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衷一是心与身

 书蠹之家315 2017-10-03
心身关系:莫衷一是之历史认识 - 何裕民 - 何裕民的博客
 

心身关系十分错综。笔者由于醉心于斯,故曾多次做过总结。

古今中外关于心身关系的假说,不下20余种,至今莫衷一是。

在此,先简单介绍一下西方的有关认识。如古希腊的柏拉图提出了心身二元说,认为肉体降生后,灵魂潜入前来依附,两者是割裂、瓜葛不大、不相干的。肉体死后腐朽,灵魂可以不死。

希波克拉底提出心身一元论,认为“心灵是脑的产物”。

伊壁鸠鲁信奉原子论,认为躯体是原子的组合,“灵魂也是原子”。

文艺复兴时的笛卡尔从机械论的立场出,把人看成类同一架机器,心理则是另外存在的,充其量这个“我”借助了依附于松果体与身体发生某种作用。

德国莱布尼兹、洛采、杰克逊等认为生物与心理现象是平行的,互不隶属。

近现代一些学者,如赫胥黎、福格、布劳德、艾耶尔、普切蒂等认为心理只是脑生理活动引起的结果,是脑生理过程的副产品。

英国的维特根斯坦认定心脑是完全独立、无关的。

也有人持灵魂控制说。著名学者如奥古斯汀、阿奎那、弗洛伊德、图尔敏、波普尔等都持类似观念,他们强调心理控制或支配着生理及躯体变化。

麦独孤、艾克尔斯和马戈利斯等则认为心身是二元的,但彼此相互作用,脑是心理活动基础,但脑又受心理控制。这一理论一度十分流行。

其中,艾克尔斯是获诺贝尔奖著名的脑科学家,他将脑比喻为计算机,认为“自我”是大脑的编程员。故他被称作是“现代脑科学家中的笛卡尔”。

也有很多人主张心理与生理活动是一回事情,且每每一方隶属于另一方。

如英国贝克莱大主教认为躯体是“虚无”,“存在就是被感知”。万物只是“观念的集合”,真正的“主动实体,就是我的心圣、精神、灵魂或自我”。

中国明代哲学家王阳明也持有类似的观点。

这自然是极端且荒谬的。

西方学者费希特、黑格尔、马赫、哲学家怀特海得等则持近似的唯心灵论观念。认为:世界(包括脑在内)都只是心灵的产物或表象。

日本学者大森庄严提出“无脑论”,认为没有脑也可以有心灵。

还有一些学者走向另一个极端,把生命现象(身心都一样)看作是一种“刺激-反应系统”。而真正的心理是不存在的,它只体现在躯体的、可量化研究的行为之中。代表人物如华生、斯金纳,及人工智能之父的英国学者图灵等。

此外,现代两位颇影响的哲学家:罗蒂和奎因等都持类似的观点。

日本学者养老猛司则推出了否认心理存在的“唯脑论”。

此外,荷兰的斯宾诺莎、美国的詹姆士和卡尔纳普、英国罗素、德国石里克和奥地利的费格尔等则认为心身都受控于一类尚属未知的实体。这类“实体”既非心灵,也不是脑组织/躯体,心和身都只是这类未知实体的两个方面或属性。

许多学者认为可把心理还原为简单的物理现象。历史上持此见者就不少。现代心理生理学家拉什利、科学哲学家费耶阿本德等都认为心理可最终还原为脑的物理活动之集合。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之一克里克也持同样观点。当今临床西医师中,持此见者居多数。因此,潜意识里他们往往会漠视心理因素的重要性。

上个世纪,巴甫洛夫及其学生发展出了大脑功能定位和内脏大脑皮层相关说。他们认为心理活动作为一个功能系统,依赖于脑的各个部位协同活动;意识等就是这些系统整合后活动的结果,并开始了分层次、分结构地探讨心身关系。

从事脑研究而获诺贝尔奖的美国学者斯佩里提出了可归纳为“一元交互作用论”的脑与意识关系的新理论,认为意识是整个脑活动所“突现”的一种新的特性;由于它位于脑系统内物质活动的最高层系,故意识等一旦产生以后,对脑的各个层系都具有决定性作用。也就是通常哲学家说的“物质可以产生精神,精神一旦产生后,又对物质具有强大的操控作用。其实,类似观点在中国宋明时期已有了几乎完全雷同的“摹本”(如见后述的绮石之观点)。这是很有意义的事。

在斯佩里的贡献的基础上,一大批脑科学家、哲学家接力棒似地丰富了“突现的一元论”。此说认为:心理是脑整体活动的突现性集合。“突现”指系统各要素原本所没有的性质突然出现,由系统“跃迁”式地发生质变。它包括3个要点:①一切心理过程,均为中枢神经系统的过程;②心理过程是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组织细胞活动的突现;③所谓心身关系,指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子系统之间或它们与有机体其他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他们也强调:意识等一旦“突现”(产生)后,对脑的其他各个层系,包括全身机能都具有决定性操控作用。

“突现论”相对较合理地解释了“心身(意识等于脑组织)”之间的错综关系,故颇受现代学者重视。

在此不厌其烦地简介西方心身认识的历史脉络及概况,只是想突出三点:

 心身关系非常重要,太多的学者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

 心身关系异常复杂,故各种观点纷呈,莫衷一是;

 新近的认识,既注意了基于躯体(脑)产生了心理,也特别关注了心理(含意识等)一旦突现后,对生理及躯体的强大操控作用。

这些事实至少告诫我们:心身关系很重要,古今学者很重视,心身联系很错综复杂;粗略了解其间关系特点,对每个人更好地生存,意义突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