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5史家绝唱,无韵离骚——浅谈《史记》的思想内容

 百科知识博览 2017-10-01

01《史记》的体例

《史记》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计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本纪是全书的纲,它以王朝和帝王的更替为线索,按年代记载各个时期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世家记载有爵位土地,世代相传的家族的历史。列传是各种人物传记。书分门别类地记载典章制度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具有专门史的性质。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开创了以人物为中心记载历史的先例。同时,他把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军事、道德、宗教、民族、天文、地理、学术等各个方面的内容都包容在《史记》一书之中,极大地开拓了历史学的研究范围。

《史记》之后,我国历代的正史基本上都沿用了司马迁开创的体例。

宋代郑樵在《通志》中说:《史记》“使百代之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六经之后,惟有此作。”

《廿二史札记》中说:“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

这都说明,司马迁的史记的写法甚至成了学术规范。

02《史记》的思想内容

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目的进行《史记》的创作。他在《史记》中绝不是单纯地记录历史,而是通过这些史实,表达自己对历史、社会与人生的看法,寄托着自己的理想。

而且司马迁不仅仅是史学家,文学家,同时呢,也是一个非常深刻的思想家,他的思想是博大精深的,这样就使得史记里面融入了,很多深刻而精辟的思想见解。

司马迁的思想总体来看是受儒家的影响很深,他非常推崇孔子,但是呢,他又广泛的融汇吸收了其它各家学派的思想和学说,而且有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所以他的思想,并不是一家一派的思想学说所能容纳的,他自己要成一家之言。

所以,《史记》就多方面的记录了体现了司马迁的思想见解,它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非常广泛的。

一个是进步的历史观,再一个是史记的实录精神。

一部历史著作,它总是要表现作者他对于历史的算法,司马迁写《史记》就更是这样,司马迁的史观有这么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注意。

02.01,司马迁在考察历史发展原因的时候,非常重视人的作用。

他认为社会的变动,事业的成败,完全取决于人,而不是取决于天。

《楚元王世家》中说:

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君子用而小人退。国之将亡,贤人隐,乱臣贵。使楚王戊毋刑申公,遵其言,赵任防与先生,岂有篡杀之谋,为天下僇哉?贤人乎,贤人乎!非质有其内,恶能用之哉?甚矣,“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诚哉是言也!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同时,并对刘邦做了总结。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在《项羽本纪》中,太史公曰:成败在人不在天。

这深刻指出项羽的失败是由于他自身的过失造成的,认为成败在人不在天。

02.02他在考察历史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视经济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在《货殖列传》中,他讲了很多经济问题,既讲了那些善于经营的大商人,在这篇文章中,他就指出追求物质财富,满足生活欲望是人的本性。

“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

他说,追求富,这是人的情性,不用学就都会。都有这种欲望。

就在这篇作品里,他还指出,正是人们追求财富的欲望,刺激了人们的经济活动,产生了社会的生产和交换。他又具体的分析了中国不同地区的特物特产,然后指出这些大致的情况。

夫山西饶材、竹、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司马迁认为,这就是事物的客观规律。

司马迁这种思想应该说是很深刻的,他看到经济活动是受人们的物质生活的欲望所驱使的,而且经济活动中有一种自发调节的作用,这种自发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人们的物质精神需要,就使得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

在此基础上,司马迁在《平准书》中就是专门讲经济问题,他用经济的发展来说明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的发展。

禹贡九州,各因其土地所宜,人民所多少而纳职焉。汤武承弊易变,使民不倦,各兢兢所以为治,而稍陵迟衰微。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

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彊君。自是以後,天下争於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後推让。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彊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以至於秦,卒并海内。

司马迁从经济的角度来记载和分析政治的变迁。《平准书》中先讲汉初经济凋敝,国家财用匮乏,因此采用与民休息的政策。到了汉武帝时期,经济得到发展,国家财务雄厚,人民富裕,于是汉初的无为政治结束了,朝廷开始大规模地对外用兵。

