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海关大战——清军、明军和农民军实力PK

 金色年华554 2017-10-13

山海关大战——清军、明军和农民军实力PK

此次清朝举全国之力出征,男丁七十以下,十岁以上,无不从军。除郑亲王齐尔哈朗率领三分之一军队留守沈阳外,其余满、蒙、汉约十万八旗军队全部由多尔衮带领集结于山海关。

山海关大战——清军、明军和农民军实力PK

面对形势的急剧变化,多尔衮及时调整对策,在农民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北京进军时,清朝已经认准农民军是真正的对手。

“盖以为明劲敌着我国也,抑则流寇也,正如秦失其鹿,楚、汉逐之,虽与明争天下,实与流寇角也。”

--范文程《致摄政诸王启》

清朝八旗军队组织紧密,纪律严明,令行禁止,战斗力远高于农民军和明军,这让多尔衮有底气倾国而出,将清朝的国运押在山海关大决战,成败之判,在此一举。

山海关大战——清军、明军和农民军实力PK

明朝的军制,开始是寓兵于农,明太祖朱元璋实行军民分籍制度,编为军户的农民世代为兵,朝廷按照卫所编制组织起来,进行屯田,自给自足。

边境卫所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内陆二分守城,八分屯种。在这种制度下,朝廷只对屯田情况进行督察,不用再另外拨付军饷。

久而久之此法弊端丛生,大量的屯田被军官和当地豪强所占,军屯制度败坏得有名无实。明朝后期随着战事逐渐增加,朝廷不得不从国家财政中拨给饷粮。

山海关大战——清军、明军和农民军实力PK

万历以后,国家财政入不敷出,拖欠军饷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加上官吏的克扣,普通士兵能拿到的饷银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

“多兵摆列武场,金风如箭,而病、僵而仆者纷纷见告矣。每点一兵,有单衣者,有无袴者,有少鞋袜者,臣见之不觉潸然泪下。”

--卢象升

明末官军战斗力脆弱,兵变和逃亡层出不穷,军事纪律废弛严重。明朝将领为了保住自身性命和地位,采取了自养家丁的方法,把克扣出来的一部分军饷用于豢养家丁,给予较好的生活待遇和武器装备,关键时刻孤注一掷,家丁成为将领们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

山海关大战——清军、明军和农民军实力PK

吴三桂在山海关的关宁铁骑号称三万,实则只有三千士兵具有较强的战斗力,这也是一种家丁制度,朝廷的军队成为将领的私人武装。

“贼来兵去,兵去贼来,贼掠于前,兵掠于后,贼掠如梳,兵掠如剃。总督之令不能行于将帅,将帅之令不能行于士卒。今日之事,其何以济!”

--《怀陵流寇始终录》

军纪败坏另一个表现是所谓“杀良冒功”,明朝为了鼓舞士气,规定斩首一级赏银五两。崇祯四年,陕西副总兵赵大胤报斩贼首五十级,而妇孺之首三十有五。

“各携利刃争相逐,函首忙报将与督。

哄然攘臂受赐金,屠尽一家与九属。”

--钱天赐《哀庆都歌》

山海关大战——清军、明军和农民军实力PK

农民军在组织上相对松散,大部分由逃难的饥民和逃兵组成,常常拖家带口,总人数动辄成千上万,实际具有战斗力的士兵只有很少一部分。

但是农民军纪律严明,严禁抢掠民间财务,随意杀人,所过之处秋毫无犯。李自成下令:

杀一人者如杀吾父,淫一女者如淫吾母。

农民军作战时军令也非常严格,临阵不得反顾,前者死,后者继进。

山海关大战——清军、明军和农民军实力PK

攻城时为例实施爆破,命令士兵每人冲往城下凿取三块墙砖,完成任务后回营休息,如果有士兵没有完成搬砖数量,将被就地正法。尽管城上矢石交下,士兵们仍然奋勇攻城。

严明的军纪让农民军深受百姓的支持。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

闯王来时不纳粮。”

农民军失败最大的原因是没有组织建立起稳固的根据地。

从陕西到山西

从河南到湖广

从西安到北京

李自成一路凯歌高奏,势如破竹,却始终没有一个大后方作为前线战斗的依靠,导致山海关一战后兵败如山倒。

山海关大战——清军、明军和农民军实力PK

农民军的失败不是因为八旗军队天下无敌,而是由于内部组织的无序和崩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