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战国——一段霸气的历史 第330节;迅读网手机版

 乐水无涯 2017-10-13


  战国




  赵国卷(60)


  典型高富帅

  只听“嘭、嘭”地几声,所有的代国人包括国君都当场倒在了酒桌之上,黑红的血液从他们的后脑勺汨汨地冒出来,染红了大块的地毯。

  而赵毋恤则安然地坐在位置上,一言不发。他继续喝了几杯酒,然后对身边的人说:

  “通知山下的部队,可以行动了。”

  原来,赵毋恤在来常山之时,就已经安排了一支人马躲藏在附近,准备通过常山袭击代国。而他先前说的先主遗愿,指的就是从常山侵略代国。赵毋恤将自己的姐夫骗到酒席上,让武士假扮下人残忍地将代君杀死,也是为了方便偷袭代国。

  赵家军通过常山攻入了代国境内,代国人毫无防备,加上国君被杀,群龙无首,当即便陷入了混乱的状态。赵毋恤担心自己的姐姐在乱军中遇险,便让人驾着代君留在常山的马车,一路闯进了代国的公宫。使者见到了代国夫人,将赵毋恤的意思告诉了她,说请代国夫人立刻与他离开代国回晋阳去居住。

  听说丈夫被自己弟弟杀死了,代国夫人伤心欲绝。她大哭说:

  “因为弟弟而抛弃夫君,不仁;因为夫君而怨恨弟弟,不义。我站在那一边都不对,到底该怎么办啊!”

  说罢,自感左右为难的代国夫人拔下自己的笄子,刺进喉咙里自杀了。

  赵毋恤没能平安地接回自己的姐姐,但还是顺利占领了代国。代国的土地历来盛产良马,赵氏的领地上由此多出了一块战略宝地。而在此之后,赵毋恤又乘胜发兵攻打狄人,夺取了两处狄人的土地。

  然而,当狄人作战胜利的消息传来,赵毋恤反而是一点没有高兴的样子,眉宇间甚至还有些忧虑。身边有人不解道:

  “获得如此大胜,主公为什么不感到高兴呢。”

  赵毋恤回答说:

  “我听说:‘自身德行不够而福贵并至,这叫做幸,幸并非是福。’没有德行就不应该享受福贵所带来的快乐,真正的快乐是不能依靠侥幸得来的,因此,我很有些恐惧!”

  赵毋恤谦虚自己的德行和能力不足,实际上他是在忧虑自家的实力不足。而他所恐惧的对象,不是有可能侵略赵氏领地的北方异民族,而是会消灭赵氏全族、近在眼前的晋国同僚。

  这个同僚名叫智瑶。

  智瑶,智跞之孙,智申之子。由于韩不信、魏曼多和智申先于赵鞅去世,智瑶很年轻便跻身四卿的行列之中,而且排在了赵鞅的位置之后。所以,赵鞅去世后,智瑶便荣登晋国的正卿,成为了上军将。

  相比较赵毋恤的“矮穷挫”,智瑶此人简直可以称为“高富帅”了。说他“高”,是因为智瑶“美鬓长大”,有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身材高大;说他“富”,是因为智氏家族吞并了大量士家和中行家原来的财富和土地,是当时晋国的首富;说他“帅”,是因为智瑶除了头发漂亮,还“射御足力”、“技艺毕集”、“巧文辩惠”。也就是说智瑶会射箭驾马、武力过人,是个体育尖子;而且多才多艺,琴棋书画、唱歌跳舞样样会来,参加中国达人秀绝对没有问题。他又擅长辩论,智力超群,是当律师的料子。除了“高”“富”“帅”三个特点,智瑶还“强毅果敢”,意志坚定、行事果断,吃喝玩乐逛夜店,一遇到情况就喊老爸断断不是他的风格。如此才智过人的“高富帅”,想必是当年所有晋国少女们最想嫁的偶像。

  有这么一个优秀帅气的儿子,身为老爸的智申更是喜欢的不得了。智申甚至学习了赵鞅,废掉了嫡长子智宵的继承权,而立身为次子的智瑶为智氏继承人。不过,智申当初的这个决定,遭到了族人智果的反对。

  智果当时劝智申说:

  “你千万不要这么做,智瑶其实不如智宵。”

  智申回答说:

  “智宵这人面目凶狠,行事冲动。不能立。”

  智果解释道:

  “智宵的凶狠在表面,智瑶的凶狠在心里。表面凶狠并不要紧,内心凶狠却是要败坏国家的。智瑶比别人什么都好,就是有一样赶不上别人,那就是内心没有仁爱。将来,他一定会用他的过人之处去欺凌别人,而不干仁义的事,那样的话,谁能够喜欢他呢?如果真的立智瑶为继承人,智氏家族必然灭亡!”

  智申不相信,他觉得智果是在危言耸听,自己这个聪明的帅儿子怎么可能比别人差呢?智瑶能用智谋让所有人乖乖听他的话。我看赵鞅那个又丑又猥琐的儿子才会不招人喜欢呢。结果,智申依旧立智瑶为继承人。

  而智果,见智申不听劝告,无奈地说:

  “智氏将要灭亡了,我需为家人找好出路。”

  他将自己和家人的氏改成了“辅”,脱离了智氏家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