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人又开始到国外买买买! 我们应该反思什么?

 写竹象草 2017-10-07

在位于日本东京银座百货的苹果商店了,来自江苏省的李先生一口气买走了5部iPhone 8手机,每部比国内大约便宜1000元左右。

另一位来自中国的女士向店员询问有没有日本产的iPhone 8,当店员告诉他所有的iPhone手机都产自中国时,她半信半疑的走开了。

十一黄金周,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国门,除了旅游,他们另一个重要的目的是到国外买买买。

以上两个小故事分别反映了国人热衷海外购物的两个重要原因:

第一,国外的很多东西价格低于国内,尤其是电子产品、奢侈品以及化妆品。

第二,富裕起来的中产阶级表现出了对「中国制造」的担忧,而国外基本上没有假货。

所以,当很多同袍把大量外汇花到国外时,我们在痛骂他们是「假洋鬼子」、「卖国贼」的同时,是否要反思一下国内制造业的问题!

如果我们能制造出更多物美价廉的商品;如果我们的关税再低一些;如果就算价格高一点也不要有假货……我们的国人还会不远万里跑到国外去消费吗?

国人仍在国外买买买

前几天去了趟日本,才真正见识了国人的购买能力,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游客相比,中国游客出手阔绰,人均消费金额遥遥领先。

在日本的三种地方,中国人都是人山人海,电器城、药妆店和奥特莱斯,国人购买的东西小到眼药水、指甲刀、手表、吹风机,大到电饭锅、马桶盖、空气净化器……

说实话这些东西其实并不便宜,比如一个指甲刀大约要130人民币、一个保温杯大约需要300元人民币,吹风机也需要上千元人民币、电饭锅基本款的需要2000元人民币,高级一些的价格高达8000-12000元人民币。

但奇怪的是,东西这么贵,国人买的时候根本不在乎,还有一些人一次会买两个以上,而药品很多人都是一大盒一大盒的买。

除了这些基本生活用品,一套香奈儿五件套护肤品,在日本的百货公司买是国内专柜价格的一半左右,在国内价格奇高的耐克、阿迪达斯运动鞋,在日本的奥特莱斯只需要300人民币左右。

回国后查了一下这些商品的价格,国内普遍买的比较贵,比如苹果的产品,在日本很多比国内便宜1000元以上,而诸如名牌包、手表等,有些款式国内会比国外贵一倍以上。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国人热衷于在海外买买买。尽管有时候我们也在谈如何如何爱国,但在实际利益面前,作为消费者首先考虑到的是性价比,这也是这几年国人海外消费持续走热的原因。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旅游最近发布的《2017国庆中秋长假旅游趋势报告与人气排行榜》测算,今年国庆出境游客预计超过600万人次,中国国庆也成为「全球黄金周」。

出境游消费最高的城市是上海、北京、昆明、青岛、重庆等。北京、上海两个城市「十一」出游人均消费超过七千元,出境游人均消费更是超过一万元。

另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境外消费1.5万亿元人民币,过半用于购物。

世界旅游组织称,2016年中国游客境外旅游消费达到2610亿美元,同比增长12%,成为世界上境外旅游消费最多的游客。

奢侈品研究机构财富品质研究院发布的「要客奢侈品全球价格指数」统计,2016年中国人境外消费奢侈品928亿美元,中国人买走了全球近一半的奢侈品。

该机构预计,至2020年中国消费者境外奢侈品消费将达1216亿美元,年市场增长率保持7%。

经济学揭示深层次原因

一方面,国内消费者被毒奶粉、「天价」宰客、假货等问题困扰,另一方面国外旅游市场紧盯中国「金主」,很多商场都配备中文导购,这种差别很自然的把国内消费者推向了国外。

其实,问题的症结在于中国本土销售的商品和服务与消费者的需求并不匹配,那部分被压抑的消费欲望,于是在海外得到了满足和释放。

以前,大部分中国人的消费模式是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对商品的质量和款式等要求不高;但现在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很多人开始追求有品质的消费。

中国人不愿意在本土买东西,最根本的原因是国内商品整体上质量比不上国外,而且价格更贵。

很多人在海外千辛万苦买回商品,却发现是「中国制造」,但奇怪的是这些在中国制造、价廉物美的商品,中国人在本土是买不到的,他们是外商下订单生产的外贸货。

和国货相比,这些商品执行更严格的环保和品质标准,生产完毕就装船运往海外销售,和中国的消费市场完全不搭边。中国人在日本买回来的很多虎牌的保温杯就是这种情况。

反观在国内销售的商品,因为厂家的不用心、标准的落后、假冒伪劣盛行等因素,品质和外贸品往往有很大的差距。即便是同一厂家生产的产品,外销和内销也是两个标准。

另外,中国国内市场一直存在一个颇为奇特的现象:同一种产品,千里迢迢出口到国外,售价甚至比国内售价还要便宜。

造成这种怪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过去三十年我们一直实行出口导向的贸易政策,重外贸轻内贸,出口有退税,进口却要征收重税,在这种体制的保护下,国内很多商品质量低,最后导致价格低,价格低商家利润薄质量就会更低,恶性循环就这样形成了。

德勤2016年发布的关于全球各个国家奢侈品价格研究分析显示,除了高端奢侈品在国内外市场存在巨大价差以外,轻奢品牌更是表现出惊人的价格差,例如 Coach 在中美两国的价差已高达 40%。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在一市场上,同质商品只能按照同一价格出售。如果卖方按照两个不同价格卖,以低价买到商品的消费者就会以介于自己的买价和卖方的高售价之间的一个价格,把商品转售给另外的顾客,这样,卖方定的高价格就不可能达成真正的交易。

这个经济学假设要成立最重要一条就是消费者能够互相转让这个商品或服务,这种情况下,厂商即使面临不同支付意愿的消费者,也只能采用单一定价模式。

然而,一旦企业发现一种可以分隔开不同消费者类型的手段时,出于赢利的目的,其就有动力在分割市场下,对不同支付意愿的消费者采用区别定价的策略。

比如,中国和欧美、日本之间的地理距离,以及人口流动的各种障碍,实际上为销售市场在中国、欧美国家的跨国企业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屏障,企业就可以在不同市场,针对不同购买意愿人群,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

高端消费品牌(尤其是奢侈品)由于其品牌知名度、美誉度,相近替代品比较少,在市场上具有一定垄断力,于是企业为了维持品牌高端性,有时候有益意压低供应量,让消费者付出高价。

比如苹果公司的iPhone一直以来都是在中国制造的,但前几年中国不是首发国,导致在欧美售价只有5000左右的手机在国内被炒到10000元左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