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数各博物馆珍品藏商代玉器——晚(贰)

 天宇楼33 2017-10-12

商周时期的玉器制作,已从东部沿海一带向中原靠拢,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商都为基地的治玉中心。而且中国西部的优质玉材也在缓缓的向内陆输入,从而为日后和阗玉为主体的中国玉雕艺术,开辟了新的道路。


在艺术风格方面,首先,玉料优良,工艺精细。殷商所出玉器,经有关单位鉴定,大部分属于透闪石,产地来源为新疆和阗玉和东北岫岩玉。同时工艺技术大大提高,无论是造型、钻孔、雕琢、镶嵌、抛光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商代晚期最具代表性的玉器应属妇好墓莫属了。

她叫妇好,

是中国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巾帼女将。
她的丈夫是商王武丁,

在位59年,再创殷商盛世。
她居住的古城后来叫殷墟,

是中国考古学的“圣地”。
她生活的时代叫商朝,

是中国第二个王朝,

也是中国有文字历史的开端。


今天小编就带您细细品味妇好墓出土玉器的风采:

《玉琮》商晚期

高2.8、外径7.2、射径6.7、厚0.5厘米

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小屯西北地好墓(简称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墨绿色,半透明。圆形,经加工琢磨出四个弧形凸棱,略呈方体。两端有端射。四个弧形凸棱中间各有两条平形横线,将纹饰分为上下两端。以凸棱为中线,两侧各有两个突起的圆点,其下呈弧形,略突起,构成上下相对的图案,近似简化兽面。凸棱之间,四面各有竖直阴线两组。表面纹饰精致,射孔近直,内陆抛光。


《玉簋 》 商代晚期

通高10.8、  口径16.8、  壁厚0.6厘米

1976年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白色,有黄斑。侈口圆唇,腹腔中空,腹下部微鼓,平底,圈足直矮。通体琢雕精美花纹:口下三角形纹;腹部三组饕餮纹,口均向下,目字形眼,大鼻巨眉,面部两侧有对称的身尾;上下夹以弦纹;近底部雕菱形纹和三角形纹一周;圈足上饰云纹和目纹。造型美观,纹样精细。出土时,腹腔内放置有两件精美骨匕和一件铜匕。当系配套之物。


《玉纺轮》  商代晚期

  直径5、  厚0.7厘米

     1976年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淡绿色,玉质较好,浮雕。不甚圆,中部较厚,边缘稍薄。雕虺形纹,头呈三角形,大耳细眉,小眼上吊,身尾蟠卷,头尾衔接。身饰人字形节状纹,尾端节状纹较密,以示蜷曲。背面头部磨光,身尾雕数条弧形阴线,表示腹纹。体中部有两面钻穿的圆孔,孔径0.9至1.1厘米。此件既是工具,也是精美的艺术品。


《玉壁》商代晚期

高18.6、孔壁高1.4、边厚0.4厘米

1976年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绿色,有褐斑,两面有灰白色沁痕。周缘和孔都较圆。孔周两端都突起呈圆口状,孔壁直而抛光《殷墟妇好墓》称‘’壁‘’。两端各有四组同心圆刻线,每组由一条粗阳线和三条阴线构成。线条规矩流畅,工艺水平较高。


《玉环 》商代晚期

直径10、  孔径5.5、 边厚0.3厘米

1976年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黄绿色。周缘与孔均较圆。孔周一面略突起,一面平。两边(肉)之和小于孔(好)。两面刻有纤细的同心圆阴线。色泽光润,制作颇精。此式环在同一座墓中共出土十余件,但大小差距较大,最大的12厘米;最小的2.2厘米。其中八件的大小似乎依次递减,色多呈绿色,有可能属同一组合。


《玉盘 》商代晚期

通高4.3、  口长14.、宽8.6厘米 

1976年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乳白色,有黄斑,半透明。盘口呈长方形,圆角。平沿,腹略内收,浅腹平底,圈足较高。腹部饰弦纹,圈足下部雕凸棱一周。圈足两长边各有十字形镂空三个,短边各有一个。长边与短边的十字形镂空分别相对应。十字镂空外壁拐角规整,但内侧镂空较小,雕琢较粗糙。


《玉戈》  商代晚期

通长27.4、 援长20、  内厚0.6厘米

1976年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黄绿色,有褐斑。长条三角形援,有中脊和边刃,前锋锐尖,援后琢出上下阑。内呈长方形,后缘稍斜,靠阑处有穿,穿后内上有安柲痕迹,柲痕宽3.5厘米。阑前援的上下侧各刻竖直阳纹短线数条。边刃甚薄,无使用痕迹。


