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上的五大遗憾

 方远图书馆 2017-10-13
中国历史上的遗憾数不胜数,当然我们不是那些历史的参与者,我们也只能在这里饮恨生憾,怒一些人不争,怨一些人不抢,恨一些人不忠。无奈历史已成必然,我们唯有悲叹罢了。


  一、秦始皇突然暴毙。

  秦始皇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中华千百年唯始皇帝一人尔,秦始皇统一六国创立中国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王朝,时至今日中国仍在沿用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实行“书同文、行同伦”政策,扫除诸夏间的文化障碍,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文化凝聚力和民族凝聚力。秦始皇取缔分封制,改以郡县制,也只有秦始皇有这种魄力,秦以后无人再敢如此;郡县制更是具有穿越两千年的前瞻性,要知道如今中国正在向省市二级制发展。秦始皇北伐匈奴,南征百越,夷狄无不慑始皇武功威势而匍匐,诸侯残余势力、陈吴项刘辈更无出头日。我很难想象再给始皇二十年时间秦朝会达到什么程度,只可惜秦始皇年轻时落了病根,以致不得不寻仙问道,最终亡于东巡。


  二、百家争鸣没有延续。

  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群芳斗艳,各种学派百家齐放,成为中华文明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繁荣景象,春秋战国以后再无法复制。诸子百家全方位囊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并且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壮大队伍,知识因此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在秦以后为了维护文人士子的崇高地位,朝廷会有意无意地控制知识的传播。如果百家争鸣的局面能够继续延续,说不好会形成更为系统的学说和科学理论,无奈皇帝为巩固皇权而黜百家,只尊儒术,当然实际上法家沦为了为包装儒家的道具。


  三、柴荣早死,宋祖篡周。

  柴荣系后周皇帝郭威养子,在郭威死后继承后周皇位,柴荣文治武功可谓无双,只可惜在即将统一中国的前夕病亡,让阴谋家赵匡胤得机欺幼主,以军中威势而行黄袍加身,篡了后周的江山。宋朝在经济方面冠绝中古,文化亦是发展鼎盛,只是出了程朱理学这个镣铐。赵匡胤因为是出身后周武将,以军权夺位,所以在坐上皇位以后费尽心思防范武将,最后行以崇文抑武、以文驭武之策,自此再无武将篡位之事,可是崇文抑武却也遗祸几百年,中原王朝再也难现汉唐军威,先后受辽金元清所欺辱。柴荣是合理继承皇位,不像赵匡胤是篡位,在法理上站不住脚,也就没有宋祖所虑,没有宋祖所虑便没有宋祖所忧,便没有崇文抑武、以文驭武,以柴荣的雄心壮志或许可以再现汉唐,更无近代屈辱百年。


  四、阳明心学没有被重用。

  儒家学说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逐渐陷入了故步自封的境地,甚至到了宋朝时出现了程朱理学的画地为牢。宋后几百年阳明先生横空出世,以其事功,以其志业,成心学之说,章太炎说过日本明治维新也是以心学为先导。心学倡导“知行合一”,在几百年后我们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与之相呼应。在阳明心学诞生以后,明朝如果敢于抛弃程朱理学那套假大空学说,转而重用心学,结局又会如何?


  五、我没有穿越。

  晋以后有五胡十六国乱九州,唐时有胡人乱唐,宋后有蒙元铁骑主中华,明后有满清入关,无论哪次皆是中华文化的灾难,再到晚清的丧权辱国,每思及此,我辈莫不发出“我恨不早生几百年”的悲叹。当然我在这里并不是推崇唯汉民族主义,我也与许多网友的意见相左,我是认同元清的中原正统王朝地位的,我只是客观地批评元清,游牧民族所建立的王朝确实有很大局限性,对于汉族防范心过重,以致国家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甚至是倒退。从五胡十六国,到晚清从万国来朝变成万国来草,我想应该很多人跟我一样慨叹、让我一本正经地说完这句话:我要是穿越回到那时候,定然可以力挽狂澜。这条有人有同感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