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值得深思:练套路等于盘拳架吗?(下)

 武道网 2020-07-02

    【太极】中国最受欢迎的太极文化类公众号    

文 | 陈雄

编辑 | 鹿鸣

值得深思:练套路等于盘拳架吗?(上)

(接上续)

四、套路没有太极拳内涵技术要求,拳架则讲究太极拳内涵技术要求

为什么不少人说简化太极拳24式、国标竞赛套路是太极操而不是太极拳?其实是太极操还是太极拳,关键是在于练法。在练传统拳架倘若没按王宗岳《太极拳论》、杨澄甫《太极拳说十要》等经典的技术要求去练的,同样被视为太极操。其实如果一个练拳者了解拳架,那么即使他表面上打着套路,实际上他的心中并没有套路。

反之,倘若一个练拳者不了解拳架,仅会套路,那么这种套路就是机械化的刻意编排。简化太极拳24式、国标竞赛套路不是没有学练的技术要求,而是学练的技术要求姓操不姓拳。

不妨观察一下简化太极拳24式、国标竞赛套路学习培训班的教学,有多少个老师或教练是以太极拳术的技术要求来传授的啊?我从没见过简化太极拳24式、国标竞赛套路的教练或老师给学员们讲解怎么练立身中正、安舒松静、虚灵顶劲、松肩垂肘、含胸拔背、松腰塌胯、气沉丹田、内外相合、上下相随、分清虚实、连绵不断、呼吸自然、心性沉着、举动轻灵、运行匀缓等等,如提问十个学员,会有八个、九个不知道。

有些国标竞赛套路的老师为了提高学员的习拳兴趣,增加了拆招讲解和太极拳对练,但是这些没有劲道、气势和内功的外形动作,怎能练出真太极的东西呢?

我赞成全民健身运动,但我不认可偷工减料的教法和练法,简化太极拳24式、国标竞赛套路的优点是动作简单容易学。但不足主要有两点:一是达不到健身所需的运动量,降低了其原有的疗病健身效果。二是破坏了传统拳架的体系结构,其防身的技击功能更是无从谈起。这里说那些套路是偷工减料,拳式较少还不是主要问题,教法和练法才是主要问题,起重要作用的。

太极拳明师牛胜先说:“先辈太极拳家们一再提醒我们,练太极拳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仰脸、端肩、掀肘、直腕、指无形、挺胸、提肚、撅臀、拔腰的假太极,与头顶、肩沉、肘坠、腕坐、指展、胸含、腹实、臀敛、腰松的真太极,何止是差之毫厘,而是根本没有丝毫共同之处,所以谬之也不止千里,而是天壤之别。”这番话确实言之有理。

如果简化太极拳24式、国标竞赛套路按照太极拳内涵技术要求去教去练,效果就大不一样。当然,投入练拳的时间、精力和功课也会多一点。如不是这样练法,那来对身心健康的较好回报呢!那样快餐式的套路教法练法对于太极拳来说,是利少弊多还是利多弊少呢?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思考掂量,各人依内在价值取向需求而择练套路还是拳架吧!

五、 套路的姿势动作具有绝对稳定性,而拳架的姿势动作没有绝对稳定性

由于套路没有太极拳文化底蕴与太极拳内涵技术要求的支持,所以姿势动作(含过渡动作与定式动作)具有绝对稳定性,今年初练是这样,明年熟练了也是这样,后年练得更好亦这样,没有因练熟练好了而有所变化,或增或减。

传统拳架是讲究太极拳的文化底蕴与内涵技术,所以有着从学架子到定架子的功课和过程,拳式的过渡动作与定势动作。它会相对变化,变在细微处,今年与去年不一样,与前年更不一样,有与时俱进的意思,正是“一层功夫一层理”啊!修炼拳架之中,心性与身形都要像水一样,平缓、柔和、静虚。

在修炼拳架的过程中,有如大冶洪炉,运用文火武火,熔炼铸造出太极劲道、气势和内功。各家各派的拳架样式不同,但样式的不同并不是真正的不同,真正的不同在于内涵。

比样式,无论简繁、难易,都与武术没有很大关系。比内涵,则有高低、深浅之分。所谓内涵,其本质是思想,是认知,是心法。它超越了概念与逻辑。一个人对于太极拳只是在概念中了解,在逻辑上分析,决不代表他得了心法,得了内涵。只有在拳架里面实践,实践一分得到一分,实践十分得到十分。

拳架是太极拳推手、散手的基础,拳架的质量会影响到太极拳功夫的层次。在学习老师拳架的过程中,要细心模仿,悉心领悟动作要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太极拳架中包含有极丰富的内容,要掌握这些内容,需要经过不断的充实与锤炼,需要长期反复练习才能练到位。比如陈式太极拳的“学架子、正架子、捏架子、顺架子、拆架子、定架子”,就是这样的系统化训练。

练习拳架有一个“从外引内,以内带外”的“周身一家”(协调与整合)过程。要求形象,还要求神象。如不得太极拳之神形,则练一辈子也是茫然,不成大器。对于中下层次来说,练习杨氏太极拳的大架,慢到极处好像不动,那是落地生根的桩功,而在练习杨氏太极拳的快架中,每一个位移的瞬间仍然是形不破体、力不出尖,还是无根之根的桩功。

只有运势行走始终处于桩态,全身任何一点才具有八面的支撑力与螺旋力。对于中上层次来说,慢练和快练的拳架都有如风之势,似水之势,空气膨胀之势,绵绵不断、滔滔不绝之势,忽聚忽散、忽隐忽现之势。

桩架和势架的形式可以是简朴的,也可以是复杂多样的,但必须是活的而不是死的,是适合个人体形和性格的,如此才能提炼出内家拳劲道和气势,才能形成独特的技艺风格。如果打出千篇一律的拳架,那是误解传统太极拳的悲哀啊!只有在具体的训练阶段中,根据自身的情况不断修正、调整,日新又新,才合乎太极之道。

太极拳习练者在其青年、中年、晚年时期有着不同风貌,这是正常的进程。太极拳的体悟同各人的练法、进程、感觉、理解、悟性有关,但这决不会因为你的体悟不同而改变太极拳本身内涵的真义。在练国标竞赛套路多年的太极拳爱好者,倘若打得不像老师那样,就被视为拳病或不规范姿势动作了。

有一位太极拳明师说:“拳架打得不像老师是不好,打得太像老师也不好。”我认为:初学宜规矩一点,像老师那样较好;练熟了过后,依拳的理解认识打出自己的风格特点也好,不用太像老师,反正拳架是太极拳功夫的载体,练出功夫就行了。

总之,练习太极拳要往心法上揣摩,而不是往形式上雕饰。一如儒家、道家用功之诀窍,皆在于心正意诚、释智遗形。心正意诚为一切学术之体,形无所碍、无所滞,极松、极静、极虚、极灵,这样才得其妙用。

对得道之人而言,一切拳架和套路招法,俱是人之编造,故先贤屡屡告诫我们,要放弃后天的智巧人伪,回归天真自然之境。

我们所要做的,是通过有形,炼至无形。无形者,心法也。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以观无,虽有而不有。最终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综上所述,练套路与盘拳架按现状情况相比较,主要是:

一、追求练拳的目标不一致。

二、拳的内涵和技术要求不同。

三、练法不一样。在此指出:套路和拳架的称谓是相对而言,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练拳者对太极拳的理解与认识和追求的目标与层次。 

换句话来说:如果练套路练出了应有的太极拳基础和知己功夫,那样实际上就是真太极的拳架;倘若盘拳架没盘出应有的太极拳基础和知己功夫,这种功效不是与套路一样吗?

(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