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与白――铁锈花的艺术魅力

 芝润斋 2017-10-02

宋代在中国美术史上是继唐朝之后的又一灿烂辉煌的朝代,处于我国传统美术的大转变时期,对宋代美术发展史有着很大的影响,而陶瓷艺术作为工艺美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时也达到了鼎盛时期。

    铁锈花工艺是宋代陶瓷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是一种用笔蘸料绘于瓷胎上的白底黑花装饰艺术,因其颜色呈铁锈的棕褐色而得名。

铁锈花产生于民间窑场的磁州窑,它没有官窑陶瓷的五彩斑斓,只凭借其粗犷豪放、洒脱清丽的线条与黑白对比的朴素风格而在陶瓷艺术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五大名窑的光环并没有遮住铁锈花的光辉,正因为其区别与五大名窑的独特风格而闻名于世、经久不衰。

铁锈花是对传统陶瓷装饰艺术的颠覆与革新,开创了釉下彩绘的新时代。没有宋代的铁锈花艺术就没有后世的青花艺术,也就没有以后多姿多彩的釉下彩绘艺术。不仅如此,

铁锈花装饰艺术对中国近代美术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传播海内外,它的艺术特色仍有许多值得我们今天去借鉴。

    铁锈花工艺在宋代已是一个鼎盛时期,特别在装饰工艺上被作为“白底黑花”,也是诸窑最具特色的工艺手法之一,铁锈花的出现在磁州窑的发展中期,一开始的磁州窑并没有什么自己的特点,而是受到当时瓷器发展的社会需求影响,对当时各大名窑的畅销瓷器进行效仿,所用的装饰方法就是传承当时传统的刻、划、剔等。到了宋代中期磁州窑进入了迅猛发展时期,此时的磁州窑已经在装饰上形成了的自已的特色,出现了各种独特的技法,方便、快捷、效果特明显,并得到了广泛流传。到了北宋晚期磁州窑进入了最为旺盛的时期,从当时整个窑业的发展来看,陶瓷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各窑场相继效仿而又不断创新,与著名的五大名窑并驾齐驱。其它窑场争奇斗艳,各领风骚。磁州窑的黑与白的装饰,加上独具一格的铁锈花工艺,在北方窑口形成了磁州窑系。特别是铁锈花瓷器不仅在器形上更为丰富,而在题材上不断创新。由于用铁做呈色剂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烧出的瓷器丰富多彩、光彩夺目,成为了磁州窑在中国陶瓷中举足轻重的品种,极为流行。至此,磁州窑就形成了以铁锈花装饰为代表特色。磁州窑的规模不断扩大,影响深远。从此开始了我国釉下彩绘的漫长发展之路,铁锈花在装饰上一改以往陶瓷上的剔、刻、划的传统手法,而是采用当时最流行的毛笔作为工具,把泥胎当宣纸在上面尽情的挥洒泼墨,点燃智慧与激情,创造出一个个惊世之作。

相比那些在坯胎上用刀刻、剔、划的手法更能体现当时人们对生活热爱。传统的刻、划、剔的手法在装饰上比较费时费工,要用这些手法进行装饰,在进行构图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它的精细程度,构图一旦确定,先要在坯胎上进行描绘,再用竹刀或各种坚硬的用具在坯胎刻划、用功精致且严谨,其图案纹饰风格呈现冷峻、严整的格调。空间布局匀称,装饰性强,而铁锈花装饰就不再需要这么繁琐的程序,直接用毛笔蘸上色料,以中锋运笔,在坯胎上尽情挥洒、毫不拘束,充分发扬了中国写意画中笔力与速度,苍劲阴柔、意趣横生、线条流畅、轻松活泼、笔道较粗、图案疏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花草的神韵,具有强力的写实性与传统的剔、刻、划手法相比,表现出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参见(图1和图2)北宋磁州窑铁诱花斑点小罐;又见(图3和图4)金代磁州窑铁锈花梅瓶,两件藏品充分彰显铁锈花的神奇魅力!

磁州窑铁锈花装饰艺术,为中国陶瓷釉下彩奠定了卓越的成就!

黑与白――铁锈花的艺术魅力

黑与白――铁锈花的艺术魅力

黑与白――铁锈花的艺术魅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