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朝鸿重彩画作品赏析

 书画雅苑 2017-10-13


朝鸿,1960年1月25日生于北京,现为艺品万家签约艺术家。1989年7月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1994年3月赴日本留学,1995年4月进入埼玉大学教育系美术专业吉冈正人研究室学习蛋彩画技法,1996年4月考入筑波大学艺术学科研究生院专攻日本画。留日以后,为中国传统水墨画传播东瀛岛国也做了许多工作,先在东京艺术大学和筑波大学教授水墨画,后在柏市,我孙子市,东京池袋区开办了民间绘画教室,为弘扬中华文化艺术贡献了力量。2011年4月作为海外人才引进正式调入天津大学工笔重彩研究所,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作品赏析:

画家朝鸿这幅《秦川望朝》,描绘了两个骑着马乐哉悠哉地欣赏景色的仕女人物形象。画面上的马匹与人物形态各异,马儿任劳任怨,奋蹄前行,一主一仆之间,也十分亲密。画家寄情于景,以写意的笔法抓住环境特征,烘托人物的情感世界,勾勒出人物的生动形象。画家试图将日本岩彩的色彩与我们中国传统绘画来结合。重彩结合水墨,把赤橙黄绿青蓝紫融入到黑白灰之中。画家甚至吸取到一些浮世绘的构图,西方美术的技法,围绕墨与色进行一系列的艺术探索和实验。作品凸显出画家极其深厚的艺术功底,意境表现的也是恰到好处。

画家朝鸿另一幅重彩人物画《纳兰性德诗词》,描绘了几个达官贵人聚精会神欣赏乐曲的场景。画家以不一样的色彩渲染画面,古韵气息浓郁,其艺术上追求返朴归真的理想境界。画家对于氛围的把握十分的到位,将极具西域风情的年代感注入其中,古典韵味十足,呈现出别样的意境。国画人物讲究品位和格调,画家朝鸿将国画的技艺发挥到极致,将细腻的情感和精湛的技巧巧妙的融合,注重画面氛围的烘托,独树一帜,情绪饱满。作品人物风韵浓郁,真实生动,承载着丰富的人物命运,充满了感人的艺术的力量。

这幅《松下抚琴》,描述的场景似乎与上一幅十分接近,画家通过对人物的衣装、神态、姿态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不同人物内心的世界。画面上点缀的梅松竹等景物更是丰富了画面,营造了意境。左侧的书画题字,为作品增添了人文气息与内涵。画家朝鸿艺术上追求返朴归真的理想境界,其风格上主张中西文化的沟通,强调把西洋画的光影效果融合在中国画的书法线条之中,力求使作品达到真实感人的艺术效果。

作品欣赏:

艺术经历与成就:

1996年11月蛋彩画作品《铸歌》荣获“日本美术研讨104大展”最高奖。

1996年11月岩彩画作品《神壁》获得“日本朝日啤酒美术展”奖励奖。

1996年11月至12月初次赴欧洲考察西方美术,走访了法国,英国和意大利。

1998年3月于筑波大学艺术学科研究生院毕业,获艺术学硕士学位。

1998年4月入东京艺术大学中岛千波研究室进修,研究绘画中的金箔技法。

2000年受邀回中国成都在“全军美术座谈会”上作岩彩讲座。

2001年赴日本关西考察美术,走访了神户,淡路岛,姬鹿城等地。

2003年两次在天雅重彩研究所为文化部高研班作岩彩讲座。

2004年与在日岩彩画家共同创办“写意岩彩画会”担任画会代表。

2005年再次赴欧洲考察,对中世纪古典绘画产生极大兴趣。

2006年5月组织中日画家参加“大漠寻源”活动,到克孜尔、敦煌考察;同时在新疆艺术学院报发表《论丝绸之路的回归》的论文。

2007年7月岩彩作品《圣门》参加“首届文促会岩彩艺术展”。

2008年9月岩彩作品《龟兹风韵》参加中国大歌剧院举办的“书画三十年”大展。

2009年暑期完成对日本东北部五个县市的美术馆考察。

2010年3月受聘于中国美术学院岩彩研究所任研究员。

2010年4月受聘于海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岩彩课程,同期在海南师范大学做关于岩彩艺术的讲座。

2010年-2012年作为国内知名岩彩画艺术家在现代工笔画院(北京)进行了多次讲座和技法展现。

2011年3月受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美术学系邀请,参加《论当代社会环境与艺术创作之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发表《岩彩的历史、今天和未来》的演讲,并在国父美术馆为两岸画展举行了剪彩仪式。

2012年入住北京大兴饮鹿池艺术区。

2013年《融遇》三人展,798闳约艺术中心。

2013年12月人民日报《民生周刊》《艺术》杂志出版朝鸿作品集专刊,共收录作品30余幅。

出版有《朝鸿速写集》蓝天出版社1992年,《朝鸿作品集》海月舍出版社2008年,《朝鸿写意岩彩》海月舍出版社2008年,《朝鸿彩墨画集》海月舍出版社2009年,出版《朝鸿新重彩解构水墨》,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