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定窑及磁州窑系

 芝润斋 2017-10-07

在唐代“南青北白”瓷业布局和发展的基础上,宋代有六个瓷窑体系,北方的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磁州窑系,南方的龙泉青瓷系、景德镇的青白瓷系。而邢窑、越窑等一代名窑则从此湮没无闻。磁州窑的白釉釉下黑花继承了唐代长沙窑青釉釉下彩的传统,直接为元代白瓷釉下青花提供了榜样。宋词不仅重视釉色之美,更追求釉的质地之美,不是一览无余的玻璃釉,而是可以展露质感美的乳浊釉和结晶釉。釉料配方不再是稀淡的石灰釉,而是粘稠的石灰碱釉。因此汝窑“釉汁莹厚如堆脂”,官窑、龙泉窑多次施釉,釉中微小气泡造成的折光散射形成凝重深厚的之感,有赏不尽的含蓄。辽瓷以富有民族特色的皮囊壶(鸡冠壶)、鸡腿瓶闻名于世。金人南侵,北方瓷业衰落,产品粗劣,大量工匠南移,使得南宋景德镇青白瓷和龙泉窑青瓷大量出口,广州也生产陕西耀州窑瓷器出口,形成了以后元代瓷业中心南移的新局面。    宋代定窑及磁州窑系 - 玩世达人 - 玩世达人

        宋代定窑碗


1、定窑系诸窑:

定窑: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涧磁村发现唐代早期碗,浅身平底、外黄釉内白釉、胎厚重,制作粗糙;唐代后期白釉碗碗身多做45°斜出,浅身宽圈足,里外施釉,胎较早期薄;五代时期唇口白釉碗稍多。金代定窑仍继续烧造白瓷,不仅供给金人统治的淮河以北地区,还运往江南。也有一定数量的粗瓷,白釉碗心一周刮釉叠烧,碗心书写段李刘元液蛰等字以及纹饰。涧磁村的烧造历史始于唐终于元。宋代定窑白瓷为主,兼烧黑釉、酱釉、绿釉及白釉剔花。白釉装饰有刻花、划花、印花等,刻花是宋代早期南北方都是用的主要方法。北宋早期定窑和耀州窑吸取了五代越窑的浮雕技法,刻花除莲瓣纹外,还有缠枝菊纹在同一器上出现,布局很不协调。两窑刻花往往结合划花装饰,如在折沿盘盘心刻出缠枝、折枝花卉轮廓线,内部再用蓖状工具划出细线纹,增强了立体感,以双朵花常见,也有花果、莲鸭、云龙等。印花装饰始于北宋中期,成熟于后期,多在碗盘的里部。花卉纹以牡丹莲花多,菊花次之,采用缠枝、折枝、转枝方法,碗底内印三四朵花卉,四瓣海棠、五瓣梅花、六瓣葵花;禽鸟纹有孔雀、凤凰、鸳鸯雁鸭;印龙纹多在盘里,云纹满布,龙身盘曲首尾相接矫健生动。北宋晚期印花中出现婴戏纹。黑定和紫定(芝麻酱色)与白定一样都是白胎,而釉色的致色元素都是铁。绿定未见有记载,涧磁村出土两件瓷器片,为白胎。曲阳窑用垫圈组合的匣钵覆烧技术取代了普通的一匣一器的烧造方法。芒是指覆烧方法使得口部无釉,出现在北宋的中期。定窑瓷器带提款有十五种,以官字款最多,此外还有新官、会稽、易定、尚食局、尚药局、奉华、风华等。记载中有定州红瓷,实际只看到有酱色釉颜色偏红。金花定,博物馆有黑釉描金花卉纹碗和白釉描金彩云龙纹盘。福建建窑黑釉也有类似的金彩装饰。五代越窑青瓷、宋定窑白瓷、景德镇青白瓷器都有镶金口、银口、铜口的做法,一是为了尊贵,而是为了包住芒口。施黑白釉的仁和馆四系瓶是由河北省磁县西面的彭城镇烧造,而不是定窑产品。

山西平定窑:始烧于唐,终于金。距河北邢窑、定窑很近,造型胎釉有很多共同之处。如晚唐玉璧底、五代唇口碗和花口钵、宋印花双复线莲瓣等。定窑最多的折腰盘这里也有。

山西孟县窑:始于宋终于金,采用覆烧,也有金代山西普遍采用的刮釉叠烧。

山西阳城窑:以阳城罐知名。胎质较灰需用化妆土,采用单件装匣五支钉叠烧。

介休窑:始于宋初,一直到清代。除白釉外,还有黑釉、白釉釉下彩。胎较厚,器足处理有浓厚的地域特征。晚期印花白瓷受定窑影响,构图布局则与定窑的讲究均衡对称不同。三支钉是其独特的支烧方法。还有婴戏荡船纹。金代采用刮釉叠烧。

四川彭县窑:是四川省唯一烧白瓷的窑址。精者釉洁白,粗者呈灰白色。与定窑具有共同的风格。全部采用砂柱支烧,故碗里中心留有一圈砂粒。

宋代定窑及磁州窑系 - 玩世达人 - 玩世达人
 宋代磁州窑珍珠地刻划枕

2、磁州窑诸窑:

