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明心学的 “简单”逻辑

 精有 2017-10-09

朋友问我:“你每天修习的阳明心学到底在讲什么?”

答:它在告诉我一种方法,可以让我所有的行为都符合天理,让我的内心始终充满了愉悦。

友问:“所有的行为都符合天理,那不是都可以成为圣人了?”

答:“没错,修习心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成为圣人”

友问:“那要怎么做才可以做到呢?我也想试试”

答:“好啊,那我现在先问你,你的行为是受什么引导的?”

友答:“当然受自己的想法引导的了,比如说我想去吃饭,想去睡觉等等”

我问:“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友答:“因为我感觉饿,感觉困啊”

我问:“好,您说出了心学的关键字—感觉。那我再问你,你感觉饿,但身上又没有钱,会去面包店偷一个面包来吃吗?”

友答:“当然不会了,被发现了多没面子啊”

我问:“那你朋友偷了两个,分给你一个,怎么样?”

友答:“不怎么样,还是会不心安”

我问:“那如果面包店老板拿一个面包丢到地上,说:要饭的,拿去吃吧,你会去吃吗?”

友答:“如果连这点羞耻之心都没有,那干脆别活了”

我问:“好,那如果你用最后两块钱买了一个面包,正想吃,可是你的女儿跑过来说,爸爸,我一天没吃饭了,肚子好饿,那你还会吃吗?”

友答:“当然是给女儿吃了,如果我自己吃了,我会内疚。”

我问:“那这么说,这个“饿的感觉”并不能完全引发你“想去吃饭”的这个念头,也无法导致你发生吃面包这个行为罗?”

友答:“是的,似乎还有个什么东西在背后控制”

我问:“好,那么“心不安、羞耻、内疚”是不是一种感觉?”

友答:“是的,而且都是一种难受的感觉,我很想摒弃它,远离它”

我问:“那当你把馒头给女儿,看到她大口吃的样子,心里又是什么样的感觉?”

友答:“满足,开心的感觉,自己肚子饿也愿意”

我问:“所有这些感觉,经过了我们的大脑思维、逻辑、经验吗?”

友答:“没有,都是内心直接发出来的”

我问:“那您平时对这些感觉关注过吗?”

友答:“很少,一般就是想到什么就做罗,做对了就开心,做错了就后悔,如此而已。”

我问:“那如果你想永远做对,永远开心,那就要随时关注你的感觉:包括身理的(眼耳鼻舌身)、心理的(意),任何感觉都不要放过,也就是说要感知”

友问:“那喜怒哀乐等情绪也是一种感觉吗?”

我问:“喜怒哀乐等情绪的源头,也是来自感觉。遇到了你认为好的事感觉欢悦所以喜,遇到了你认为可恶的人与事感觉不开心所以怒,遇到了你认为伤心的事感觉难受所以哀,愿望得到了满足感觉开心所以乐。”

友问:“那您最后给总结一下吧,到底该如何让自己的行为始终符合天理呢?”

我答:“好,行为受意念的引导,意念由感觉而产生,并受感知的评判,您感知到自己的意念是对的就去做,感知到自己的意念是错的就不要做,如此而已。”

友问:“那也太简单了吧,我每次都感觉自己吸烟是舒服的,但咳嗽的时候难受又后悔,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我答:“因为你越过了感知这关键的一步。请问,你心里清楚吸烟是有害的吗?”

友问:“知道啊,不仅伤害身体健康,而且让家人讨厌,还花不少钱”

我答:“这就是没有知行合一,你明明感知吸烟是不对的,然而你却对吸烟所带来的美妙感觉无法释怀。所以说,没有经过感知的感觉,都是错觉”

友问:“那如何才能对自己的意念始终保持感知呢?”

我答:“那问到关键了,这就是如何做修养功夫的问题了。意念多,则感知就难,所以第一步是减少意念”

友问:“您不是说过,除非死人,人的意念就不能停止啊”

我答:“我说的是减少意念的数量,提高它的质量。前面说过,意念是由感觉而产生的,所以还是要从感觉入手来做功夫。”

友问:“那如何从感觉入手呢?”

我答:“欲望越多,你想去满足的感觉就越多。吃喝嫖赌抽是造成我们生理感觉多的原因,财色名利是造成我们心理感觉多的原因,把这些私欲去掉了,就去掉了产生不良感觉的根,阳明先生称之为拔本塞源。”

友问:“感觉都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又如何做功夫呢?就算我强压着,它还是会来啊?比如说,我喜欢抽烟喝酒,看到好菜就感觉心里痒痒的,想喝点,喝点之后心里又痒痒,又想抽两口,这怎么办?”

我答:“紧紧盯住你那心里痒痒的感觉,别急着跟随你的意念去行动”

友问:“我知道这样不好,就是管不住自己啊,心里痒痒的感觉也很不舒服啊”

我答:“这种心里痒痒的感觉,其实也是一种能量,佛教称之为业力,儒家称之为习气,是你没有修养以前累积下来的,只有一个办法对治:那就是下狠心!佛教称为愿力,儒家称为立志,能量对治能量,你的愿力大,志向坚定,你的意志力就会坚强,这样才能克服业力习气的能量冲击。

友问:“难怪经常听你讲,阳明先生讲得最多的就是立志。立志坚定还是要有个过程的吧?那么还有什么帮助我坚定的办法吗?”

我答:“有,那就是找到自己的明师,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砥砺”

友:“懂了,阳明心学就是一场与自己的战斗!”

 

后记:

友:心里清楚、感知、感觉,这些词之间区别不明显啊。良知和意念、感觉,还是不一样的吧

我:

心之所发便是意(意念),意之本体是为知(感知)。感觉是什么呢?感觉是一种气,它作用在我们心头,让我们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血压身高。心头在哪?两乳之间。

所以,感觉是可以在我们身体上感受到的,实实在在存在着,做工夫就要把注意力收回到这里。

我们不需要刻意地去关注自己的感觉,就像饿的感觉一样,肚子空了自然会来。但是,来了之后,你自己要知道,要能通过身体的变化,诸如心头一紧,心跳加速等等来感受到它。因为随之引发的意念是接踵而来的。最后,良知对意念的判断也就一并发生了。

问:“知至然后可以言诚意。今天理人欲知之未尽,如何用得克己工夫?”

先生曰:“人若真实切己用功不已,则于此心天理之精微,日见一日,私欲之细微,亦日见一日。若不用克己工夫,终日只是说话而已,天理终不自见,私欲亦终不自见。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走到歧路时,有疑便问,问了又走,方渐能到得欲到之处。今人于已知之天理不肯存,已知之人欲不肯去,且只管愁不能尽知,只管闲讲,何益之有?且待克得自己无私可克,方愁不能尽知,亦未迟在。”

——心里清楚的内涵



感谢心友赐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