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学讲堂】赵孟頫、吾丘衍

 文山书院 2017-10-09

赵孟頫 (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浙江)吴兴人。元初官翰林学士承旨,封魏国公,谥文敏。他是一位诗人,又是大书家、大画家。著有《松雪斋集》。《元史》有传。


赵孟頫所篆印文,纯用小篆,朱文细笔圆转,姿态柔美,世称“圆朱文”。陈链说:“其文圆转妩媚,故曰圆朱。要丰神流动,如春花舞风,轻云出岫”①。这话说得淋漓尽致,但这一体在当时毕竟还是初期作品,圆转之中,仍带拙朴气息。

后世摹效此体者,踵事增华,愈加精工,拙朴之气也就少了。赵孟頫的作品多是朱文印,很少白文印。如“赵”、“赵孟頫印”(回文)(图1-2)、“赵氏子昂”、“松雪斋”、“大雅”、“水精宫道人”、“管道昇印”(回文)、“仲姬”、“赵管”、“魏国夫人赵管”,皆朱文印。“孟頫”和另一颗“赵氏子昂”是白文印。都可以在他和他夫人管道昇的书画上见到。还有“好嬉子”三字印,只见记载,未见印样。


▲ 图1-2




吾丘衍 (1272—1311),亦作吾衍,字子行,号竹房,又号贞白居士,元初(浙江)衢州人,侨寓杭州。好古博学,隐居教授自给。廉访使徐琰来访,不接见。后以姻家讼累被逮,义不受辱,赴水死。著有《尚书要略》、《周秦刻石释音》、《学古编》、《印式》、《九歌谱》、《十二月乐谱》、《竹素山房集》等书。《新元史》入文苑传。  


吾丘衍年龄少于赵孟頫十八岁,与赵孟頫为文字交,旧学商量,时有往还。赵孟頫篆刻专作圆朱文,吾丘衍论印也主张以小篆为基础。古文字学在宋、元时代是一个衰落时期。吾丘衍所著《学古编》,其中主要部分《三十五举》,是我国最早出现的研究印学的理论指导书。

《三十五举》中,前十七举论写篆书之法;第十八举以后皆论刻印,介绍自己的创作经验,相当具体。当时所能看到的古物不多,此书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首先指出“凡习篆,《说文》为根本。能通《说文》,则写不差”(四举)。又说,“汉篆多变古法,许氏作《说文》,救其失也”(十六举)。这话十分正确。

吾丘衍的时代,懂篆法的人极少,他这种复古思想,对当时印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无怪《三十五举》一书,在当时及后来很长一个时期,印学界人手一编,看成是经典著作。明何震有《续学古编》,清桂馥有《续三十五举》、《再续三十五举》,吴咨、黄子高都有《续三十五举》,姚晏也有《再续三十五举》,吾丘之学,一直被印学家推崇如此。

夏溥是吾丘衍的早年朋友,他写《学古编序》,述吾丘衍在杭州设塾课徒等生活情况较详。说到他治印方面:“私印有‘竹素山房’、‘吾氏子行’、‘我最懒’、‘放怀真乐’、‘飞丹霄’,此数印串印鼻小韦带,常在手摩弄之。”又说:“……遂变宋末钟鼎图书之谬,寸印古篆,实自先生倡之,直第一手,赵吴兴又晚效先生耳。”夏溥指出赵孟頫晚效吾丘衍,此事少人知道。看情况吾丘衍功夫深,赵地位高,两人互有影响是事实。


吾丘衍篆刻作品流传极少,夏溥所举诸印,今天都无从看到。我们仅于传世的杜牧《张好好诗卷》后面,看到他的篆书观款和印章。篆书“大德九年吾衍观”七字极工,体势近《石鼓文》。两印“吾衍私印”、“布衣道士”皆白文(图3-4),也得汉印神髓。不失为一代宗师。


▲ 图3-4




从元到清六百年来印学不断发展,米芾、赵孟頫、吾丘衍三人实有“筚路蓝缕”之功。


赵孟頫、吾丘衍两人的印,还都是只写篆文,交别人镌刻。


与赵、吾同时的印人,还有钱选、吴叡、褚奂等人。钱选年辈比赵孟頫长,赵孟頫曾从他学画。他的篆刻,从他字画中自用印看,比较粗拙,可能是他自己刻的。吴叡、褚奂是吾丘衍的学生。吴叡即吴孟思,治金石学有名,所写篆隶书很有功夫,今天还看得到他的墨迹。传世第一部印谱宋王厚之《汉晋印章图谱》,就是他所校定,故亦称《吴氏印谱》。吴叡、褚奂二人篆刻则未见(《小石山房名印传真》首列褚奂所刻一印,不象元人作品)。


注释:

①见他所著《印说》。




责任编辑:朱小雨、易晔




您的转发与点赞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鼓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