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得了高血压必须掌握的相关知识

 zula999 2017-10-04

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亿多人,每年增加1000万人;超重、肥胖者分别有2.4亿和7000万人。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的常见心脑血管并发症(脑卒中、心脏病)是导致居民死亡的第一病因,约占居民总死亡的40%。卫生部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相当于每天有8000人、每10秒钟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超重、肥胖者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发生危险。

得了高血压必须掌握的相关知识

健康血压的标准

成人血压<120/80 mmHg为正常血压,或称健康血压;

65岁以上老年人群,血压<130/80mmHg 也应认为是基本健康血压;

成人血压≥140/90 mmHg为高血压;成人血压120-139/80-89 mmHg为正常高值血压。

高血压的分级标准

一般情况下,理想的血压为120/80mmHg,正常血压为130/85mmHg以下,130-139/85-89mmHg为临界高血压,为正常高限;140—159/90—99mmHg为高血压Ⅰ期,此时机体无任何器质性病变,只是单纯高血压;160—179/100—109mmHg为高血压Ⅱ期,此时有左心室肥厚、心脑肾损害等器质性病变,但功能还在代偿状态;180/110mmHg以上为高血压Ⅲ期,此时有脑出血、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病变,已进入失代偿期,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

1、轻度高血压:舒张压在12.6~13.8kPa(95~104mmHg)之间,且无靶器官损害。

2、中度高血压:舒张压在13.9~15.2kPa(105~114mmHg)之间。

3、重度高血压:舒张压≥15.3kPa(115mmHg)。

4、临界高血压:是指血压水平超过正常范围,而又未达到高血压的标准,即舒张压12.1~12.5kPa(91~94mmHg),收缩压在18.9~21.2kPa(141~159mmHg)之间。

高血压病产生的原因

得了高血压必须掌握的相关知识

1、肥胖:体重指数增加是高血压病最危险的因素。肥胖人脂肪多,这不仅引起动脉硬化,而且还因脂肪组织内微血管的增多,造成血流决量增加,结果易产生血压。

2、饮食:食入过多的食盐,可招致高血压。此外,钾和钙食量过低,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不足,也被认为是可使血压升高的因素之一。

3、年龄:年龄与高血压关系也很大。就总人群来说,年龄每增加10岁,高血压发病的相对危险性增加29.3%---42.5%。

4、精神紧张:长期精神紧张、愤怒、烦恼、环境的恶性刺激(如噪音),都可以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5、职业:工作紧张,注意力需要高度集中又少体力活动的职业,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6、饮酒:酒能引起高血压,且加重高血压,损害心脑血管。

7、遗传因素: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父母均有高血压,子女的发病概率高达46%。

高血压危险信号

1、头疼:部位多在后脑,并伴有恶心、呕吐感。若经常感到头痛,而且很剧烈,同时又恶心作呕,就可能是向恶性高血压转化的信号。

2、 眩晕:女性患者出现较多,可能会在突然蹲下或起立时发作。

3、耳鸣:双耳耳鸣,持续时间较长。

4、、心悸气短:高血压会导致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这些都是导致心悸气短的症状。

5、失眠:多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不踏实、易做噩梦、易惊醒。这与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6、肢体麻木:常见手指、脚趾麻木或皮肤如蚁行感,手指不灵活。身体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现麻木,还可能感觉异常,甚至半身不遂。

这些症状都是高血压的危险症状,专家建议首选中药治疗。西药副作用大,依赖性大。李氏药贴 效果不错,内病外治。

高血压的三级预防指什么?

