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宾虹《墨山秀茂》

 旭日东升5r2uua 2017-10-07

作家简介

黄宾虹(1865年-1955年),现代杰出国画大师。原名懋质,名质,字朴存、朴人、亦作朴丞、劈琴,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等。原籍安徽歙县,出生于浙江金华。幼喜绘画,课余之暇,兼习篆刻。6岁时,临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册,1887年赴扬州,从郑珊学山水,从陈崇光(若木)学花鸟。

黄宾虹除山水画外,花鸟画、书法、金石篆刻、文字学、考古学也颇有建树。

黄宾虹《墨山秀茂》

《墨山秀茂》作于1938年,题赠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容庚。此前一年,黄宾虹应邀赴北平鉴定书画,不料“七七事变”爆发,身陷北平,不得南归,于是“伏居燕市,谢绝应酬,惟于故纸堆中,与蠹鱼争生活,书籍、金石、字画,竟日不释手。”虽然“伏居燕市”是其画风由“白宾虹”向“黑宾虹”转变的关键时期,但《墨山秀茂》依然是典型的“白宾虹”面貌,董源、巨然一路山水的披麻皴、矾头,画中清晰可辨,而用笔的圆浑,墨色的沉凝,亦可见其师法沈周、龚贤等明清巨匠之踪迹。

此作是黄宾虹画中常见的“左山右水”式构图:近景汤汤的江水中,石岛纠结而起,上生杂树。常年的江风吹袭,令树木略呈左倾,并将山势导向左侧江岸。江岸之上,林木秀茂,一处茅舍坐落其间。沿着逶迤的江岸,画面推移至中景:平淡的山峦,连绵起伏,各向左右,延伸出画面。右侧山麓下的两三林屋,沿江而筑,其斜势,亦将空间推向画外。远山以湿笔淡墨,大笔拖写。山峦环抱的大片江面,只在岸边勾勒数笔水纹,平平的江水,则以留白法示意而出。两叶扁舟,悠然江上,愈发增添了画面的平和宁静之感。

全作以水墨画成,不着一丝色彩,显示出黄宾虹一生苦练的笔墨功力。他总结用笔之法,是“用笔须平,如锥画沙;用笔须圆,如折钗股,如金之柔;用笔须留,如屋漏痕;用笔须重,如高山堕石。”对于用墨,虽有“七墨”之说,但更看重用笔,“古人墨法妙于用水,水墨神化,仍在笔力”,认为“笔力有亏,墨无光采”。所以他的最高要求,是“墨中见笔笔含墨”。画中用笔,柔韧圆曲,绵中带刚,用墨则融入用笔之中,刻画出山水的清淡调子,古意盎然,或许正表达出身处乱世的画家,内心对平静生活的渴望。

上款“希白”即容庚(1894-1983),广东东莞人。1922年罗振玉介绍入北大研究所国学门读研究生,毕业后历任燕京大学教授、《燕京学报》主编、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等,著述甚丰,《金文编》、《商周彝器通考》尤为海内外学术界推崇,为金石学扛鼎之作。1926年,容庚持其舅父邓尔雅柬,谒黄宾虹处请益,研讨金石收藏,遂为知交。抗战期间,容庚与黄宾虹同任职于北平古物陈列所,往来频仍。据容庚家属回忆,当初黄宾虹以数幅作品请容庚挑选,容庚选择此作,也许正与画家“心有戚戚焉”!

作品欣赏

《墨山秀茂》是黄宾虹画中常见的“左山右水”式构图:近景汤汤的江水中,盘郁的石岛纠结而起,上生杂树。常年

的江风吹袭,令树木略呈左倾,并将山势导向左侧江岸。江岸之上,林木秀茂,一处茅舍坐落其间。沿着逶迤的江岸,画面推移至中景:平淡的山峦,连绵起伏,各向左右,延伸出画面。右侧山麓下的两三林屋,沿江而筑,其斜势,亦将空间推向画外。远山以湿笔淡墨,大笔拖写。山峦环抱的大片江面,只在岸边勾勒数笔水纹,平平的江水,则以留白法示意而出。两叶扁舟,悠然江上,愈发增添了画面的平和宁静之感。

全作以水墨画成,不着一丝色彩,显示出黄宾虹一生苦练的笔墨功力。他总结用笔之法,是“用笔须平,如锥画沙;用笔须圆,如折钗股,如金之柔;用笔须留,如屋漏痕,用笔须重,如高山堕石。”对于用墨,虽有“七墨”之说,但更看重用笔,“古人墨法妙于用水,水墨神化,仍在笔力”,认为“笔力有亏,墨无光采”。所以他的最高要求,是“墨中见笔笔含墨”。画中用笔,柔韧圆曲,绵中带刚,用墨则融入用笔之中,刻画出山水的清淡调子,古意盎然,或许正表达出身处乱世的画家,内心对平静生活的渴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