《玉戈》  商代晚期

通长22.2、  援长18、  援宽11、  内厚0.7厘米

1976年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墨绿色,有浸蚀形成的浅褐斑,色泽晶莹。援特宽短,宽度大于援长的二分之一,上有中脊和边刃。内短而宽,有中脊,后缘稍残。在援与内之间有圆穿,穿壁留有管钻台痕。

  

《玉戚 》  商代晚期

长7、  宽5厘米至6、 厚0.5厘米

1976年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绿色,有褐斑。顶与刃均呈弧形,刃较宽,较厚。由两面磨成。两侧稍内凹,分雕戚齿四枚,中部有一大圆孔,系用管钻所制。顶端中部有一小圆孔,呈漏斗形,也系管钻所制,上端似有穿系的磨痕。此种玉戚的加工制作过程,似系先加工成环状雏形,再根据设计雕琢而成。



《龙纹大玉刀》  商代晚期

通长33.5、刀身厚0.5、 柄长3.2厘米

1976年妇好墓出去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绿色,有褐斑,并有受沁痕迹。刀身窄长,凹背凸刃,尖略上翘,刃由两面磨成,稍残。刀背上雕出锯齿状薄棱。短柄较薄。刀身后端有一圆穿,系管钻所制。刀身靠背处两面均雕精细的龙纹,龙头朝向柄端,张口,上唇略翘,目字形眼,细长眉,钝角向后,长身尖尾,直通刀尖。身、尾饰菱形纹兼小三角形纹。造型与纹样均极典雅,很有特色。


《玉凿 》 商代晚期

长15.3、厚1.3厘米

1976年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一面深绿色,另一面黄褐色。扁平长条形,顶端略呈弧形,中部有一圆穿。平刃,由两面磨成。体两侧有边棱。研磨、抛光都较精细。无使用痕迹,非实用的工具。


《玉脊棱刀 》 商代晚期

长13.2、  厚0.4厘米

1976年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墨绿色。凹背曲刃,刀尖上翘,背较厚,脊部雕出锯齿状扉棱。刃由两面磨成。柄甚短,略下垂。刀身两面琢刻以S形纹为猪蹄的纹饰,在S形纹之间,琢有目形纹。刀身上下还琢有横行阴线。此种形制的刀在同墓中共出土两件,成对。无使用痕迹,似非实用的工具。


《壁虎形玉刻刀 》 商代晚期

长5.1、  刃宽1厘米

1976年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白色,圆雕。柄端的壁虎,作昂首爬行状。圆眼微鼓,四足向前屈伸,宽尾,尾末刻出斜刃,刃由两面磨成。胸部有斜穿小孔,可佩系。小巧玲珑,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玉质亦较精,系新疆和田白玉琢成。


《玉觹 》 商代晚期

通长6.1、 柄长2.9厘米  

1953年河南省安阳市大司空村14号墓出土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碧绿色,半透明。长体,截面呈三角形。前段如角锥,后段为柄。柄部琢一牛首,耳、鼻、眼琢雕极精,作衔锥状。柄端一侧有一圆孔,可穿系佩戴。觹为解结的实用器,出土物甚少,这是玉质极精的一件。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

纠错、投稿、入会

联系编辑 微信号:mjj-610


电 话:010-87664115(入会咨询)

            010-87664205(秘书处)

邮 箱:2014yuwenhua@sina.com

官方网站:www.cjade.cn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19号联合国际大厦乙段B610-611号


中国玉文化研究会

中国玉文化研究会是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民政部登记注册、文化部为主管单位,由全国著名的文博考古单位、相关教育培训机构、玉文化研究者、玉文化研究组织、玉雕艺术机构、玉器收藏爱好者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的国家一类社会团体。

本团体的宗旨是团结国内外玉文化爱好者、研究者、收藏家、鉴赏家、雕刻家和相关大专院校、玉文化研究机构、玉雕艺术机构,开展玉文化研究的相关工作,为提高玉文化研究水平,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本团体的业务范围是:进行玉文化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组织、举办展览、展示活动;开展玉文化创作及评比表彰,促进玉文化事业的发展;普及、推广玉文化知识,开展玉文化服务和教育培训;提供信息服务、技术支持、人才引进、交流合作、法律咨询等服务;做好玉文化宣传、出版、档案和专业网站的建设;承接政府部门委托的相关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