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魁脉学(三十四)血脉第一讲:细脉(上)

 luoyaxiong1234 2017-10-09

血脉第一讲:细脉(上)


血脉,是反映病已入营血的脉象。它标志着病在血分,必然出现细、弦、涩、芤等脉形。临证当用八纲辨证及卫、气、营、血辨证判断病位,推断病机,考虑治疗。

 

细脉

【定义与形象】

细脉,在指下感觉像一根丝线那样细小,虽软弱细小但指下清楚,始终能明显地摸出。若指下细小而有力,则是多少带有弦象。根据疾病错综复杂、变化繁多的情况,常常不可能只见到一个脉形,多由多种脉形综合而成。


【近似脉鉴别】

弦脉:弦脉是端直且长,如张开的弓弦一样,按之不移;又像琴弦一样,挺然似有力而在指下。

虚脉:虚脉是在大软的基础上流动很慢,呈迟缓状的一种脉象。

弱脉:弱脉是在沉软的基础上,比较沉细一些。细为线状,弱呈片状,必须分清。

微脉:微脉的形象是极细,并极为软弱,按之细弱欲绝。


【文献选录】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


【细脉主病】

细脉主要代表血虚一类疾病。李时珍说:“细为血少气衰,有是证则顺,否则逆。”这就是说,细脉一定是血虚为主而气分也弱的疾病,如不是血虚证而反见细脉,那就应当更细致地进行分析。

 

细脉究竟是血少还是气虚呢?一般对它的认识总是比较笼统。李时珍说也只说“血少气衰”。根据临证实践,单纯的细脉,一定是血不足。有时候除血不足之外,还有气虚,那么,脉就是细而弱。弱脉是气虚的兼脉。在临床时,一定要分辨清楚,细致诊断。见细脉除分清是血虚还是气虚外,还要进一步分析气虚多少,血虚多少。出现的是气虚多血虚少的弱细脉,还是血虚多而气虚少的细弱脉。这就要对细脉与弱脉进行比较,孰多孰少,不可模糊,这是用药处方的根据。气虚要益气,血虚要养血。


【细脉兼脉】

1.细兼数

(1)细兼数而按之弦滑,沉取无力者。细为血少,数则主热,细数结合,多是阴伤;按之弦滑,确为热象;沉取无力是虚热不足之象。理当从阴虚血少论治。

(2)细兼数而按之弦滑,沉取较有力者。细数多为虚弱,弦滑乃痰浊郁热之象,沉取较有力确为偏实之热象。可考虑用泻热方法。

(3)细兼数而按之滑濡,沉取力弱者。细数兼见,阴分之热;按之濡滑是湿困中阳之象;沉取力弱,为气分不足。当先祛其虚热,再议化湿,后议益气。

(4)细兼数而按之虚弱无力,沉取若无者。细数本为阴伤虚火;按之虚弱无力,此属正气不足;沉取无力,是根本太亏。当用填补下元方法。


2.细兼迟

(1)细兼迟而按之缓濡,沉取力弱者。细为血少,迟司脏病,多属寒证;按之缓濡,说明中阳不足。治当兼顾。

(2)细兼迟而按之弦滑,沉取似小有力者。细迟多是寒证,按之弦滑是热郁之象,沉取小有力则不单纯为虚寒证,仍属热郁之象。结合证情,细辨用药。

(3)细兼迟,按之虚弱无力,沉取仍有滑象者。细脉兼迟,多属不足;按之虚弱无力,是中阳不足之象。可以补法。

(4)细兼迟,按之虚弱,沉取若无者。细迟相兼,血少脏寒;按之虚弱,是属正虚;沉取若无,是气虚中阳不足。可用益气补阳之法。


3.细兼紧

(1)细兼紧,浮取明显,按之弦滑,沉取较有力者。细为血少阴伤,紧则为寒邪所束,浮脉病在表分,按之弦滑属里有热象,沉取较有力说明不是虚证。当先解表。

(2)细兼紧,按之小滑,沉取力弱者。细紧之脉为阴伤寒束,当周身作痛。按之小滑说明表寒外袭,内有郁热。沉取力弱说明里已渐虚。当在解表的同时考虑里寒。

(3)细兼紧,按之濡滑,沉取力弱者。细紧之脉,为阴伤里寒,按之濡滑者是湿邪阻中,沉取力弱说明正气不足。当用温养、调和营卫之法。

(4)细兼紧,按之虚弱,沉取若无者。细紧多属阴伤寒束,按之虚弱是正气不足,沉取若无是正虚根蒂大伤。当先补正,余缓调之。


4.细兼促

(1)细兼促而按之弦滑,沉取若有力者。细为血少不足。促为数而时止,按之弦滑,沉取略有力,均说明是痰热有余,挟有郁结之象。因按之弦滑略有力,虽有停跳乃因气机郁结所致,也是有余之证。理当泄其痰热,调其郁结,切不可看有歇止,即议成心衰或阳不足。这是切脉辨证的关键。

(2)细兼促,按之弦硬,沉取弦细明显者。细促按之弦硬是血少阴伤,脉之弦硬是肝热或血脉坚脆之象。沉取弦细,是阴伤血少,郁结之象。当议养血育阴兼以折热。

(3)细兼促,按之濡滑,沉取力弱者。细为脏阴之亏,促属郁热结滞之象。按之濡滑,一为湿痰,一为气弱。沉取力弱说明病偏于阳虚气分不足。当用补法。

(4)细兼促,按之虚滑,沉取若无者。细促结合,病似阴虚热郁,或为痰阻。按之虚滑、沉取若无,是本虚气衰之象。当以补正益气为治。


5.细兼结

(1)细兼结,按之弦滑,沉取略有力者。细为血少阴分不足。虽结脉缓而时一止,但按之弦滑、沉取略有力,不能说是虚证或心阳不足,仍需按痰浊蕴热治疗。

(2)细兼结,按之濡滑,沉取滑实者。细结之脉,是血少阴伤并有痰食积滞阻于中焦。沉取滑实,说明内有痰实郁热。仍议清化痰热,切不可补。

(3)细兼结,按之弦弱,沉取无力者。此脉是阴分不足,气血郁结而本不胜病。当以甘温益气为先。

(4)细兼结,按之虚弱,沉取若无者。细结为阴分不足,虚弱乃心阳也虚,沉取若无是气血双亏、心肾之阳不足。当温补肾阳,兼益心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