宋代磁州窑系继承了唐代北方民窑烧造白瓷而兼烧黑瓷、花瓷、青瓷、低温三彩的特点。磁州窑的釉下黑、褐彩受唐代长沙窑的影响,长沙窑的釉下彩画以及器表提写诗句等装饰为磁州窑继承。磁州窑始于北宋,持续时间最长,南宋北方工匠南移,江西吉州窑烧制磁州窑风格的瓷器。

磁州窑:窑址在河北省观台镇和彭城镇。传世的瓷枕中姓氏戳记较多,“张家造”最多,带纪年款识的仅一件。烧造品种繁多,除白釉、黑釉外,还有白釉划花、白釉剔花、白釉绿斑、白釉褐斑、白釉釉下黑彩、白釉釉下酱彩、白釉釉下黑彩划花、白釉釉下酱彩划花、珍珠地划花、绿釉釉下黑彩、白釉红绿彩和低温铅釉三彩等。白釉划花纹样有荷花、卷叶、水波纹,蓖状工具划复线,线条流利。不拘统一规格。白釉划花碗盘用叠烧法,里部都有五个条形支烧痕迹。白釉剔花并不多见,所谓剔花就是将纹饰以外的地子剔掉,使其有浮雕的感觉,剔出的地子露出黄褐的胎色以衬托白色的主题纹饰。白瓷点绿色彩斑唐代就有,如流、柄、口、四角等处,宋代北方瓷窑,不光是磁州窑继承了这一方法。白釉釉下黑彩(温度过高是酱彩)是磁州窑诸窑的装饰方法,而白釉釉下黑彩划花则是高档瓷,现在成型坯上施一层化妆土,在上黑彩,然后黑彩上划花露出化妆土,使得黑白分明,最后上透明的玻璃釉烧造。除了花卉外,龙纹张牙舞爪、两眼炯炯有神、脊尖怒张、形态矫健有力。珍珠地划花始于晚唐河南密县,以后传到河北、山西,与其它窑不同的是珍珠地排列整齐,色调为橙红色。釉下绿地黑花较少,绿釉釉层较厚润翠绿,黑色如漆,但出土器釉上带锈失去了本来面目。低温铅釉陶是唐三彩的继续,尤以炉和枕的素烧坯多见,说明是两次烧成。白釉釉上红绿(黄黑)彩是珍贵的品种,观台窑仅发现一件小俑,大面积金彩更是难能可贵。磁州窑釉下黑彩彩绘,特别是瓷枕画面多取材于宋代民间风俗资料,如婴戏,马戏、熊戏、孩儿赶鸭。瓷器上提写通俗的诗句、民谚开创于唐代长沙窑,磁州窑釉下黑彩继承了这一传统。

河南修武县当阳峪窑:白地釉下彩绘划花与剔花是当阳峪窑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胎色以赭灰色居多,多用化妆土,在白土上画黑彩纹饰,再刻划轮廓线,最后罩透明玻璃釉。瓶罐一类器物除主题纹饰外,题刻方块形组成的几何图案作辅助纹饰,这一装饰特点是其它窑没有的。当阳峪窑的绞胎做出了纹理对称整齐的有如禽鸟羽毛的花纹。

鹤壁集窑:始于唐终于元,烧造磁州窑系的白釉黑花、白釉刻划、褐釉划花、剔花器,也烧造钧窑系的青蓝釉和带紫斑器。褐黄釉折沿大盆较多,外施黑釉,内施褐黄釉,器里多刻划花、鹅、兔纹,纹饰上覆一层薄薄的化妆土,然后施釉,在深褐色地上托出褐黄色纹样独具特点。

河南禹县扒村窑:是钧窑的所在地,始于唐终于元。白地釉下黑彩笔调粗放简练,寥寥几笔在似与不似之间,黑彩浓而醇厚,配上洁白的地子。折沿大盆的沿面宽而平缠枝叶纹有如松针一般。

登封曲河窑:具有特征性的珍珠地划花装饰。有瓶罐洗碗枕等,瓶有两种,一种是口底相若,腹部稍广形如橄榄;另一种是小口长身,平高40CM以上。近底部胎体厚重,下部划不规则莲瓣纹,中部突出位置珍珠地划缠枝花卉纹。珍珠地划花卉腰圆枕也较多。剔花柳斗有白釉与白赭相间两种,剔花与上化妆土顺序不同。

山西介休窑:早期以白瓷为主,胎体厚重。中期受定窑和磁州窑的影响。白釉划花剔花、白釉釉下黑彩划花。釉下彩绘多画折枝叶纹,色调有深浅咖啡、黑褐、橘红色。纹饰部分凸起是彩料用多的结果,纹饰外罩透明玻璃釉,胎上覆有白色化妆土。

江西吉州窑:吉州窑釉下彩绘瓷器,如酱褐地白花、白地酱褐花、酱褐色釉联华瓶、卷枝鹿纹盖罐、直颈瓶等。吉州窑釉下彩绘对景德镇青花瓷器影响较大,以后的元青花、釉里红正反相连的一组回纹“”就是取材于吉州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