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明,男,出生于1955年,浙江省临海市人,洪宇刚(字涤怀)入室弟子。浙江医科大学毕业,临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退休。曾任临海市政协九、十、十一、十二届委员,农工民主党临海市委会副主委。现任临海市武术协会常务副会长。 《打手歌》原文: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粘随不丢顶。 又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劲似松未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打手歌》是太极拳理论中的一篇袖珍式文章,它高度集中了太极理论,为练习者提供了科学依据,指明了前进方向。但原作者是谁?何人都讲不清,有的说出于王宗岳,有的说出于武禹襄,都无确实依据。但有一点认可是出于太极拳前辈理论学术,对外家拳与其他拳种作用不大。它主要揭示了练太极功夫的练习方向、目的及行动过程,是练太极功夫者必读与研究的首选文章。由于我三十多年的太极拳练习及研究,发现此文章有些用词不妥,不符合拳理要求,容易使人练偏方向,又不是太极功夫专用词汇,特提出修正建议,望同仁们共同探讨。 原文第一句:“掤捋挤按须认真”,是对练者提出了练习方向。因“掤捋挤按”是太极功夫中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它的掌握多少与熟练程度,才体现你的功夫高低,所以习练者必须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第二句“上下相随人难进”,这句“上下相随”我认为不是太极拳专用词汇。其他拳种及格斗技术都需要“上下相随”,如拳击、散打也需要“上下相随”,戚继光拳中有“上下调令,无有不胜”,指运动时上肢、下肢和躯干等各部均要协调配合等等。《打手歌》里“上下相随”意思叫练习者要用脚、腿、腰、手指形成完整一气,配合协调才能取胜。虽然这“上下相随”不能说用错字句,但作为太极拳经典指导文章,应该用太极拳专用词汇为合适。我认为把“采挒肘靠”代替“上下相随”更妥,因“采挒肘靠”是太极拳专用词汇,又是太极十三式中主要四种劲,是太极功夫强手之间对抗,取胜对方不可不用之劲。它的代替,使《打手歌》中有完整的功防八法语句。第二句话主要指明习练者目的,太极拳中攻防八法是太极劲功夫练习者奋斗目标,所以它的代替更符合太极拳论。 原文第二段也有不妥这处。有的太极拳书《打手歌》中有上段没有下段,有的上下段都有,又无法考证应该有还是没有。但它的第一句“彼不动,己不动”,这句“己不动”的“不”字用在太极训练与切磋中都不妥,如对方不动,我也不动,那就无法练习与切磋。应该改成“彼不动,己扰动”,这样双方只要哪方不动,另一方就可扰动对方,可把训练或切磋进行下去。但这“扰动”不是乱动,是按太极原理来动,是有目的引出对方弱点的动。第二句“彼微动,己先动”这“先”字用的不文雅,太外家拳味了。在太极理论体系中有些违背“后发制人”理念。把“先”字改为“随”字,又有太极味,又不降低功效。因“先动”是走在别人前面、抢先、来的快意思,说明你听劲敏感。如改为“随动”,在听劲上更为细微敏捷,更符合与对方的走向而转化,听起来又文雅,又符合“沾连粘随”的理论体系。第三句,看起来有三节,其实就是一句,是讲怎样用劲的操作方法,说实话太极劲很难用文字表述清楚。这也是太极功夫无法自学,一定要跟师傅学习的主要原因。 由于上述这些因素,我认为《打手歌》应该是: 掤捋挤按须认真,采挒肘靠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粘随不丢顶。 又曰:彼不动,己扰动。彼微动,己随动。劲似松未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注:本文已发表于2014年11期的《中华武术》杂志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