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中医:想养生就要先养脾!先把脾养好了,再来谈养生

 杏福仁家养生坊 2017-10-12

我们大家都知道肾为先天之本,一个人的身体素质是与先天这个肾密切相关的。但大家知道我们人体的后天之本在哪里吗?一个人能不能健康地活着,为什么会得很多种疾病,其实都是这个后天之本决定的,它就是我们的脾。一旦人的脾出了问题,人也就废掉了一半!所以说谈养生,要先养脾!

老中医:想养生就要先养脾!先把脾养好了,再来谈养生

脾在体内恰是一个“喜燥而恶湿”的脏器,因而其运化功能最易受到伤害,脾易被湿困。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尤其是脾阳,进而导致“湿气通于脾”,一旦受湿气伤扰,则会导致脾气不畅,人体抵抗力下降,极易在此时发病。

具体症状表现如下:

消化吸收功能减退,易发生反复肠胃型感冒、咳嗽等疾病;

老中医:想养生就要先养脾!先把脾养好了,再来谈养生

脾脏升清降浊功能减弱,便会出现乏力、嗜睡、头重如裹、头痛头晕、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胸闷欲吐、消瘦、大便稀溏、腹泻、心烦意乱、烦躁易怒等症。严重者甚至有腹泻、四肢或眼睑水肿;且除了自然界的湿气,人体有时候也容易因脾阳虚,运化水液功能障碍引起体内水湿停滞之证。外湿、内湿相互影响,加重对脾阳的损伤。

老中医:想养生就要先养脾!先把脾养好了,再来谈养生

所以,养生重在于脾。既然长夏时节脾虚湿困,那么相应的对策就是健脾祛湿,把多余的水湿排出体外或者减少体内水湿产生,这里介绍几种在长夏节气里常用且有效的防湿祛湿方法:

在此先挺行一句,湿邪有寒热之分,祛湿之前也应分清是寒湿还是湿热:

寒湿的人舌苔白、腻、厚,口淡,甚至感到甜,比别人易感到冷,喝热水感到更舒服。

老中医:想养生就要先养脾!先把脾养好了,再来谈养生

湿热者舌苔黄、厚、腻,口干苦,大便黏滞不爽,小便黄。因为湿久困于体内,郁久化热,变成了湿热。对于寒湿者,可以使用健脾益气、温阳利湿的方法。对于湿热者,治疗的重点则为清热利湿。

老中医:想养生就要先养脾!先把脾养好了,再来谈养生

湿热者舌苔黄、厚、腻,口干苦,大便黏滞不爽,小便黄。因为湿久困于体内,郁久化热,变成了湿热。对于寒湿者,可以使用健脾益气、温阳利湿的方法。对于湿热者,治疗的重点则为清热利湿。

对于寒湿和湿热的人,都适合艾灸腹部神阙、中脘、天枢穴,健脾益气,温阳利湿,祛湿泄热。

老中医:想养生就要先养脾!先把脾养好了,再来谈养生

神阙穴就是肚脐,之所以命名为神阙,是因胎儿赖此宫阙,输送营养,灌注全身,可以说神阙穴是人的生命之根蒂。温灸神阙穴,能够健脾益胃、祛风除湿、能够调理人体的百脉和气血,当人体气血畅通时,自然百病皆消。

中脘穴位于膈以下脐以上,这个穴位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胃的募穴,即胃的精气反应到胸腹部的特殊部位。故中脘穴能治疗胃脘痛、呕吐、食不消化、腹胀等病症。

天枢穴距离肚脐左右约三根手指宽,是大肠之募穴,是阳明脉气所发,主疏调肠腑、调理脾胃、理气健脾、通经活络、是腹部要穴。

所以这三个穴位都是人体重要的“营养”大穴,健脾益气、祛风除湿,湿气不在,则潮热自去,就如发霉的被褥,晒晒太阳即可。因此,如果作为保健,在长夏时节经常艾灸这三个穴位,胜过吃野山人生。

老中医:想养生就要先养脾!先把脾养好了,再来谈养生

这三个穴位可以同时灸,每天半个小时即可。艾灸后注意不要受凉,三小时内不要洗澡。因此建议晚上洗完澡以后再灸。如果是用艾条悬灸,记得不要离皮肤太近,只要感觉微微有温度就可以了,因为微温是最有穿透力的,可以渗到皮肤的里面,这样里面的温度会很高,效果才会好。

如果没条件艾灸的话,平时也可按揉这三个穴位,都很有作用。或者没时间也可以选择艾叶贴膏来刺激穴位,达到养脾的功效。艾叶贴和艾灸效果一样,但是简单方便,小巧的设计,可以随身携带非常适合现代快节奏生活方式。

艾叶贴敷刺激穴位,这是一种良性刺激,在对穴位刺激同时,还对全身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艾叶是一种中药,可以调理内分泌失调,改善气血不足,活络全身等作用。艾叶在温肾扶阳,祛寒除湿,通经活血有显著效果,和消痛保健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艾灸贴来治疗颈肩腰腿痛效果也是十分明显的,比较适合颈肩腰腿痛的治疗。

温馨提示:艾灸要根据自身的体质和病证施灸,灸穴勿过多,火力宜均匀,切勿乱灸暴灸。凡血管表浅部位、大血管处、肌肉浅薄处、关节筋腱部位不宜施直接灸;颜面部位不宜瘢痕灸,以免影响美观;重要器官附近、乳头、阴部、妇女月经期和妊娠期的腹部及腰骶部均不宜施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