“动而愈出”的道理,进而得出“守中”的结论。

解读: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这个比喻意在阐述这样的道理:风箱推拉频率越高,产生的风就越多;推拉的力度越大,产生的风越就大。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几句话的逻辑关系。“风箱”中间是空的,“动”而成风,越动越有风;风多成灾,多言因做不到而屡屡困窘;而且多言与“无为”也矛盾。穷,困窘之状也。天地这个大风箱,“虚而不屈”,没必要“动而愈出”。“多言数穷”有两种情况:一是说的多,办不到必受窘;二是言多必失,会招致灾祸。

所谓“守中”即动而不频,言而不多。“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意在劝诫人们顺应自然而“无为”。多言、多做是为自己找麻烦,这是反面得出的道理,结论是“不如守中”。

守中就是坚守适中适度的原则;“守中”就是不该做的坚决不做,必须做的才做;该做的不做也不是“守中”。

“守中”就是守道。《道德经》中的“守中”与儒家的“中庸”思想如出一辙,都强调做事要把握好度。当然,“中庸”思想源于《尚书》,这是明智的古人推崇的思想方法。 本章产生成语“多言数穷”。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除了本身确实注入了作者的大量心血之外,还有各主要原因就是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不同的感受。

一部道德经,区区五千言,却流传了上千年,而且每一时代的人的对它推崇备至,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五章,这句话前面还有几句话,如果能够合在一起理解就会更加的明白。

整章如下: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大家最熟悉的句子。天地和圣人是不具有人类一样的感情的,只要依循着自然的法则运行就可以。在天地和圣人的眼里,万物之间本来就没有什么区别,不会对某一类事物有所偏爱。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天地之间,难道不像风箱吗?空虚但是不会穷竭,发动起来就会生生不息。“虚”虽然看起来消极,但是通过“虚”才能让万物又发展的空间,才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改善自己的生活。经济学理论说,人们只有在经济高度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感受到幸福。虚弱之后,发动才是幸福的根本。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政令复杂反而会引起衰败,不如持守虚静。秦朝灭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法律太繁杂。到了汉代与民休息,才有了汉武帝一展身手,成就了大汉光荣。

任何一句话单独拿出来都是偏离作者的原意。结合前几句话,这句话正是老子对于治国的一种思想。

多言数穷:说出的话越多,付出的数量多自己必然变穷,穷困僚倒了。不如守中:不如守中庸之道,利人利己的道是中庸之道。只利人不利己的道是善道但变成穷道也没改变被帮助的人,把自己掏穷累穷,过份善是路走偏了。只利己不利人的道是恶道,路又走错了。守:守好守规守法守中守孝守正守道守德即守天规地法阴阳规守好人法伦理。中:中间中心中正中道。适中正中,即不左也不右取中间中心。做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只要不超原则底限都可包容原量,超原则底限决不贯之。这也是为人的守中之道。

理解道德经,不能脱离全篇上下文,甚至整部道德经的思维体都有个大致了解,

这样来理解其中某句话,就不会偏颇太远,

整段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讲的是一个天地宏观,阴阳平衡的道理,

用现在的话说,不作不死,越作越死,更死得快。

在说话表达的时候,言多必失。

滔滔不绝不一定是好事。

言:政令,言语。数:速,迅速。穷:穷尽,困境。守:保持,坚守。中:中道,静虑。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①作为国家的领导戓是一个公司的上司,不应该颁布太多的规章制度,法令太多了,百姓人民就会像被绑了手脚一样很难施展出自己的才华,很难自由地进行生产活动,创造的激情也会不断消失,没有创意,一个公司怎么去跟别人竞争?一个国家应该还治于民,让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去干涉。

②作为个人而言,一个人说话说得没完没了的,这就很容易看不清事物的本质,用自己的言语把自己关在一个思想的牢笼中,听不见别人的忠言,吸收不到别人的人生经验,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多言必多心,多心必多虑,多虑必多烦,如此反反复复,只能在痛苦的轮回中不断地迷失自我。

一个人最大的福报是能做到“止语”,止语才能与天地同在,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感受生命最大的乐趣。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同样是阐释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言多无用,多言必失,说多了未免出现偏颇,不如顺其自然,适可而止。它正如孔子在《论语》中所提的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孔子说:"我从此再也不说话了。"子贡说:"老师,您不说话了,今后我们怎么办?我们怎样学习礼仪政事?"孔子看了子贡一眼道:“天地运转,四时更替,万物兴焉。天说话了吗?地说话了吗?"晚年的孔圣人从此不再说教。“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还有另一层意思:当某个人或一群人思想认知达不到某种高度时,多说无益。这从孔子的教学风格可以看的到,孔子教学生时采取重点培养,因人施教的教学方法,当一个学生对传授的知识无法参透时,他就不再深讲了。孔门弟子三千,他只培育出72贤人,就说明了一个人的天资是有差别的,对悟性不够的学生做到蜻蜓点水,便是最好的状态。倘若强行为之,无疑会激起学生的厌学心理,将导致拔苗助长的不良结局。故此处"多言数穷”也指慎言,慎教,它对应的是万物自化,遵从天命之说。老子和孔子思想中有着很多相通之处,但也有所差别,老子是只说不做,孔子是即做又说。老子活的飘逸,而孔子一生活的辛苦,晚年的孔子于是便有了无奈的人生感叹: “时也,命也 !”至死他终于悟懂了人类力量的单薄与渺小 !

《道德经》五章最后说的“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的意思是:过多的言论使人和集体气数穷尽,不如坚守中国龙的传人传的这一“中(五戊)"龙、应用数学、文化。"语"言就是说这一中龙(吾五)的。详见《解密红楼梦真味道》(含《道德经》译文)。 文/刘树成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不是道理的道,道就是一个念一个意识,道是没有形相的能量!万物皆道生皆是能量振动生成的。[ tuó yuè ] 1.亦作“橐爚”。古代冶炼时用以鼓风吹火的装置,犹今之风箱。 2.喻指造化,大自然。 3.喻指本源。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是说道像风箱一样你越动风越大,多言,你起心动念那个能量就振动出物体来,你越说越是动念就离道越远!你只有守中,停下你的念你的妄想才会悟道!老子讲的道是讲诉宇宙万物是怎么来的,是教我们怎样才能悟道!依文解字就是不解圣者义。读懂楞严经你就明白老子讲的道是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