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拜占庭之光 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

 平头哥68 2017-10-02

公元395年,盛极一时的罗马帝国分裂了。和分家一样,一旦分开,就会有人过得好,有人过得不好。西罗马是过得很惨的那个,结果在公元476年灭亡。人们谈到的中世纪,一般是从这一年开始算起的。而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BYZANTINE,395年—1453年)过得似乎非常不错,又存在了一千年,一直持续到15世纪才被土耳其人所灭。

【渊源】

在黑暗的一千年里,西欧文明经历了缓慢的发展,西欧艺术完全脱离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发展轨迹,重新经历了粗糙稚拙到逐渐成形的过程,直到文艺复兴。

西方不亮东方亮。

同期的东罗马帝国,却未受到战火的洗劫,完整地保留了古典文化传统,并融合基督教文化和东方文化,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艺术。

拜占庭帝国,疆域包括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爱琴海、两河流域、埃及和黑海北部。首都是君士坦丁堡,今天我们叫它伊斯坦布尔,在希腊时期称作拜占庭。

拜占庭是个海港城市,地处咽喉要道,人种多样,希腊人、叙利亚人、犹太人、亚美尼亚人、埃及人、波斯人、斯拉夫人、日尔曼人、蒙古人 …… 今天的保加利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就是蒙古人和斯拉夫人的混血后裔。

伊斯坦布尔城市夜景

港口活跃思维,融合产生文化。位置优越、气候宜人、商业繁荣、交流丰富 …… 这一切都为拜占庭文化的兴盛做了最好的铺陈!

拜占庭艺术就是融合的艺术:古希腊罗马艺术传统和希腊时期的艺术传统相融合;基督教文化的融入;东方艺术和两河流域文化的融入。

其最杰出的贡献是:建筑和镶嵌画。

【建筑】

基督教教义是拜占庭艺术的主导精神。所以,其最大成就当然表现在基督教堂建筑上。

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带有明显的拜占庭风格

查士丁尼大帝,大家都听说过吧?拜占庭历史上最出名的皇帝。

就是他,查叔 ↓↓↓↓

Justinian I (482—565年)

查叔生在南斯拉夫农民家里,也是草根出身。他头脑发达、性情优柔寡断。对外军事扩张、对内以法治民。对其老婆......言听计从。

他夺回失地(包括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区、北非和西班牙),建立军事管制,下令重新编写古罗马法规,制定《民法大全》,兴建教堂和宫殿,举世闻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为什么说查叔不同凡响呢?看看这座大教堂:精确、恢弘!

圣索菲亚大教堂(土耳其)

为了建这个教堂,查叔特意请来了两个数学家,通过缜密的计算来划分比例!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圣索菲亚教堂,呈现出来的是一种精确和冷静的数学之美!

教堂整体感恢弘而丰富。它没有之前历代杰出建筑的所谓正立面、侧立面之分,而是一个完整的宏大的集中体。巨大的圆顶覆盖在建筑中央,分布在四周的小圆顶和更小的半圆顶层峦叠嶂地共同支撑起这个大圆顶。穹顶的基部开启了40个窗户来解决采光问题。抬头仰望,更是感到大圆顶好像漂浮在上空!当晴好的光线穿过窗子照射进教堂,霎那间,上帝的光辉普照众生……

罗马建筑里的拱顶技术在拜占庭帝国时期充分发展。

圣索菲亚教堂的小圆顶和半圆顶很好地分散了中央圆顶这个大家伙的压力。大量的柱廊和窗户将教堂的内部空间向反方向扩展,营造了一种神秘、不确定的感觉。金碧辉煌的镶嵌画让人目眩神迷,如入天堂。

圣索菲亚教堂远景

从外部看,圣索菲亚教堂建在君士坦丁堡的高地上,宛如城市头上的一顶桂冠!

【镶嵌画】

马赛克是拜占庭人从古希腊那里继承并发扬的。Mosaic一词源于古希腊,意为“值得静思、需要耐心的艺术工作”。早期的基督徒大多穷苦不识字,他们便偷偷地用马赛克拼画在地下室通道里拼出基督教的故事,来传播基督教文化。幸亏有拜占庭,古希腊和罗马的镶嵌画才得以保留和光大。

马赛克拼画是由小石块和彩色玻璃拼起来的,本身带有光泽。流光溢彩的小色块,严格按照基督教的规定来调配拼接:蓝色、樱桃红、金色是基督的颜色;圣母则全用蓝色;黄色、浅蓝色是圣徒的用色;而紫红色是圣保罗的颜色。所有用色充满了象征意义,一眼可知人物的身份地位,参见下图。

《圣母子坐在约翰二世与皇后艾利恩之间》

拜占庭马赛克艺术的代表作是圣维塔尔教堂壁画,位于现在意大利境内东北部小城 —— 拉文纳。(注意,是拉文纳 Ravenna 小城,就是有但丁墓园的那座小城。而不是国人都知道的维罗纳 Verona,维罗纳有朱丽叶的雕像。)

