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小学教师的职称除了拉开教师的收入,还有别的作用吗?

 山阳北宫 2017-10-10

  教师职称评定可以说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根据小编的收集,一线老师都说,职称的评定利大于弊。

  中小学职称的职称类别分为:小学员职,助职,中职,副高职。中学二级,中学一级,中学高级,正高级。大概就是这样的等级。他们的关系是,中学二级等于小学助职,中学一级等于小学中级,中学高级等于小学副高级。为什么说等于,就是以工资来衡量的。先说评小学中级和中学一级,需要任教年限和笔试合格,这其实很简单,只要认真勤奋99%能评上。

  再说小学副高级和中学高级,其实它俩是一个职称,上面说了。评审条件:五年班主任经验(不是硬性条件,有是最好),在教育期刊发表过论文(这得买,没有写的,硬性条件)。学校考核三年优秀(这得和领导沟通好,你懂的。硬性条件),本科毕业五年以上(教得再好没商量,硬性条件),市骨干教师(沟通,懂得,最好是有),计算机中级证书(这得考),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从参加工作就得准备),普通话证书,市级以上优秀课(好像是两年内有效,过期不行)。上述材料报给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合格后允许参加考试,考试分为笔试,答辩。分为两种途径,一种是认认真真看书,评上的几率是50%(我说的几率就是个意思不是具体数据)。一种是托关系,花钱找人,评上几率是98%。

  至于教师职称到底有没有用,在全国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统计一下就清楚了!我敢保证百分之九十的老师都说没用。原因如下:评上高级的有几个人在一线上课?即然课都不上,当老师还有什么价值?一个高级教师的工资,相当于三个三级教师的工资,而这三个三级肯定是在一线上课的老师,并且课节还非常多。不上课的高级教师会给上课的三级教师带来什么影响?三级教师会感到强烈不公,上课还有积极性吗?一个上课的三级教师和一个不上课的高级教师哪个对社会贡献大?不要相信什么砖家,学者胡说八道。本人不反对职称评定,但看职称起什么作用,必须规定评上高级教师一周要上多少节课,工作量必须比二、三级教师大。这样才能体现高级教师的价值,才能对得起高级教师挣的工资,才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积极性!

  我觉得取消或淡化职称是最好的,教师在各方面表现合格,称职就应该自然晋升。可突出下学历和能力的基本达标两方面。学历方面:如小学要求专科学历,学历不达标,必须推迟晋级,2年后再评可以按获得同等学历对待。能力方面:教师基本功,教师专业技能都定个培训考核基本标准,达标就合格,自然晋级。

  实际上现在教师职称评定已经是学校发展的毒瘤,而且也是影响教师积极性的最大因素,自古中国人就有尊老的习惯。现在教育界出现了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就是有很多年轻的比年老的教师工资高,而且因为职称的关系,差别还很大,他们干的同样的工作,而且工作成绩并不比那些职称高的差,但是工资却差的很多,试想一下,我们同样教两个初一班的语文,成绩比高级的更好,而且自己比那个高级的老师多十多年教龄,他的心理能承受的了吗?别提教师是蜡烛,是春蚕,是。。。。。,!教师也是人,按教教龄和学历作为晋升职称的标准,估计谁都没有怨言,至于现在因为职称问题,不正当的关系,你懂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