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解悟》学而 第一章

 百科知识博览 2017-10-11

后一篇《论语解悟》学而  第二章


        学而是《论语》的第一篇,从内容上看是孔子学问的根本主张,朱子称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本篇共分十六章。


图片源自网络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先生说:学习了时常温习,不是也很愉快吗?有朋友(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子:一般先秦时男女都可以称子,但称男子相对较多,到了秦之后基本上是男子称谓,女用“女”字区别;也有以为原先是“公、候、子、伯、男”之子,到了春秋时期执政之卿也称子,变成了一种尊称,后来把有学问、有道德、有地位的人也称子。《论语》中子曰的子一般都是指孔子,另外只有有子和曾子称子,闵子和冉子称子只出现过一次。

学:旧说:效也,后觉的人向先觉的人习效叫做学。效,模仿,师法。

时:有两种解说。一说按时;一说时时、常常;两者意兼可,但个人偏于后说。

习:温习、复习,古时还有实习的意思。杨伯峻老师解为实习,朱子解为温习,习本意是小鸟学习飞行时,多次飞行的意思,今从朱子。

说:同悦,内心喜也。

朋:旧注同门曰朋,这里解为朋友,志同道合的人。

乐:快乐。悦主于内,乐发于外。

愠:怨也,生气。

君子:君子成德之名,有德之人,《论语》中有时指“有德的人”,有时指“有地位的人”,这里指“有德的人”。

[愚悟]

        圣人之门,学习最重要,所以学而为第一。夫子一生,《论语》一卷,关于学习的事论述很多,如“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未有丘之好学也”,所以说学习是孔子一生在强调的事,并且自己也是一生从未停止过学习。

        除了学习的态度,夫子还强调学习的内容要正,而不是些异端邪说。这里也产生了许多岐义,譬如我们古时是学人文较多,自然科学相对较少,近代吃了自然科学落后的苦头。结果,现在又倒过来,自然科学多了,人文却少了,都存在不少问题,其实两者兼之是必需的。再加个观点是人文多学古,自然科学多学新,如此则有所立亦有所追。

        最后是关于为什么学习的问题,其实这是当下最严重的问题,如夫子而言: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夫子之时已然如此,现在的学者又如何呢?读书小者为了以后工作生活,甚者为了金钱、美女、当官,大者如总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个人认为其实都有偏差。读书是为什么?《大学》开头就讲的很清楚: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用个人的说法是为了明事理,辨是非,学技能。通俗点讲就是为了提高自我的修养,最终达到中正平和的人生状态,这才是读书的根本。所以就有了下面一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大概也只有君子能如此,学有所得而人不知却也不生气,学之深也。

        钱穆先生将此句解为孔子自己,亦人之三个阶段来分析:小时学习,大时有成而朋友辅之,老时学更深,但人不知而不愠,君子也,也是一种独到的见解,可作参考。

        总之,学事仍是人生最重要的一环,当然了,儒学不单单只是读书而已,学习了更要去行动,只有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用以致学,学之真也。


后一篇《论语解悟》学而  第二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