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汽车变速箱齿轮变位的理念探讨之六

 牛人的尾巴 2017-10-09
  • 数的选取   变位系数是一个非常重要参数,它不但影响齿轮的强度,还影响齿轮啮合噪音。在我的“汽车齿轮设计”一书⑤中有较为详细的论述,这里就简单的介绍几个公式。

一般是在计算出总变位系数ξC之后,参考最小变位系数ξmin后,再选取主动齿轮的变位系数ξ1,最后从ξC12式,确定被动齿轮的变位系数ξ2

我是将汽车变速箱齿轮的变位系数的选取,分为高档和低档两个区域:1、2挡和倒挡为低档区,其余为高档区。高档区的齿轮在保证强度的基础上以噪音为主低档区强度为主

3-9a,高档区齿轮的变位系数 

     首先建立高档区设立2个噪音指标,作为选取主动齿轮变位系数的条件。

 1),噪音指标bZ计算    公式(3-39)为齿轮啮合噪音控制指标,用它可以获得较小的噪音指标为

        bz= <1.0  ·····(3-40)

2),噪音指标bcg计算   是1968年我在英国丘吉尔齿轮机床厂(Churchur  Gear  Machine  Corp.)验收齿轮自动线时,该厂推荐的齿轮计算公式,故命名为bcg

    

 

3),主动齿轮的变位系数ξ1   

           ······(3-42)

     式中   U = 2mn(0.17 + 1.6ξc) - 0.86d1

3-9b,低档区  是按等强度来选取变位系数的,就是按照一对齿轮的齿根强度基本相等的条件选取变位系数。

         x1=  ·····(3-43)

ZF变位系数

 

从动齿轮的变位系数x2的计算    

          x2 = xcx1        ·····(3-45)

 式中

ξC = …………………(3-21)

 

ρmin1 = AsinαP-ρmax2

ZC =Z1 +Z2

根据我的使用情况,按公式(3-37)计算出一挡齿轮,弯曲应力偏大了一些,使得倒挡中间齿轮的变位系数很难取较大值,即中间齿轮的强度小,而这个齿轮的齿根是受反复弯曲力的,必须有较大的齿根厚度。我是在(3-37)式和ZF公式所得的变位系数,同时列出,多数情况,xZFx1我选取xZF,或择中选取。一般情况,一档主动齿轮的x1=0.4~ 0.5。

3-10,直径的计算    我们已知,产形齿条和齿轮啮合,齿轮的分圆和齿条的节线始终相切,做纯滚动,分圆齿距等于齿条齿距。即               

即     πd =ts Z =πZms =πmn Zcosβ

因此分圆直径

       

我们取

ha=齿顶高(齿顶距)=分圆到齿顶的距离        

hd=齿根高(齿根距)=分圆到齿根的距离 *          

注:*国外将节圆到齿顶的距离称为齿顶距;将节圆到齿根的距离称为齿根距。这样一来,单独齿轮就不能标注齿顶距和齿根距了。因为,单独齿轮,没有节圆。

d=分圆直径

da =外圆直径

dR =齿根圆直径

Z=齿轮齿数

我们从图(3-5)可以看出,齿轮和产形齿条在端面内的啮合,齿条的齿顶dd在展切齿轮时,将与齿轮的齿根圆相切,切点L。我们将齿根圆到节线的距离,即根圆到分圆的径向距离PL,称为齿根距。,齿根距hd将等于

hd =ξmn – fo mn - co mn

3-10a,齿轮齿根圆直径

dR = d+2hd

    dR =d+2mn (ξ-foCo) …………….3-47

从图(3-1)的基准齿条齿高而言,基准齿条的齿顶为bb,相应的为产形齿条的齿根(不包括C隙),从节线(与中线重合)到基准齿条的齿顶,为齿顶距。按图(3-5)所示,齿轮的齿顶距,应该是从节线到齿条齿根bb线的距离PK,即节圆的外径的径向距离。即齿轮齿顶距为

ha = PK = fo mn +ξmn

        ha =fo mn +ξmn

3-10b,齿轮外径

da = d+2ha …………………3-48A

因为总变位大于中心距变位,为了避免发生齿顶干涉,齿顶高将这个差值δ减去。

     δ=齿高减量

ξy =减量系数

δ=ξy mn = mn (ξc -ξa

ξy =ξc -ξa …………(3-48B)

da = d+2ha …………………(3-48C)

齿轮外径

da = d + 2mn (fo +ξ-ξy) …….(3-48)

