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整理】入静

 熠诚 2017-10-01



  一、概述  


入静指思维活动相对单一,在意念集中、杂念减少的清醒状态下,出现与外界中断联络,高度安静,轻松舒适的状态。


练气功以入静为第一关,不能入静气血则不能畅通。


要入静必须排除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的干扰。


“……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岐伯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矣。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黄帝内经》)


亦有“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长生。目无所视,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二、三个阶段  


入静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自然舒适,呼吸柔和,心平气缓,精神集中,情绪逐渐稳定,主动抑制各种杂念产生的初级阶段。


杂念是指在练功过程中,各种杂乱的念头纷至沓来,此起彼伏,以致意念不能集中,思想不能安宁。历代功法锻炼者常喻为心猿意马,认为只是练功的主要障碍。与之相对的是正念,正念是诱导、维持与深化入静状态时所必须有的意念


功法锻炼中出现的杂念大都是在工作中,生活中遇到的或考虑过的问题,或过去未想过而在功法锻炼中反映出来的,影响了功法锻炼的正常进行。在功法锻炼过程中,亦有胡思乱想,如气愤、懊丧、恐惧、恼怒之类的事情,以致情绪激动,心神不宁,这些成为恶念;有些杂念,如果是由于练功者不纯正的思想意识,不正常的欲望发展而来的,则成为邪念。


练功中出现邪念、杂念时,应停止锻炼。(具体见后文)在功法锻炼中,尤其是初练者总会不断地出现一些杂念,这属于正常现象。


功法入静的关键在于从止念达到无念入静状态的出现是一种主动的诱导过程,并非是什么都不想。正因为正念的存在,才能使“杂念起觉,觉之即无。对待杂念,又不可硬驱,而要在它出现时,用一些正念方法排除它,同样可以收到锻炼的效果。正如古人说的“念起是病,不续是药”。


第二个阶段是入静渐渐深入,思绪更加净化,心息相依,心神宁静,意念专一的中级阶段。


此阶段会出现蚁行感,温热感,寒凉感等,为正常效应。(以后的文章会涉及练功过程中正常效应与异常效应)


第三个阶段是呼吸绵绵深长,若有若无;或用意自如,若存若亡,气息与血脉全身贯通,整个机体状若虚架,轻松漂浮,头脑清晰愉快,自觉恬静虚无,静若止水的高级阶段。


道德经上有“致虚极,守静笃”,用在静气功上可以延伸为一种极端空虚无欲,彻底清净无为的至高境界。练到“虚极静笃”时,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这是空虚到极点的觉境。



  三、入静方法  


自古至今,各家各派都创研出各种意念调节的方法帮助入静,常用的方法有意守法,松静法,意想法,默念法,诱导法,意气循经法,意守呼吸法等(各种方法或有交叉)


(一)意守法 

是将意念集中在某个部位,在身心放松安静地状态下,聚精会神,即以一念代万念,到达入静的方法。如意守丹田、足三里和涌泉穴等。亦可意守空虚、自然景色、花木和盆景、引五行之色以入内脏(一色或多种色)。

但意守的内容灵活简单为宜,自己或要熟悉,能使自己心情愉快又不引起过多兴奋。一般意守下丹田可以温补肾阳壮火,意守足三里可以健脾和胃,意守大敦可以平肝潜阳等。另脾五行属土为黄色,若用意将这一黄色存入体内可健脾胃,若存白色可健肺,他脏类似。

初练者往往杂念比较多,不易入静,要注意不可过分用意强守、刻意明确。古人云:不可用心守,不可无意求;用心守则着意,无意求则顽空,有意无意称功夫讲究勿忘勿助,似守非守,有意无意,用意轻灵而活。意守时被意守的部位比较模糊或者意守的时间比较短暂都是正常的,不能急躁,随着功夫的深入意守的水平会逐渐提高。


(二)松静法 

是通过意念诱导,使身心达到虽大限度松静的锻炼方法。主要有先松后静法和吸静呼松法。

先松后静法取其坐或卧式,先从头至足放松,继而意守下丹田,逐渐进入松静状态。吸气时先注意一个部位,呼气时默念松字,以助放松;然后在注意下一个部位,如此反复,放松后达到入静。

吸静呼松法是静与松交替进行,吸气时意想着静,呼气时意想着松,同时使身体从表至里,从上到下,从左至右得放松,心无杂念,正如身体像棉花样松软,心境如白云般轻悠……

(三)诱导法 

是借助于音乐诱导或肢体动作诱导,使意念集中、帮助入静的方法。

如音乐诱导,选择幽静动听的音乐,或节奏单调的音乐,借此诱导意念集中,达到入静的目的。

或自我诱导,选择在空气清新、温度宜人、幽静安适的环境中锻炼,想象全身遍体放松后,心身随之虚静。如在易筋经功法横担降魔杵练习的时候,两手横担开合,诱导丹田开合,使气至丹田。


