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脚部“肿、湿、凉”怎么办?

 还想学习的老头 2017-10-05

这个症状可以概括为三点:肿、凉、湿,其原因在于崴脚之后,气血运行不畅,局部筋脉失于濡养,随着年龄的增长,筋骨功能逐渐下降,平时生活中用脚过度,慢性劳损,导致局部气血不足,失于温养,则出现脚底冰凉,静脉回流差,则出现水肿和潮湿。下面介绍几个改善方法:

1.每天坚持用热水泡脚,水温以45℃左右为宜,要没过脚踝,浸泡十几分钟。建议边泡脚边用手对脚部进行按摩,能更好地促进血液循环。同时也可用些中药材作为泡脚的材料,如当归、红花、葛根等。

2.脚部运动:

①拉伸脚踝,取跪位,小腿前面和脚背着地,上身缓缓后仰,尽量伸展脚踝前端的肌肉和韧带,保持后仰姿势约1分钟。要注意的是,活动脚踝时速度不可太快,切忌用力过大、过猛,以防踝关节软组织损伤。

②上下活动脚掌,坐椅子上,一只脚垂直,另一只脚拉远、伸直。随呼吸活动脚掌和脚踝,即吸气时脚尖尽量往脸方向钩,呼气时脚尖尽量向下压。脚掌动作须配合呼吸,两脚分别交替做。

③强化脚踝,手扶楼梯扶手,双脚的前脚掌1/3位置站在台阶上,脚掌其余部分悬空,踮脚跟放下,再踮再放下,共做10次。

④旋转脚踝,取翘二郎腿姿势,将左腿弯曲,左脚踝置于右侧大腿上,用左手握住左脚踝靠近小腿处,右手握住左脚前脚掌旋转活动脚踝,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各10次!坐在椅子上,左足尖着地转动脚踝,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各20~40次,然后换脚进行。

3.穴位按摩或艾灸

  对涌泉、丰隆、解溪、昆仑、三阴交、太溪等穴位进行按揉或者艾灸,可以促进局部气血运行,改善症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