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反思

 ydjyliming 2017-10-07
 

教学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摘要】教师要适应发展和变革,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教师应该强化反思意识,明确反思内容,掌握反思方法,养成反思习惯,努力提升反思力,实现自我更新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教学反思;实践反思;专业发展;



【 作者简介】吕西峰1965年出生,男,陕西大荔县人,在职研究生 
中学一级,陕西省数学学会会员。曾荣获市首届中学中青年数学教师优质课评选一等奖。现任渭南市临渭区数学教研员。多篇教学论文曾在有关刊物上发表或获奖。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淡薄,研究、探求和创新能力欠缺等问题,已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逐渐凸显,特别是在当前实施新课程以及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日益广泛应用的背景下,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已成当务之急。教学反思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与特征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专业行为和活动、自己的专业成长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持有的专业观念、所做出的行为和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对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一是批判性,即用批判的眼光去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当某一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用“不满”的心态,对教学进行冷静的思考、分析,去发现和研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者对有效的经验进行理性化的总结与提升。二是创造性,即创造性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寻找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理论的支持与指导下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与观点,以此来解决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形成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三是自主性,即用自主、自觉的态度去反思。教学反思对教师而言,是一种高度自觉和自主的自我研修行为,是一种积极的精神活动,是一种高层次的工作方式。四是发展性,即能使教师得到发展。反思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促使教师寻找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其中得到提升与发展。教学反思的真谛应该使教师敢于怀疑自己,正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反思突破自我、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高目标迈进。


 二、教学反思的价值与功能


   
1.彰显自我,突出主体


   
教师自我反思的过程,是教师自己主动思考教学现象、教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过程,是促使教师充分发挥教学自主性的过程,是教师自主、自律、自发的行动。同时,在反思的过程中,教师要以批判的眼光全方位地审视自己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审视自己在教学中的行为,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困惑,客观公正地认识自我、改造自我的过程,是实践内化为意识的过程,也是充分彰显自我的过程。


   
2.增长知识,丰富理论


 
反思使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对自身的行为进行积极的、深入的反思,对教学中自己的活动以及学生的表现进行认真的观察和分析,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在不断实践、反思中、增长知识,丰富理论。


   
3.和谐关系,共享资源



反思实践不仅仅是对自我的反思,还包括实践中的各种关系,如自身与同伴的关系、活动与背景的关系等。集体同伴反思是高效能反思的要素之一,经常采取正式的或非正式的、伙伴式的考察、交流、切磋、协调、合作、讨论、分析和反思,既能够加深同事情谊、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又能够不断地获得和整合更多的信息资源和专业经验,不断地超越自我,更新和完善自我。


   
4.提升能力,提高水平



教师反思的过程,是教师对教学诸要素、诸环节的再认识、再研究、再整合的过程,是教师思维再活化、再碰撞的过程。它能帮助教师及时捕捉、分析和研究各种教学现象、得失和灵感,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新问题,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从而作出更更有效、更合理的教学决定,提升教学实践的实效性,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三、对策与措施:教师进行有效反思的几个关键问题


   
教师应强化反思意识,明确反思内容,掌握反思方法,养成反思习惯。因为只有养成了一定的反思意识,反思才有可能;只有明确了一定的反思内容,反思才会有的放矢;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反思方法,反思才能高效;只有养成了反思习惯,反思才能持续不断。


(一)、强化反思意识


   
一个不懂得反思的教师,是一个不成熟的教师,是一个缺乏理智与创新发展的教师。考尔德希德说:“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因此,教师要自觉增强教学反思的意识,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二)、明确反思内容


   
教学反思的内容可以简单地分为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行为的反思和教学效果的反思三个方面。其中,教学理念侧重于理论,教学行为侧重于实践而且只有当理论和实践能够以一种统一的方式被教师自我“否定”的时候,教学反思才是可能的和有效的,教师的自我建构才是有意义的。


   
1、教学理念的反思。



首先,教师要敢于对原有的教学理念进行质疑,挖掘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其次,教师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要认真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贯穿了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是否内化为了教学行为,克服就操作论操作的错误做法。第三,教师要以开放的姿态接纳新思想,积极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通过不断实践、思考、构建新的教学理念,从而克服教学工作的盲目性,提高教学创新能力。


   2、教学行为的反思。


   
教师应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基础,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不仅从教学观念、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心理因素方面进行反思,而且从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手段等方面去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并自觉地根据反思的结果矫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良行为。


   3、教学效果的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成功的教学也有遗憾之处,而科学、有效地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因此,教师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成败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找解决的办法,同时,教师要学会用遗憾的眼光看成功的结果,用辩证的眼光看失误的问题。这样,通过“由教反思到学、由学反思到教、由成功反思到失误、由失误反思到发展、由现象反思到本质”的多次循环,就会使教师的教学实践更加合理、更加优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掌握反思方法


   
要提高教学反思的效果,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教学反思的方法很多,但为了便于掌握和运用,我们可以将教学反思分为内省反思法和交流反思法。


   1、内省反思法


  
内省反思法是指教师主动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方法。根据反思对象及反思载体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具体的方法:


   *
日记反思法。主要是指教师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通过写反思日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予以总结、反思的方法。反思总结的内容可以是自己教学中的经验与教训,也可以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灵感顿悟和教学活动中的关键事件,还可以是学生的反馈意见和独特的见解等。


   *
录像反思法。即通过录像再现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的方法。这种方法能让教师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教学过程,达到“旁观者清”的效果。具体操作可采用以下程序:上课和录像—观看录像—反思评价—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此循环反复,能更好地强化教师已有的经验,改造和弥补自己的不足。


   *
档案袋反思法。即以专题的形式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方法。在运用这种方法时,首先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确定反思的专题,如
“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程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程度”等。然后由教师本人根据这一专题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及教学行为,并记录下自己过去的状况、现在的状况、自己的进步以及尚需努力之处等。档案袋建立的过程,就是教师对已有经验进行整理和系统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自我反思的过程。


   
2、交流反思法



交流反思法就是通过与同伴交流研讨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更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自己专业素养的方法。实践证明,教师专业发展不仅需要教师自身的学习与实践反思,更需要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合作的专业发展文化与模式。因此,教师应经常与同事及时交流、与专家共同研讨。这样不仅可以反观自己的意识与行为,还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在互助合作中进步,在互补共生中成长。


   (四)、养成反思习惯



教师专业成长是建立在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反思基础上,并逐渐积累富有个性的教育经验的过程,这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一位追求成功、善于反思的教师来说,每堂课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要设置不同的情境,要面对学生的不同反应,教学中的每次师生互动、教学冲突都会激发新的思考和创造。因此,教师要养成对每堂课进行反思的习惯,而且将反思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做到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的有机结合。教学前反思起点是否合适、难点是否突破、讲练是否透彻,据此编写出符合实际而又风格鲜明的教学设计;教学中反思学生在课中的参与、学生在课中的交流、教学的目标达成,从而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学后反思自己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教学的应变、教案的修正等。



现代教师发展的研究表明,经验加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思考产生变革,变革带来发展。教学反思,是教学实践中一个过程的结束,同时又是新的教学实践的开始。只要我们对教学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反思,就一定能不断提高对教学的认识,发展教学实践智慧,在“反思——实践——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王春光.郭根福.反思性教学实践与教师素质的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4.



易森林.教师专业发展基本途经的探索.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4.



郑金洲.教育反思——教育研究方式与成果表达形式之四.人民教育.2005.1.


④ 黄学友.教学反思—误区与对策.基础教育课程杂志2007年01期



⑤  刘莉.加强反思,促进成长基础教育课程杂志2006年03期


(全文约4100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