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清名臣张之洞一副对联,无意间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牧笔书生 2021-03-19

张之洞,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也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他创办的工厂、学校等,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是,他改变中国历史最大的一个动作,却是在无意间,通过一副对联(准确地说,仅仅是上联)改变的。

当时,张之洞官居湖广总督,这湖广总督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可以说张之洞是位高权重。

有一天,一个年轻人来到张之洞的府邸门口,递交了一张名片给门卫,申请拜见张之洞本人。

张之洞拿到名片后,之间上面写着:“学者XXX求见之洞兄”。

张之洞看到之后感觉很不爽,这什么人,也敢和老夫称兄道弟,太也狂妄。于是问门卫:“来者何人?”

门卫道:“是个儒生。”

张之洞轻蔑地一笑,也不说话,只写了一个上联道:“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

门卫把上联拿给了门口的那个年轻人,心想能把这年轻人打发走了。

年轻人接过上联,微微一笑,提笔对出下联:“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

门卫把下联交给张之洞,张之洞一看,下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气吞山河,非常霸气。张之洞知道,这不是个普通的儒生,此人志向远大,包容天下,是未来的栋梁,于是马上叫门卫好生把年轻人请进来。

(本文系牧笔书生原创文章,名称非“奇葩看历史”者均为抄袭)

等到门卫再跑出来是,哪还有年轻人的影子,只好无奈交差。

后来,这个年轻人不仅留学汲取知识,而且还曾上书李鸿章,也和梁启超等人交流维新革命等运动。

最终,在1912年,他就职中华民国大总统职位,他就是孙中山。

如果当时张之洞接见孙中山,留下孙中山在手下做官,施展才华,那么也许会有晚清“五大名臣”,而不是现在的四大名臣,也就不会有中华民国。

好在张之洞1904年就去世了,否则当他得知自己曾经那个举动,估计肠子都悔青了。

他一副上联赶走了孙中山,因此有了中华民国,也有了后来的历史走向,也有了今天我们的生活。

这么说来,我们还应该感谢张之洞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