及王恢设谋马邑,匈奴绝和亲,侵扰北边,兵连而不解,天下苦其劳,而干戈日滋。行者赍,居者送,中外骚扰而相奉,百姓抏弊以巧法,财赂衰秏而不赡。

入物者补官,出货者除罪,选举陵迟,廉耻相冒,武力进用,法严令具。兴利之臣自此始也。

由于休养生息结束后,使用了有为的政策,又连年用兵,经济出现了危机。司马迁在这里深刻地揭示了汉代政治变化背后的经济原因,表现了一个史学家的卓越见识。

02.03司马迁在《史记》中表现出浓厚的大一统思想,主张统一,反对分裂。

他称赞秦朝的统一,在《秦始皇本纪》中指出:

“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

由于连年征战,造成了社会的凋敝。司马迁更是极力拥护汉朝的统一。他在《货殖列传》中先是叙述汉初由于连年战乱,造成了社会经济的凋敝。

然后又说:“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彊族於京师。

他热情赞扬那些维护国家统一的人物,在《晁错列传》中,他高度评价晁错的削籓建议,称赞他“敢犯颜以达主意,不顾其身,为国家树长画。”他颂扬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功绩,对汉武帝的一系列削藩措施,他也予以肯定。

司马迁的政治思想受儒家影响很深,特别是直接受到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春秋公羊学派的影响。司马迁的大一统思想与公羊学派有直接渊源,但又来自对历史的考察。他认为统一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能够给百姓带来实际利益。

03《史记》的实录精神

《史记》不仅仅是客观的真实的记载历史,而且还体现出一种无所畏惧的精神。敢于暴露和批判现实中各种丑恶、腐朽、黑暗的东西。同时还体现出一种独立思考的精神,他不以统治者的是非标准为标准。

他在史记里简直把刘邦写成了无赖和小丑,他对刘邦这样的人是有某种厌恶的,比如在刘邦的传记里面写,刘邦早年就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人,不愿意从事生产,还经常到酒店喝酒,赊账,从来不还账。

后来,他起兵反秦,在起兵反秦的过程当中,也暴露出他那种自私胆小,比如打仗的时候,他经常打败仗,有一次被项羽打败了逃跑,逃跑的时候呢,他先是让手下的人,扮装成自己,吸引项羽的兵力,然后自己坐上一辆车偷偷的跑了。

在逃跑的过程当中呢,项羽的大军追上来了,他为了让车跑得更快,就把自己的孩子从车上往上推,自己一个人坐车跑了。

这都表现了他的胆小自私,当了皇帝之后,他也是这样,非常傲慢无理,甚至对他的父亲也是如此,比如有一次,在酒席宴上,喝得醉熏熏的,就走到他父亲前面,就对他父亲说,当年在老家的时候,你不喜欢我,你喜欢我哥哥老二,你说我不爱劳动,不置产业,你说说看,我的现在这个产业和老二比起来,谁的产业大?

他这样一说不要紧,下面的群臣跟着起哄,把这个老头,他的父亲弄得是面红耳赤,他是这么一个人。

《史记》里面呢,记载了很多这样的事情。

就是他对于汉朝的开国皇帝,就表现出一种大不敬的态度。并不是像汉朝宣扬的那样,刘邦是一个圣人,司马迁无情的大胆的剥去了,罩在统治者头上的光环。

司马迁的实录精神更表现在他对汉武帝的批判。

他在《史记》的《武帝本纪》中记载了很多的事情。专门记他是如何的迷信,如何的自私。不仅写这些东西,他还大胆的批判当时的政治。对当时的酷吏政治提出批判,实际上是表达对汉武帝政治的不满。

应该说,汉武帝在历史上有着很大功绩的,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的。但,在史记里,不记录这些功绩,只记录了他的迷信等。汉武帝表面上是儒家,实际上是法家那一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