现在看来,ξy值很小,没有这个必要减去这个数值。

图(3-5)所显示的是有些夸张的正变位情况。

3-11,直齿轮跨球距:齿厚的测量。图3-11给出下列关系

设  Rb=基圆半径

 R1=给定的齿厚处半径

α1= R1处的端面压力角

S1= R1处弧齿厚

W=测量球或量棒半径

r2=量球中心所在的半径,即量球所在的位置;可称量球中心距

α2= r2处的压力角

Z=齿轮齿数

3-11a,量球所在的位置,从图(1-11)可以看出球心线和渐开线牙齿中心线的中心角,等于

π/Z

牙齿中心线和渐开线起始点的中心角,等于

S12R1+invα1

图(3-11)给出另外一条虚线渐开线,它经过量球中心。牙齿中心线和虚线渐开线的起始点的中心角,等于

S12R1+ invα1 +WRb)。

经过球心的虚线渐开线起始点和球心的中心角invα2等于

invα2 =S12R1+ invα1 +WRb)- (π/Z)..(3-49)

从上式可以求出r2处的压力角α2 。我们已知

r2 =Rbcosα2………(3-50)

例题A    6-DP, 24齿,压力角20°直齿轮,半径2.00in.处的弧齿厚为0.2618.计算数据如下:

  R1=2.000  W=0.150  Z=24   α1=20°   S1=0.2618

invα1=0.014904   cosα1=0.93969   Rb=1.87938

invα2=0.26184.000+0.014904+0.150/1.87038-3.1416/24

     =0.029276

α2=24.812°   cosα2=0.90769

所以量球中心所在位置为 

r2=1.879380.90769=2.07051

3-11b,跨球距   被测齿轮齿数为偶数时,量球正好处于径向相反位置,跨球距等于两倍量球中心距r2 当被测齿轮齿数为奇数时,就必须确定量球中心到齿轮中的连线的偏心角,如图3-12所示。我们取

M1=被测齿轮齿数为偶数时的跨球距

M2=被测齿轮齿数为奇数时的跨球距

1),偶数齿的跨球距M1

        M1 =2(r2 +W)………..(3-51)

大一些模数的齿轮,量球大小,可以选取不高于齿轮外径。小一些模数的齿轮,为了测量方便,可以选取高于齿轮外径的量球。巴金汉④推荐一般齿轮,采用量球直径0.840/DP,(DP=径节)

W=0.84DP或较大一些

例题B  6-DP,  30齿,压力角14.5°直齿轮,半径2.500in.处的弧齿厚为0.2618in. 。计算数据如下:

  R1=2.500  W=0.846=0.140  Z=30   α1=14.5°   S1=0.2618

invα1=0.005545   cosα1=0.96815   Rb=2.42037

invα2=0.26185.000+0.005545+0.1402.42037-3.1416/30

     =0.011027

α2=18.144°   cosα2=0.95028

   r2=2.420370.95028=2.54701

 M1=2(2.54701+0.140)=5.37402

2),奇数齿的跨球距M2   

           M2 =2{r2 [cos(90°/N )]+W}………..(3-52)

例题   6-DP,  31齿,压力角14.5°直齿轮,半径2.58333in.处的弧齿厚为0.2618in. 。计算数据如下:

  R1=2.58333  W=0.846=0.140  Z=31   α1=14.5°   S1=0.2618

invα1=0.005545   90°/N =2.903° cosα1=0.96815   Rb=2.50105

invα2=0.26185.16667+0.005545+0.1402.50105-3.1416/31

     =0.010850

α2=18.048°   cosα2=0.95080

   r2=2.521050.95080=2.63047

 M2=2[(2.63047×0.99872)+0.140]=5.3420

3-12,斜齿轮跨球距   对于斜齿轮跨球距计算,要考虑螺旋渐开面齿面,是由一条缠绕在基圆柱表面的斜边带子展开形成的。量球和齿面接触点的距离,等于球的半径,或与斜边带子边缘垂线成夹角βb ,如图(3-13)所示。法向距离为W。所有渐开线的计算是在端面进行的,所以在端面的距离等于W/cosβb

设  Rb=基圆半径

    R1=给定的齿厚处半径

α1= R1处的端面压力角

S1= R1处的端面弧齿厚

W=测量球或量棒半径

r2=量球中心所在的半径,即量球所在的位置;可称量球中心距

α2= r2处的端面压力角

Z=齿轮齿数

 

 

β1 =齿轮R1处的螺旋角

βb =齿轮基圆Rb螺旋角

Sn = R1 处法向弧齿厚

S1 = R1端面弧齿厚

M=跨球距

量球中心距r2的计算公式同(3-52)或(3-52)式

     r2=M2W)/2

从图(3-13)可以看出r2处的压力角α2

cosα2 = Rbr2

从(3-49)式可得半径R1处的端面弧齿厚为

S1 =2R1 [(π/Z) + invα2 invα1-(WRbcosβb]….(3-53)

从(2-37)式可得基圆半径Rb

tanβb =(RbR1)tanβ1=cosα1tanβ1………..(3-54)