(四)默念法 

是用意念默念字或词句(自己较熟悉或喜爱的音符、词句),但不发出声音,来诱导思想专一,排除杂念,达到入静的方法。

如“我松静”,“我静坐身体好”等,字数不宜过多,是静功功法常用的锻炼方法之一。锻炼时,呼吸要均匀细长,用意要轻。亦可根据病情需要而灵活选用默念字眼,如失眠患者可默念“松”、“静”,而高血压患者可以默念“血压下降”、“我放松”等。


(五)观想法 

又称意想法。是集中心念观想某一美好单一的对象,可以去除杂念,达到入静的锻炼方法。

意想法是主要调心方式,其意想内容极为丰富,但所选择的事物要有助于功法锻炼入静,而且大都是功法锻炼者所熟悉的事物或情景。如易筋经出爪亮翅中出掌时,观想将窗推开之景象;又如三盘落地做上托时,观想如托千金重物,下按如在水上按浮球之感等。亦可回忆幽静而使人心旷神怡的风景胜地,或是背诵一两首名诗佳句等。




(六)意气循经法

是用大脑意念使气息在体内或体表循环运行,让其从一个穴位运行至另一个穴位。有大小周天运行法,以打通任督二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使其运行全身。

或者,根据治病需要意行某一经络。如意行足厥阴肝经以明目治疗眼疾,意行涌泉用来降血压。另外,六字诀用在呼吸时吐音循经,以利五脏三焦之运行,进而达到强身治病的目的。

:六字诀即六字气诀养生法,最早见于南北朝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在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汪昂的《医方集解》、龚廷贤的《寿世保元》、冷谦的《妙龄修止》中都有功理功法的说明。主要是在呼气时分别用六个字疏通和调和相关脏腑的经络和气血,并有治病健身的功效,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健体的方法,为吐纳法。本法通过“嘘,呵(音科),呼,呬(俗读四,练功时读谢,属齿音),吹,嘻”六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唇齿喉舌的用力不同,并辅以相应的肢体动作和意念,来调节肝心脾肺肾五大系统,以及三焦及全身的经气循行,进而达到柔筋健骨、强壮脏腑、调节心理等强身健体,养身康复的目的)


(七)意守呼吸法 

是意念结合呼吸进行内气培育的一种锻炼方法,随着呼与吸的运用而行使意念,使气息运行。方法颇多,在此介绍下面两种以供学习应用。

丹田开合呼吸法

有两种,第一种,意守中丹田(在膻中穴,两乳之间,内3寸处,又指部位,即在膻中与神阙,即肚脐,之间)。意想气自丹田吸入,并感觉气自丹田向内收合,稍停闭气之后,自然将气呼出,两次停闭。自觉气从丹田向外扩张,气息充盈丹田。接着又自然地进行吸气,停闭,呼气,反复地一开一合进行呼吸锻炼;

第二种,方法同上,只是在呼气的时候,将气息由意念进一步向四肢及身体各部分扩散充盈,随即在停闭呼气,然后再吸气。周而复始,并意想丹田一开一合,气冲身体各个部分,最后使气息收藏至中丹田。


丹田涌泉升降呼吸法

此法与丹田呼吸法大致相同。只是在呼气时用意念把气息引导至足部的涌泉穴。进行方法有两种。第一种,吸气时用意念将气引至中丹田,稍停闭,静守后随即呼气。呼气时,用意念将气自中丹田引至气海,关元和会阴(不资道的自己查去吧童鞋们^_^),沿髋部和大腿,顺足三阳经而下引至足部涌泉穴处。稍停闭,呼气静守。再自然吸气,自中丹田再呼。一吸一呼为一次,反复练习七至十四次;

第二种,方法基本同上,仅是呼气至涌泉穴时稍停闭,呼气静守。在吸气时,将气息用意念沿足三阴经缓缓地提至中丹田处。如此一呼一吸,一升一降运用气息进行练习,久之,自有温暖之气充盈体内。

练功时,呼吸动作要缓慢匀和,不可强闭死守及强引气息。如感到吸气时气息上升不稳或掌握不当时,可将注意力集中在呼气方面,亦可另改其他的呼吸方法。练习时,要注意气的运行,勿向头部扩散,应使头部保持清净和虚空无物的感觉




(最近练习吐纳就把入静的内容重新整理了一下。正所谓“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此时便更能体会前人“不耽美色,不沉虚妄”的教诲对人修道修心的重要意义了)







(最后附送一张图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