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是什么 文汇报 文化

 上山虎888 2017-10-10

    ■本报见习记者 王筱丽  记者 许旸

    “我想了解在这个世界上的自己和他人。”面对主持人“你为什么写诗”的问题,87岁的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在他看来,人并不是生来就了解自己的。通过作诗,他知道了自己是谁、该怎么去爱,而了解他人也是完整自我的重要步骤。在昨天举行的第二届上海国际诗歌节“你为什么写诗”论坛上,阿多尼斯、大卫·哈森、舒婷等知名诗人分享了他们对诗歌的认识和思考。

    1930年生于叙利亚的阿多尼斯,18岁开始发表诗作,迄今为止共创作了50余部作品,荣获了包括布鲁塞尔文学奖、土耳其希克梅特文学奖等多个国际大奖,被誉为现代阿拉伯诗歌的代表。阿多尼斯在论坛上的发言,令不少中国同行颇有感触。“如果说语言是一枝花,那诗不是肉眼看见的花朵,根茎,叶子,而是它的香气。欣赏一首诗歌不能只注意花瓣,而要细心品味其独有的芬芳。”在他看来,人和物、物和词之间都存在着潜在的联系,每一首伟大的诗篇都是全新的语言,创作诗歌就是一次建立新关联的过程。

    诗歌意味着什么? 阿多尼斯在 《诗之初》 中写道:“你最美的事,是动摇天地。你最美的事,是成为辩词,被光明和黑暗引以为据。你最美的事,是成为目标,成为分水岭,区分沉默和话语。”诗不是诗人抒情的工具,而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基石。“诗歌使我重生,给了我再次审视这个世界的机会”———

    他甚至将诗比作了他的再生母亲。

    在他看来,诗人是距离爱最近的群体。商人为了利益聚集在一起,人们为了讨论过去聚集在一起,唯有追求爱和美的诗人,他们“为了未来,为了希望,站在了一起”。诗与爱,都是人类通往未知旅途中的伴侣。诗人写诗,读者读诗,这些都是寻找自我、探索未知的方式。

    “薄暮时分,黄浦江畔,水泥变成了一条丝带,连接着沥青与云彩,连接着东方的肚脐与西方的双唇。”几年前曾来沪的阿多尼斯曾发出过这样的感叹。一百年来,无数诗人在上海寻找灵感,并把它们刻成文字,今晚阿多尼斯将在浦江游轮上领取“金玉兰”诗歌大奖。上海国际诗歌节艺术委员会主席赵丽宏透露,未来该奖将定期在全球范围内评选颁发,让上海感受来自世界的诗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