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懂什么叫精读吗?(下)

 憨豆憨 2017-10-02


4

间离式阅读,才是最高级的精读

5

读一本书,懂一本书,当一个读书人


4. 间离式阅读,才是最高级的精读

上一次的讲座里,我在讨论如何跨越读写鸿沟的时候,强调了一种阅读意识,叫间离式阅读。间离式阅读是相对于入迷式阅读的,它的意思是,不要做白日梦,不要看热闹,而要跳出来,从创作者的角度想问题,甚至要从作者的对立面去想问题。这本来是布莱希特的戏剧术语,布莱希特是反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就是写《演员的自我修养》的那个人,《演员的自我修养》就是周星驰在《喜剧之王》里面读的那本。扯远了,布莱希特为了反对斯坦尼体系,所以提出了“间离”的概念,另外创立了一套现代主义的戏剧表演体系,这是后话。我说的是间离式阅读概念的理论背景。


回到阅读上,在精读的过程中,一开始,是需要入迷的。到了一定程度,光入迷就不够了。你要能和作者对话,不要他说什么你就相信,尽信书不如无书。你要做一个合格的读书人,千万不能做书呆子。


我们当时做莎翁经典的时候,在对待莎翁的口气上抉择了很久,最后我们选择了一种平等的、吐槽的口吻。我们还经常把那只鬼魂叫出来有没有?昨天北京大雷雨,一定是莎士比亚知道我又在说他坏话了。这个吐槽的口气背后,其实就是一种间离式阅读意识。我们始终对莎士比亚保持着一定的审慎态度,所以常常对他老人有所吐槽。从人本主义精神出发,我们与经典的撰写者之间应当保持尽可能平等交流的态度,也要给自由思考留下空间。吐槽的背后,是我们的的良苦用心。我们希望小朋友们从小知道,尽信书不如无书,终究要学会间离式阅读。


间离式阅读是一个意识。带着间离式阅读来读书,还是可以从三个角度去入手。


(1)社会史

首先是社会史。社会史包括社会背景。一本书有它诞生的时代背景,孟子曰知人论世,这也是大语文所秉持的观念。经典一定是有特定历史条件的,理解了历史条件,才能将经典相对化,否则,抽离历史语境去理解经典,就会把经典绝对化。比如,在不了解社会背景的情况下,把经典中的字句都背下来,在现代社会当成行为规范,那就叫刻舟求剑。当然,社会史还包括世界史的进程。比如狄更斯就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社会进程息息相关。普法战争影响了都德和莫泊桑。日俄战争期间的经历很大程度也影响了杰克伦敦对黄种人的观念。社会史不仅是社会背景,我认为作家的生平经历也能放在其中。一个作家的教育背景、地域文化、家庭关系、政治主张、知识面甚至朋友圈,都间接决定了他作品的面貌。


(2)文学史

其次是文学史。如果你以为经典是孤立存在的,你容易把它绝对化,你会觉得作家是非人的天才,只有天才才能写出这样的作品!所以你迷恋他。事实不全是这样。作家固然是天才,但每一个经典名著都存在于一个谱系之中,它上面有祖宗、有父亲,它有兄弟姐妹,它下面有儿子有孙子。明白了这一点,你会清醒一些。噢,原来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这个地方这个情节是学了谁,那个地方的人物设计明显又跟谁借鉴了。这样你依然可以迷恋这位作者,但你不至于盲目。比如,我给高中或大学生开讲座的时候,建议他们把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和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一起看,因为托尔斯泰明摆着是在和福楼拜比试,细节我不展开说。这个暑假不少上过我们思晨写作课的同学,我给你们讲过莎士比亚对后来作家比如大仲马、凡尔纳、海明威等人的影响,这就是一条文学史的脉络。你听了以后依然喜欢这些作家,但就不至于盲目崇拜了。


(3)写作技法

第三是写作技法。一部文学经典,它一定有许多地方运用了可以借鉴的技巧。作家的天才、灵感、激情是一定存在的 但文学原理是客观的,作家主观上运用天才,这些天才恰恰符合客观规律。有人说天才与技法是五五开,有个作家说是三七开,三分天才,七分技法。这作家是谁,严歌苓。我们可以从文学经典中剖析出那些特别容易辨认、特别符合写作规律的地方,这就是写作技法。

作家看书的时候在想什么?他们都在分析写作技法。托尔斯泰写《安娜卡列尼娜》的时候看普希金,跟普希金学了一招怎么写开头,后来没有成为他那句著名开头,而是变成了《安娜》第二章的开头。之前上课时说过,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学习了莎士比亚的福斯塔夫式背景的写法。美国作家海明威的技法其实特别明显,这话不是我说的是,是马尔克斯说的——就是那个写《百年孤独》的人。他自己说,他最爱看两个人的东西,其中之一是海明威。海明威的技法在他眼里就好像货车的螺丝一样清楚,因此对他的写作技巧帮助最大。


不管你多么迷恋一部作品,这部作品可能是经典名著,也可能是三流的漫画或小说。一旦你开始拆解它的创作手法,你就是在进行间离式阅读。一旦你开始了这一步,那么你也许依然喜欢它,但你的喜欢就不再是盲目的。我有一天一进教室,一群学生在教室里讨论《摔跤吧爸爸》,因为前一周我讲的技法刚好出现在了影片里,他们一下子看懂了。我有天晚上还被一个同学微信骚扰,问我看过张艺谋的《长城》吗?然后我说没看过,正想关机睡觉,他发了一条好长的微信给我分析《长城》里面的写作技法。为了看懂他的分析,我还真的去看了《长城》,最后发现那位同学的技法分析一点都没错。不过害我看了一部烂片,就是他的错了。话说回来,烂片里能分析出技法,漫画里能分析出技法,名著对于这些技法的使用就会更复杂,但也更神乎其技。时间有限,我不举例,留着将来上课再说。


要懂得间离式阅读,大概有三种视角,社会史、文学史和写作技法。希望我简单说,大家能明白。


5.读一本书,懂一本书,当一个读书人

说到这里,今天讲座也基本到达尾声啦。今天的讲座围绕精读展开。我想,现在大家应该懂得什么叫精读了。


咱们这个讲座标题有点惊悚,叫:你懂什么叫精读吗?其实里面大部分都是我亲身经历的段子,把这些生命体验跟大家分享,也是对各位同学有所希望。下面我就像一个老干部一样,对各位同学提三点希望啦!


第一个希望叫读一本书。我希望大家利用这一年的时间,找一本你觉得有难度的书去读,比如我们推荐的经典著作。你不但要读,还要津津有味地读,读得入迷。


第二个希望是懂一本书。你不要满足于读完这本书,还要试着读懂这本书。你想想能不能从社会史、文学史和写作技法三个角度,对这本书说出点什么。如果你能“说出点什么”,你就已经成功做到间离式阅读了。


第三个希望是,我希望你们将来无论从事什么行业,有怎样的人生经历,都能成为一个读书人。因为,当一个读书人,实在是一件有意思的事。这个世界上多出许多读书人来,对这个世界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