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班会,让你班会活动不再难

 yuheyang 2017-10-11

         

                       

微班会用时短暂,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可以让我们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及时有效地进行教育。那么我们该如何精心选题呢?

一、小题快做

微班会因为“微”,时间短暂,在选题上一般选择小话题,聚焦话题,“短(用时短暂)、平(平常话题)、快(快速应变)”地解决。

1. 问题露头即选题

   作为班主任,要注意观察、分析班情,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特别对苗头性的问题在刚露头时即适时地以微班会的形式予以解决。

本学期期中考试结束后的两周,我发现班中不少同学的学习状态有所松懈,有同学陶醉在已经取得的良好成绩中,有同学忘记了在期中考的失利伤痛,也有同学依然不关注自己的学业……针对班中出现的这种现象,我就召开了10分钟的微班会。在微班会上,我借鉴本校陆晓平老师的做法,先播放了小视频《小鸭子跳台阶》,2分钟的视频,一群小鸭子顽强地坚持不懈地跳台阶的画面,打动了很多孩子。随后,我让同学们用一句话交流自己观看视频的感受。“小鸭子很勇敢”,“小鸭子为了妈妈的召唤,始终不放弃”,“一次失败了,依然在努力”,“小鸭子坚持不懈”,大家七嘴八舌。热烈的交流后,大部分同学能够从小鸭子的身上受到启发,松散之风明显扭转。   

2. 成长预设来选题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根据教育要求,根据发展需要,根据人的成长规律,加强问题预设来选题。这就像打预防针,做在先,增强学生的免疫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工作室徐祖秀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认识到学会赞美他人,对自身的成长、对和谐班集体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于是设计了《学会赞美》的微班会。以“击鼓传花”的形式开展游戏。通过游戏,引导学生学会赞美的方法:我有一双慧眼,我会发现美;我有一张巧嘴,我会说出美,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样,工作室姚吴斌老师在寒假到来前,根据学生成长的需要,设计了《请给爸妈做次饭》的微班会,通过观看视频《天堂午餐》,引导孩子回想父母给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思考感恩父母如何从点滴小事做起,进而交流大家为父母做过的事,鼓励孩子们要利用寒假时间,学习为爸妈做一次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大题小做

很多老师认为微班会适合选择小题材。但工作中我发现,微班会也可以选择大的题材。对大的话题,采取的应是一点深入,化大为小,大题小做的方法。这样也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工作室导师丁如许和我们分享过他的课例《抓住时光多读书》。丁老师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和同学们聊起世界读书日命名的缘由、聊起日常读书的话题,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向学生介绍国人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中国和世界发达国家人均阅读量的对比图,介绍发达国家国民阅读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思考自身阅读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交流该如何解决“读书没有什么意义”“读书没有时间”的问题。10分钟的时间,师生交流充分,对为什么要读书、如何抓紧时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受丁老师课例的启发,大家还认识到就读书这样的大话题,开展一本书的专题分享、开展读书标兵表彰、推荐假期书目、进行读书方法指导,都可以开成精彩的10分钟的微班会。10分钟的时间,分点实施。这就是大题小做。

小题快做和大题小做,将开拓我们上微班会的思路,也会使我们的微班会更具有实效性。

三、“微班会”十大技巧

1运用恰当素材;2捕捉教育契机;3创设德育情境;4增强活动体验;5植入学科教学;6开发微小时段;7及时总结点评;8融合心理技术;9巧借八方力量;10预演模拟过程。

四、用教育理念指导班级工作及班会

1、一万小时定律。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

2、小切口,深挖掘。每次班会解决一个小问题就可以,不要贪多求全。

3、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呵护者、陪伴者、引领者、推动者。该经历的总要经历,属于青春期的问题必然会发生,不要太刻意去改变孩子。孩子的叛逆,来时就是青春风暴,疾风骤雨;走后就会变得风和日丽。

4、心理学上的表现原理。表现原理可以塑造成功品质,让思想支配行为,让行为反作用于思想。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持续地表现得像那样的人。

5、Side way策略。采取隐形教育机制,不直接针对问题而去,而是换一个场景、换一个时间、换一种方式解决问题,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6、“T”型结构的班会设计。同一主题在不同时期、不同年段逐渐提高要求,形成纵向系列;同一主题横向拓展,形成多维度教育活动的系列构成。

7、道术结合的“认知—情感—行为”教育模式。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要增加学生的行为体验,否则真正的教育不会发生。道德是感染而成的,而不是仅仅教出来的。所行走的范围就是一个人的世界。

五、关于班会课的一些做法与技巧

1、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充分利用当前发生的最新事件、看到听到的新鲜事情等,让这些都成为教育的素材,时时、事事、处处皆可召开微班会。

2、一节成功的班会课可以采用以下流程:从学生喜欢的事物、事情入手,顺着学生往下说,以搞笑的容易被他们接受的方式吸引他们,之后从正面引导,归纳总结出主题。

3、德育教育实行每周主题班会加每日微班会的形式进行。

4、充分借助家委会力量。班主任不方便做的事情可以发动家委会开展。

5、班主任教育形式要多样化、有多变性。学生每天沐浴在风和日丽之下也会审美疲劳,长期处于甜蜜之中就感觉不到甜蜜了。教师无私的付出换来的却是学生的冷漠。因此,我们需要经常变化教育的形式,既要有和风细雨式的沐浴,也要有狂风暴雨式的批评与惩罚。

6、一节优秀班会课应该具有以下三个特质:有效、励志、幽默。

7、班主任要学会讲自己的故事和身边人的故事。

8、班主任要善于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很多话班主任讲起来学生都免疫了,可以借助班干部的口、借助其他外力的口说出来,效果会更好。

