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用三年的坚守从5米茶店做到3里茶馆!

 昵称37651572 2017-10-10

“说起茶三里,还要从啜茶记讲起”。今天的采访对象师崎一边泡茶,一边笑着说。

世事无恒顺,有些事不是以个人转移,总会被一些大环境所左右。曾经想要做更大的店面,而无奈搬进佛堂仅用5平米做茶的师崎,好在交了几位忠诚的朋友,四个月卖出了两饼人情茶,这看来有些滑稽。她开始意识到没有具备茶市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缺少买茶的一定的客流量,这使得她的经营难以突破地理的劣势,很难发展壮大。

她用三年的坚守从5米茶店做到3里茶馆!

一个大胆的决定:开一间更大的店。她开始为自己的啜茶理想四处奔波,也为让自己成为真正的茶人交了一笔不菲的学费,每天除了找新店的位置,还要去学习有关茶的知识。店去情在,情在人来。新店三室一厅,似乎更有家的感觉,朋友们习惯在她那里买茶喝茶,常常茶友满座,茶香不绝。

她用三年的坚守从5米茶店做到3里茶馆!

一壶好茶,偷得浮生半日闲,这是很多人的理想生活。然而师崎深知,爱茶的人无数,懂茶的人却未必多,更未必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她觉得白茶在口感上适合大多数人,无论是资深茶客还是初入茅庐的小白,那就从白茶开始吧。

她为了找到合适的茶叶,可谓不辞劳苦。2014年初到茶山,感受到了颠簸的山路、福鼎茶文化执着的氛围、淳朴的民风以及亲眼看到生长在天然“大氧吧”里的老茶树,还有机缘巧合结识后来成为合作伙伴的制茶大姐,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群执着茶人与神奇树叶的故事用我的理解带回中原。

她用三年的坚守从5米茶店做到3里茶馆!

师崎告诉我们,做人如做茶,茶是道,具有商道人道,才能畅通无阻。品茶也在品人,品的是品质,只有一定品质,才会品得长久。 “茶叶这东西,娇气的很,不能有一点儿异味的。刚开始由于没有细致的流程要求,制茶师傅习惯性把采来的茶无论雨天还是晴天都堆在一起,炒出来的叶子,泡的时候闻不到香气,糟蹋了鲜活的叶子,还败了喝茶的兴致。茶是个具有灵性的东西,你养茶,茶也养你。”

在她的建议下,茶厂渐入正轨,人员开始明确分工,大姐夫妇负责提高茶叶品质,从农药残留的严格把控到制茶工艺的精细操作,每一个环节都亲自把关;师崎负责拓宽销售渠道,为客户选茶提供合理的建议。茶是有品格的,不管生长的土地贫瘠还是肥沃,经受的气候优越亦或拙劣,它们总能扎根生长,向上向下,终究长成一束绿,在火炼中完成率绝美的转变,于欧中绽放,在水里升华。

她用三年的坚守从5米茶店做到3里茶馆!

两年的苦心经营,师崎的朋友因此也越来越多,客户也越来越多,但她发现其中很多客户即使家里藏有很多茶也未必喜欢喝茶,亲朋往来茶礼渐渐成为时尚的今天,对于一些不懂喝茶的人来说只能是加大了家庭藏茶的库存,怎样才能解决这样的现状成了她每日思索的问题,“茶到底是什么?简单来说可能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让人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喝茶即使不懂茶,把茶融入到生活中,想的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她用三年的坚守从5米茶店做到3里茶馆!

2017年5月,她给了自己的想法一个实实在在的答案,茶三里在郑州开业了。在师崎看来,一片树叶,高贵又朴素,包容了太多太多,做茶,也在做文化。她把茶作为文化的入口,进而让更多的人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

对很多茶馆主而言,打造一间好茶馆,是浓缩的一生心血。而作为茶客,若遇上可以钟爱一生的好茶馆,便是一辈子的乐事。轻时尚的装修加上文艺出格的名字,让我们的记者迫不及待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茶三里的故事。

她用三年的坚守从5米茶店做到3里茶馆!

走进“茶三里”,可以在产品区了解茶叶还有茶在经过深加工之后的神奇转变,有茶做的酒、皂、糖及其他日化品。在茶体验区选择自己喜欢的以古时月份命名的茶间,可以挥别浮躁,摆脱束之高阁的神秘文化,在有效的交往中可以踏踏实实地喝好每一杯茶。这是属于有点小资、小文艺的茶馆,你可以坐在透过阳光的窗子边上,听着优雅的古曲,斟上一杯清茶,静静地思索着。没有夜的作祟,没有酒精的迷离,才发觉郑州下午亦是一天中的美丽时光。

她用三年的坚守从5米茶店做到3里茶馆!

投在地面上的简约影子显示“茶在山里,境在心里”几个字,我好奇地问师总“那另一里呢?”她笑着说:“第三个里留给自己感悟吧,不过我确实喜欢三这个数字,比如三思而后行,三人行必有我师,还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内容把中国传统的茶叶时尚化,现代化,在这里年轻人可以很容易感受到传统的茶文化。

她用三年的坚守从5米茶店做到3里茶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