Sn = S1cosβ1…………………………….3-55

例题  已知被测斜齿轮的跨球距,求在一个给出的半径R1端面弧齿厚,并且此处的螺旋角和压力角也都给出。

这是一个齿数30,DP6的斜齿轮,它的数据

M=6.1500     W=0.140    R1=2.88673     Z=30  

β1 =30°     cosβ1 =0.86603    tanβ1=0.57735 

α1=16.637°  cosα1=0.95814    invα1=0.008446

∴      r2=(6.1500-0.280) 2=2.9350

Rb= R1cosα1=2.88673×0.95814=2.76589

      tanβb=tanβ1×cosα1= 0.95814×0.57735=0.55318

∴      βb = 28.951°    cosβb= 0.87505

cosα2 = 2.765892.9350 = 0.94238

α2 =19.545° invα2 =0.013878

 

Sn = S1 ×cosβ1=0.30200×0.86603=0.26154

  当弧齿厚已知时,上式重新组合,可以计算出跨球距来。

   前面公式的符号不够统一,为了使用方便,下面公式汇总表,给出常用的公式,解决符号不统一问题。另外资料⑤内的“齿轮几何参数计算公式汇总表的错误,按本表更正。

  细高齿的外径

汽车齿轮几何参数计算公式汇总表   2011-1-12

已知数据: 实际中心距A;模数mn; 齿数Z;齿形角αn 分圆螺旋角β; 

下标12代表主动和从动齿轮;齿面宽b;

名称

符号

计算公式

理论中心距

A0

  A0=

分园端面模数

mS

分园端面压力角

αS

tanαS =   

节园压力角

 

cos =  =db  

法节

tn

tn= mn

周节

tS

tS= mS

基节

tb

tb=tS cos

法节

tn

tn= mn

分度园直径

d

d=mS Z=

基园直径

db

db=dcos =dxcosαsx ,αsx为任意圆端面压力角

节园直径

dP

dP =  

αS渐开线函数

invα

αP渐开线函数

invα

αS渐开线函数

invα

=  以弧度计

αP渐开线函数

invα

=  以弧度计

总变位系数

ζC

ζC =     Zc= Z1+Z2

低档齿轮的主动轮变位系数

ξ1

ξ1=                             

高档主动齿轮变位系数

ξ1

=

从动齿轮变位系数

 

=

ZF变位系数

ξZF

分圆齿顶距

ha

ha=(da-d)/2  或ha=ma(f0+ - )

分圆齿根距

hd

hd=(d-dR)/2  或hd=mn(f0+c0- )

齿顶隙

C

C=C0mn=rh(1-sin )

滚刀齿顶全圆弧的圆角半径

rH

rH=

滚刀圆角半径

rh

rh=r0mn=

中心距变位系数

齿高减低系数

顶圆径直径

da

da=d+2mn(fo+ξ-ξy)

齿根圆直径

dR

dR=d+2mn(ξ-foCO)=da2(hw+C)

齿工作高

hw

hw=(da1+da2)/2-A

分园法向弧齿厚

Sn

Sn=SS cosβ=mn( +2 )   

分园端面弧齿厚

SS

SS=mS( +2 )

分园端面弦齿厚

SSC

齿顶端面弧齿厚

Sa

齿顶端面弦齿厚

Sac

任一园端面弧齿厚

Sx

任一园端面弦齿厚

Sxc

齿顶圆螺旋角

βa

tanβa = da tanβ/d

齿顶圆压力角

αa

cosαa = db / da

任一圆螺旋角

βx

tanβx = dx tanβ / d

任一圆压力角

αx

cosαx = db/dx

基圆螺旋角

βb

tanβb=tanβcosαS= tanβxcosαSx

基圆螺旋角

βb

sinβb=sinβcosαn

滚齿根切最小齿数

Zmin

Zmin

根切最小变位系数

齿轮1齿顶齿形曲率半径

max1

  R=半径

齿轮2齿顶齿形曲率半径

max2

R=半径

主动轮啮合起点曲率半径

ρC1

主动轮啮合起点圆直径

dC1

从动轮啮合起点圆直径

dC2

齿根过渡曲线起始圆直径

df

齿顶干涉指标

βf

 齿形重合度

EP

或按下式计算

齿形重合度

EP

轴向重合度

Eβ

总重合度

E

摩擦噪音指标

βZ

滑移噪音指标

βcg

实际齿顶隙

CA

最大齿面宽

bmax

最小齿面宽

bmin

 齿轮基本概念主要部分已经写完。下面附件介绍新技术——细高齿齿轮,希望在我厂应用。

齿轮基本概念参考文献

1,吴序堂,齿轮啮合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年

2, В.Д. Андожский,  Расчет  Зубчатых        Передач,    1955

3,ф.л. литвин,   теория   зубчатых   зацеплений,      1960

4,Earle Bukingham   Analytical Mechanics  of  Gears    1949

5,张学孟,低噪音高强度汽车齿轮设计,199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