一级预防:对具有高血压危险因素,但尚未发生高血压的人群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以减少发病率。

二级预防:对已患有高血压的人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防止高血压加重,预防并发症。

三级预防:对重度高血压患者进行抢救,有效预防并发症,同时进行康复治疗。

高血压治疗的基本原则

1.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常伴有其它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或临床疾患,需要进行综合干预。

2. 抗高血压治疗包括非药物和药物两种方法,大多数患者需长期、甚至终身坚持治疗。

3. 定期测量血压;规范治疗,改善治疗依从性,尽可能实现降压达标;坚持长期平稳有效地控制血压。

高血压药物治疗原则:

得了高血压必须掌握的相关知识

1.强调治疗要达到目标血压。轻型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是必要和有益的;

2.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以获得最低有效剂量;

3.合理联合用药,在单药治疗效果差时,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

4.24小时平稳降压,尽可能使用每日给药一次的长效制剂;

5.避免频繁换药,但患者耐受性差,或用药4-6周后疗效反应很差,可换药;

6.个体化治疗;

7.长期用药。

具体选择何种降压药物需要到医院就诊,听从专业医生指导。

高血压非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

非药物治疗主要指生活方式干预,即去除不利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它不仅可以预防或延迟高血压的发生,还可以降低血压,提高降压药物的疗效,从而降低心血管风险[7]。具体内容简述如下:

1.减少钠盐摄入

钠盐可显著升高血压以及高血压的发病风险,而钾盐则可对抗钠盐升高血压的作用。我国各地居民的钠盐摄入量均显著高于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每日应少于6克的推荐,而钾盐摄入则严重不足,因此,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减少钠盐的摄入量,并增加食物中钾盐的摄入量。

2. 控制体重

超重和肥胖是导致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以腹部脂肪堆积为典型特征的中心性肥胖还会进一步增加高血压等心血管与代谢性疾病的风险,适当降低升高的体重,减少体内脂肪含量,可显著降低血压。

衡量超重和肥胖最简便和常用的生理测量指标是体质指数,成年人正常体质指数为18.5-23.9kg/m。最有效的减重措施是控制能量摄入和增加体力活动。

3. 不吸烟

吸烟是一种不健康行为,是心血管病和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被动吸烟也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险。吸烟可导致血管内皮损害,显著增加高血压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风险。戒烟的益处十分肯定,而且任何年龄戒烟均能获益。

4. 限制饮酒

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血压升高,限制饮酒量则可显著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每日酒精摄入量男性不应超过25克;女性不应超过15克。不提倡高血压患者饮酒,如饮酒,则应少量:白酒、葡萄酒(或米酒)与啤酒的量分别少于50ml、100ml、300ml。

5. 体育运动

一般的体力活动可增加能量消耗,对健康十分有益。而定期的体育锻炼则可产生重要的治疗作用,可降低血压、改善糖代谢等。因此,建议每天应进行适当的30分钟左右的体力活动;而每周则应有1次以上的有氧体育锻炼,如步行、慢跑、骑车、游泳、做健美操、跳舞和非比赛性划船等。

6.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心理或精神压力引起心理应激(反应),即人体对环境中心理和生理因素的刺激作出的反应。长期、过量的心理反应,尤其是负性的心理反应会显著增加心血管风险。应采取各种措施,帮助患者预防和缓解精神压力以及纠正和治疗病态心理,必要时建议患者寻求专业心理辅导或治疗。

控制高血压长期注意事项

(1)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在工作与生活中,要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紧张;要戒烟、少喝酒,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

(2)适当运动。

选择合适的运动种类和运动量进行锻炼。如做广播操、练太极拳、打羽毛球等。每次运动结束后,要做一些恢复运动,如散步等一,不要立即停止运动。当然,严重高血压或心肺功能不良者不宜进行过多运动。

(3)药物疗法。

遵从医嘱,选用适当的降压药物;服药要规律,不要随便停药,否则易引起血压波动,加重血管损害;降血压不宜过低,以免造成脑缺血甚至脑梗死。

(4)定期测量血压。

有条件者,最好家中备一个血压计,可以随时观察血压高低,并酌情加减降压药物。

(5)低盐饮食。

高血压适宜的锻炼方式

1、散步。各种高血压者均可采用。作较长时间的步行后,舒张压可明显下降,症状也可随之改善。散步可在早晨、黄昏或临睡前进行,时间一般为15-50分钟,每天一二次,速度可按每人身体状况而定。到户外空气新鲜的地方去散步,对防治高血压是简单易行的运动方法。