9、要学会尽快接纳自己的学生。当接手一个新班级要相信这就是我的宿命,这就是我与他们的一段缘分。

10、既要具有教育智慧,更要具有教育情怀。仅仅具有教育智慧的话,只能成为小聪明;只有兼具教育情怀,才可以成为教育家。

六、微班会的常用方法

结合实践,我们总结、概括出上好微班会的六个常用方法:

1.观看视频,交流心中感受

微时代网上视频丰富。视频集图像、文字、声响、光线于一体,丰富的画面、精炼的文字、跌宕的音响、变幻的光亮,多种刺激使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具有信息量大、印象深刻、用时短暂的特点。

班主任要善于从网上下载视频,下载时要选择清晰度高的视频材料,有时要作必要的剪辑,使时间更紧凑,话题更突出。本书中《鹬》《学给爸妈做次饭》《这群鸭子》《微笑的力量》《再一次》等微班会都巧妙地利用网上视频,成功地开展了教育。特别是《这群鸭子》的作者上课使用视频时,巧用暂停,询问问题,设置悬念,引发关注,这样的做法值得借鉴。

自拍视频,也是可取的方法。经验告诉我们,自拍视频时,应注意多拍特写镜头、近镜头。本书中《课间安全进行时》,作者自拍学生课间活动的视频就引起了学生的关注,《回忆的相册》将班级活动照片制作成视频,增强了表达的效果。

2.讲述故事,领悟其中道理

故事是岁月的沉淀,是智慧的结晶。班主任应成为故事大王,利用故事开展教育。

讲故事,要善于讲哲理故事,许多寓言故事、民间传说、童话故事,生动有趣,蕴含哲理,发人深思,比如《拔苗助长》《龟兔赛跑》《五指争功》等等,但时代在发展,故事在变化,本书特意收录了《新龟兔赛跑的故事》,希望给大家以启发。

讲故事,还要善于讲人生故事。名人故事、同学故事、我的故事,都应该娓娓道来。《品尝褚橙》《她,就是我们的好榜样》都值得借鉴。我还特别主张班主任多讲自己的成长故事。一是学生非常关注班主任的“私密”故事,可以增强影响力;二是也有助于班主任有意加强自身的修炼。

3.开展活动,分享活动体验

活动是学生最喜闻乐见的。精心设计的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必然有直接的体验,有深刻的感悟。人们常说,小活动,大德育。微班会活动的特点应是简便易行,操作性强。本书收录的《同舟共济》《三脱外衣》《十秒拍手》《艰难的抉择》《软吸管与硬土豆》《一滴水的幸福》《生日的祝福》等活动都使学生有所体验,引发思考。

由于时间和场地关系,微班会的活动设计更关注细节。《同舟共济》一文将“舟”设计为尼龙袋,就耐磨耐踩,不像有的老师同类活动设计为报纸,结果一上去,报纸就踩烂了,活动也无法进行了。

4.分享照片,开展师生对话

相比于视频,照片同样直观、形象,但操作更为方便。因此,上好微班会,班主任应善于用好照片。

照片首先来自于网络。微时代网上的照片海量,班主任要做个有心人,发现好的照片,及时下载,或根据需要有意搜索。下载或搜索时,也要选择画面清晰的照片。有时照片清晰度不高,通常我们会想到用ps锐化提升清晰度,但此时如果用模糊图片搜索出同样的高清照片,效果会好很多。

照片还可以自拍。现在手机普及,“随手拍”非常方便。而且随手拍的照片时效性、针对性会更强。

本书中《请让我自己来》《一张照片》《收获习惯》《人生努力更美好》等在运用照片上,各有特点,值得分享。

5.运用比喻,迁移生活智慧

生活中,人们喜欢用比喻,变抽象为具体,变繁复为简单。微班会上,因为时间短暂,班主任如果善用比喻,就可以收到启迪智慧、打开思路的效果。本书中《小魔方》《一块海绵》《杯子·回形针·订书针》等课例借助于物,生动喻示学生要珍惜时间,把握机会,努力学习。

6.进行对话,影响全班同学

在班主任工作中,对话是师生交流的重要方法。微班会,班主任更要善于对话。针对某一话题,明确地、真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

微班会时间有限,但古人即有“微言大义”的主张。话不在多,而在是否在理,是否说到点子上,是否走进孩子的内心。采取对话的方式,有交流,有倾听,有指点,有要求。对话时班主任或历数往事,评点得失,或逐步演绎,晓以利害,或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或热情寄语,激励前行。可柔声细语,可激情张扬。本书中的《今天,你是吃瓜群众吗》《撞人游戏》《黑暗中的等待》《爱的责任》等都可以借鉴。特别是《黑暗中的等待》一课,作者在突发停电的情况下,临乱不慌,和学生娓娓而谈,犹如明灯照亮黑暗,收到了真情对话的好效果。

实践中,以上方法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综合运用。特别是真情对话,经常与其他方法结合运用。

(本文有网络多处资料整理而成!)






刘卫捐,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浙江省武义第一中学教师,中学化学高级教师。200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现任金华市名师培养人选、武义县名师、武义县优秀班集体建设带头人和高中化学学科带头人。曾获金华市优秀班主任、武义县优秀班主任等称号。已在《班主任之友》、《班主任》等十多部专业报刊发表或获奖论文三十余篇。全国班主任成长研究会成员,应邀在浙江、福建、山东、江苏等地做班主任交流数十余次。现主持浙江高中班主任联谊会QQ群(427283114)、浙江高中化学教师联盟QQ群(91248579)和心语团队浙江微信群。并致力于培养“放手、放心”的同学为教育目标。QQ号648935940,微信号shanxizhejian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