拉文纳的圣维塔尔教堂

圣维塔尔教堂内部

圣维塔尔教堂内部

查士丁尼大帝及侍从

西奥多拉皇后及侍从

查叔和他夫人西奥多拉皇后,占据了教堂的两面壁画,描述的场面相似,就是圣徒手捧圣物进入教堂的行进场面。可是,平面和对称的构图,反而使人感觉是静止的画面。人物罗列齐整、线条拉长、千篇一律,完全没有透视效果和空间感。每个人物的重心都倾向查士丁尼!这简直就是万众归心的表白。所有人物的眼睛都直勾勾地盯着观众,神情肃穆、毫无生气,刻意表现出一种既“超凡脱俗又不可思议的精神力量”!吾皇万岁,查叔威武!

而这种形式上的肃穆和色彩上的艳丽,正好符合当时基督教下的禁欲和膨胀。

为什么?

【一些原因】

在东方,清心寡欲和淡泊是禁欲主义的表现手法。但是在拜占庭的文化里,响亮和放纵到极致的饱和色,才是表达禁欲主义的手段!

拜占庭帝国存在一千多年时间里始终存在着阉人阶层。起初是信奉基督教和宫廷服侍等原因,出现了阉人。被排除在边缘的阉人,反而容易得到人们的信任,更容易上位。后来,这个阶层逐渐壮大,乃至拜占庭时期主要的政治家和将军是宦官。

宦官的权力和地位激起社会大众的功利心。“那就是对一个男孩来说,要想获得真正的成功,对其进行阉割或许才是明智之举。”

宦官的重要性是其提供给皇帝可信任并且可控制的一个社会等级。但宦官毕竟是皇权的附属物。这么一个处于边缘人的阶层掌控着如此浩大、至关重要的权力,当然国家的艺术表现形式就会走向分裂和极端。

皇后西奥多拉本人,就是一个声情并茂、翻云覆雨的“传奇”。

西奥多拉

皇后西奥多拉,驯熊师的女儿,因此她基因里就带有驯服列强的本事!她当过演员、妓女,放荡而贫苦。后来,又是“草根逆袭”的经典桥段——她以诚实的纺织女的形象出现在查士丁尼的视线里,查叔被瞬间蛊惑,把美人收为情妇。

这就是拜占庭历史上一个“传奇”的开始吧!

西奥多拉顺理成章地和皇帝结婚了。当上了皇后,她驯服的本领更加有了用武之地。她贪财、恋权、娇蛮。但是对妇女,她关怀备至,是最早承认妇女权利的统治者之一。在各种宫廷角力中,她头脑清醒,镇定自若,即使是查叔的命令,她也不是一概服从。532年,面对策反政党的威胁,查士丁尼欲意逃亡。西奥多拉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她劝皇帝留在宫中执政,然后派大将军将反叛者全部集中到竞技场并屠杀,使拜占庭帝国安然无忧。

西奥多拉

西奥多拉不愧为一个敢作敢为的女性。她果敢多谋的性格正好与查士丁尼有些优柔寡断的性格互补,这也是查士丁尼为什么始终迷恋她的最主要原因。

扯了这么远,就是为了让大家一睹治国之君的作为,会对艺术发展起到的影响。

宦官、妓女、金钱、权势...... 世俗的张狂,在基督教禁欲主张和皇帝至高无上的压制下,人性出现了扭曲。越是压抑,越要放纵!

拜占庭人性格中有两个极端:禁欲主义和沉湎声色。虽然拜占庭人主要是希腊人的后裔,但他们并无希腊人的节制和冷静,而是表现出一边毫无节制的放纵;一边自我克制和肉体折磨。虔诚与淫荡,仁爱与残酷往往同时体现在拜占庭文化里。在绘画中,也体现出强烈的禁欲和放纵的极端色彩。

而艺术从来就是多样的,它映照出人性。

【影响】

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从拜占庭美术里感受到了古希腊罗马传统的力量!12世纪,在西西里岛上修建的蒙雷阿莱大教堂吸收了拜占庭的元素,尤其是其内部的马赛克壁画,无限辉煌、叹为观止。

蒙雷阿莱大教堂内部

拜占庭文明,是“古典希腊文明与近东文明及一世纪产生的基督教观念和罗马法制传统相结合的产物。”

中世纪,古希腊罗马美术在西欧被毁后,出现了断层。而拜占庭却将人类的艺术文明传承了重要的一程!东方美术的华丽和装饰效果在拜占庭美术里得以再现,在东方,拜占庭对伊斯兰美术发展也不可忽视。

说到底,拜占庭文明是中世纪的文明,在世界美术史上,承上启下,融汇东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