2、慢跑或长跑。慢跑和长跑的运动量比散步大,适用于轻症患者。高血压患者慢跑时的最高心率每分钟可达120-136次,长期坚持锻炼,可使血压平稳下降,脉搏平稳,消化

功能增强,症状减轻。跑步时间可由少逐渐增多,以15-30分钟为宜。速度要慢,不要快跑。患有冠心病则不宜长跑,以免发生意外。

3、太极拳。适用于各期高血压患者。太极拳对防治高血压有显著作用。据北京地区调查,长期练习太极拳的50-89岁老人,其血压平均值为134.1/80.8毫米汞柱。明显低于同年龄组的普通老人(154.5/82.7毫米汞柱)。高血压者打太极拳有三大好处。第一,太极拳动作柔和,全身肌肉放松能使血管放松,促进血压下降。第二,打太极拳时用意念引导动作,思想集中,心境宁静,有助于消除精神紧张因素对人体的刺激,有利血压下降。第三,太极拳包含着平衡性与协调性的动作,有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动作的平衡性和协调性。太极拳种类繁多,有繁有简,可根据每人状况自己选择。

但是也要注意,高血压患者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千万不要做动作过猛的低头弯腰、体位变化幅度过大以及用力屏气的动作,以免发生意外。老年人由于往往患有多种慢性病,体育锻炼时更应注意,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锻炼。

高血压自我管理

得了高血压必须掌握的相关知识

1、定期测量血压,1-2周应至少测量一次

2、治疗高血压应坚持“三心”,即信心、决心、恒心,只有这样做才能防止或推迟机体重要脏器受到损害

3、定时服用降压药,自己不随意减量或停药,可在医生指导下及现病情加予调整,防止血压反跳

4、条件允许,可自备血压计及学会自测血压

5、随服用适当的药物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饮食、适当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睡眠充足。

6、老年人降压不能操之过急,血压宜控制在140-159mmhg为宜,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7、老年人及服用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断药的防止体位性低血压

8、不需要严格禁止性生活: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不宜进行性生活①事后不要立即进行房事②酒后应禁止性生活③若有头晕,胸闷等不适应停止性生活,并及时就医。

高血压病家庭治疗常见误区

1、以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高血压病人症状的轻重与血压高低程度下一定成正比,有些病人血压很高,却没有症状;相反,有些病人血压仅轻度升高,症状却很明显。凭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往往是错误的,也容易延误治疗。正确的做法是定期主动测量血压,每周至少测量两次。

2、血压一降,立即停药。病人在应用降血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降至正常,即自行停药;结果在不长时间后血压又升高,还要再使用药物降压这样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由于血压较大幅度的波动,将会引起心、脑、肾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脑溢血等。正确的服药方法是服药后出现血压下降,可采用维持量,继续服药;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将药物进行调整,而不应断然停药。

3、采用传统的服药方法。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在清晨醒后变化最大,可以在数分钟之内上升2~5千帕,中午过后,血压会自行下降。这种血压变化规律致使患者容易在早晨和夜间发生脑中风。(早晨容易发生脑出血,而夜间则容易发生脑缺血。)传统的每日3次的服药方法没有考虑患者的血压变化规律,只是一味地考虑降低血压,结果使清晨时的血压控制不理想,而下午和夜间常使血压偏低,新的服药方法每天清晨醒后1次性服药。

4、降压过快过低。一些高血压病人希望血压降得越快越好,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血压降得过快或过低会使病人感到头晕、乏力,还可诱发脑血栓形成等严重后果。

5、不根据具体情况,一味追求血压达到正常水平。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为此偏高些的血压,有利于心、脑、肾等脏器的血液供应。如果不顾年龄及病人的具体情况,而一味要求降压到“正常”水平,势必影响上述脏器的功能,反而得不偿失。正确的做法是根据病人的年龄、脏器的功能情况,将血压降到适当的水平,特别是老年人,不可过度降低血压。

6、单纯依赖降压药,不做综合性的治疗。高血压的病因较多,因此,治疗也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否则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正确的做法是除选择适当的药物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饮食宜少盐,适当参加文体活动,避免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睡眠,肥胖者应减轻体重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