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假日,赶街头大集

 gudian386 2017-10-09

 假期一天恰逢街头镇大集,这是父老乡亲的“购货会”。记得小时候最喜欢赶集,可以买新衣服,买支冰糕,临走时还会买斤香油果子(油条的方言),吃着可香了!

我与友人挤进熙熙攘攘的人群,“老板来,买点豆芽呗”?“年幼滴,你看这排骨一包肉,不要块”?“姊妹们,不要点大蛹子”?两耳传来的都是揽生意的叫卖声……

 逢五逢十,大集总是车水马龙,乡亲们在这里交易着自己的生活必须品:或是吃的,或是穿的,或是针头线脑,或是铁头子家器…

  “民以食为天”,富裕起来的老百姓不在满足于吃饱,而是吃好了。猪肉摊前,清晨刚宰的肥猪肉铺在案上,很是新鲜,猪肉这种食材是万能的,怎么做都行,还有各种下水:猪肚,猪肠,猪肝,猪血。猪大肠虽有种原始的味道,但却是吃货们的最爱,溜个肥肠,大肠白菜炖豆腐,还有东北人会把猪血灌进大肠里做血肠,还有名菜烂蒜肥肠,九转大肠;溜猪肝儿也是一道美味营养的好菜,有人爱吃嫩的,脆嫩爽滑,有人爱吃老的,越嚼越香!

  牛肉都是用大铁钩子挂着卖的(这样更利于纤维的拉伸,口感更好,还有可以看出有没有注水),“给我嘎点这儿,晚上包包子”,“这儿我要点,剁丸子吃”。
卖羊肉的已将羊茬子大卸八块:羊头,羊脖,羊排,羊腿,羊下水,你想要哪都行。

  鱼市也很热闹,刚开了海,年轻人在买螃蟹,大虾,八带,黄花,老年人则买点鳞刀鱼,鱼虾头子(咸鱼),虾皮子。

记得以前母亲在烧火做饭的时候,会撇进锅底几条鱼虾头子,从灰烬中扒出时,在地上一摔,用指头弹去糊嘎渣,再用嘴吹吹草木灰,一掰开鱼身,肉色金黄,冒着热气,那个香(写到这里我已口中垂涎),就个煎饼,别提有多美了(只是这玩意儿吃多了害渴)!

  蔬菜摊前的人也是络绎不绝,大集的菜真新鲜:秋黄瓜满身的刺儿,无论是凉拌生吃都特别有黄瓜味儿,柴扁豆也是这个季节的时令青蔬,切块或切丝放点咸鱼虾酱一炒,绝对是餐桌上的美味。还有小尖椒,剁个肉末一炒,卷个小煎饼,越吃越辣,越辣越吃。

  水果摊上的葡萄很是水灵,秋桃也羞红了脸颊,商贩会把一个桃切开,让你看看是不是离核(lihu)。老妈子梨和疙瘩脆梨也摆在从地里拔的狗尾草上,颇有田园之风;南方的橘子也开始叫卖了……

布市门可罗雀,现在人们都买成品衣服了,很少有做的,也就是扯个被罩床单的;记得儿时布有一种神布――“的确良”,从集上扯块布做褂子裤子,卖布的用木板尺量好,用粉笔画道杠,用剪子铰道口,两手抓住两边一撕,“嗤”的一声手起布落。裁缝的“平把车子”支在布市边上,脖子上挂着卷尺,为你量三围,量长短,然后给你张条子,下集来拿。
卖衣服卖鞋子的摊前人也不多,在试穿的,在讲价的,在挑毛病的;现在的年轻人很少光顾这些摊位了,他们寻求的是名牌,专卖店,超市,这里反倒成了与我母亲年纪相仿的购买好去处,价格便宜,还可以讨价还价。

集市上还有卖卤水的(点豆腐用的),卖调料的,卖旱烟的,卖干货的,卖烧烤的,卖锅碗瓢盆的,卖山蛹子的,卖老更蚕的,卖笨鸡的,卖茶叶的,反正你想买的在集上都可以找到。超市虽琳琅满目,但同样的食材吃起来,集上的更有味道,大集似乎比各大商超更接地气儿!

  快晌午了,也累了,也饿了,“走,哈羊肉汤去”,茬锅子摊上的羊汤在锅中翻着滚儿,空气中弥漫着羊肉独有的鲜香,切上个半斤八两,吃饱哈足,美味已不必多言。

 居住在城市的人渐渐淡忘了老家的大集,淡忘了老家的风俗,淡忘了老家的美食;他们留恋网络与外卖,在城市霓虹中燃烧青春,在钢筋水泥里“摸爬滚打”。

村里的爷们儿碰在一起,会顶上袋烟,问声“吃了”?“掰玉豆来”?

图文:叁6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