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素问·诊要经终论译文

 绅申 2017-10-15
李辰国术医道馆 2017-10-03

【素问·诊要经终论】原文:

黄帝问曰:诊要何如?

歧伯对曰:正月、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三月、四月,天气正方,地气定发,人气在脾;五月、六月,天气盛,地气高,人气在头;七月、八月,阴气始杀,人气在肺;九月、十月,阴气始冰,地气始闭,人气在心;十一月、十二月,冰复,地气合,人气在肾。

故春刺散俞,及与分理,血出而上,甚者传气,闲者环也。夏刺络俞,见血而止,尽气闭环,痛病必下。秋刺皮肤,循理,上下同法,神变而止。冬刺俞窍于分理,甚者直下,闲者散下。春夏秋冬,各有所刺,法其所在。

释文

黄帝问:诊治病人最关键的是什么?

歧伯答:正月、二月,天阳刚开始散布,地阴也开始跟着生发,此时的人肝气当旺;三月、四月,天阳已经盛大起来了,地阴也透发出来,此时人的脾气当旺;五月、六月,天阳进入盛极期,地气也上升,此时人的气聚集在头部;七月、八月,此时人的阴气开始被抑制,受损,此时人的气在肺;九月、十月,地阴渐盛,开始转冷,地气也渐渐下行,此时人的气在心;十一月、十二月,冷得更加厉害,阳气蛰伏于地下,地气闭藏,此时人的气在肾。

所以春天时治疗病症,可以针刺络脉和皮肉相交之处,浅刺或使之出血即可。如病较重,已入脏的,应当留针,待气散布,气会环绕在周围,病就不会继续深入了。夏天的刺法,应当刺更细小的孙络,微微出血而止,轻按针孔,病就可除,气血循环就会正常。秋天的刺法顺着皮肤与肌肉的间隙刺入,上下同样,待病人恢复正常神色即止。冬天的刺法应深刺,以俞穴为主,病重的可直刺及病处,病轻者,可能散刺法。

【素问·诊要经终论】原文:

春刺夏分,脉乱气微,入淫骨髓,病不能愈,令人不嗜食,又且少气;春刺秋分,筋挛逆气,环为咳嗽,病不愈,令人时惊,又且哭;春刺冬分,邪气著藏,令人胀,病不愈,又且欲言语。

夏刺春分,病不愈,令人解堕;夏刺秋分,病不愈,令人心中欲无言,惕惕如人将捕之;夏刺冬分,病不愈,令人少气,时欲怒。

秋刺春分,病不已,令人惕然欲有所为,起而忘之;秋刺夏分,病不已,令人益嗜卧,又且善梦;秋刺冬分,病不已,令人洒洒时寒。

冬刺春分,病不已,令人欲卧不能眠,眠而有见;冬刺夏分,病不愈,气上,发为诸痹;冬刺秋风,病不已,令人善渴。

释文

春夏秋冬,各有适合的下针方法。春天时使用了夏天刺法,病邪不除,还会伤到元气,使血脉混乱,气息微弱,邪气会更加深入,侵入骨髓,使人不思饮食,呼吸短促;春天用了秋天的刺法,会发抽筋,咳嗽,病没有治愈,反使病人易受惊,无故伤感而想哭;春天用了科天的刺法,会把病引入体内深处,使人腹生胀满,病同有治好,反而会使人多言多语。

夏天用了春天的刺法,无法治病反而使人疲倦;夏天用了秋天的刺法,病不能愈,反而使人懒得言语,无端心生恐惧,好像随时会被逮捕的样子;夏天用了冬天的刺法,病不能愈,呼吸困难,时常要发怒。

秋天用了春天的刺法,病不能愈,造成心慌,健忘;秋天用了夏天的刺法,病不能愈,反而使人懒散嗜睡,且心神不宁,易生恶梦;秋天用了冬天的刺法,病不能愈,伤到血气,让人时时感觉浑身发冷。

冬天用了春天的刺法,病不能愈,想睡而不得安睡,或心烦睡不沉;冬天用了夏天的刺法,病不能愈,会造成手足麻木;冬天用了秋天的刺法,病不能愈,反而经常出现口渴的现象。

(注:此四刺法是古时所传,针具问题影响极大,现代的毫针影响微乎其微。)

【素问·诊要经终论】原文:

凡刺胸腹者,必闭五脏。中心者,环死;中脾者,五日死;中肾者,七日死;中肺者,五日死;中鬲者,皆为伤中,其病虽愈,不过一岁必死。刺避五脏者,知逆从也。所谓从者,鬲与脾肾之处,不知者反之。刺胸腹者,必以布巾著之,乃从单布上刺,刺之不愈,复刺。刺针必肃,刺肿摇针,经刺勿摇。此刺之道也。

释文

凡在胸腹部用下针时,必须避开五脏。如果刺伤了心脏,一天便死;刺伤了脾脏,五天便死;刺伤了肾脏,七天便死;刺伤了肺脏,五天便死;刺伤了胸隔,会伤到中气,即使当时病已经治好,但不到一年必死。施针的人知道避免伤及五脏的,是知道从和逆的法则。所说的“从”,就是明白膈和五脏的位置关系,可以避开;不知其位置关系的,就会伤及五脏,也就是“逆”了。凡是在胸腹部位下针时,要先用布盖住,然后从单布上刺入。一闪没有交果的,需要再刺(实际是保温用,不可能因隔了布而刺不到脏)。在行针治病时,要保持严肃认真。如果刺肿胀处的病,可以用摇动针柄的手法,加大针孔,让病邪随气而出;如果在经脉旁下针,就不能摇针。这是针刺的一般规矩。

【素问·诊要经终论】原文:

帝曰:愿闻十二经脉之终奈何?

歧伯曰: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瘛疭,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圜绝系,绝系一日半死,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矣。阳明终者,口目动作,善惊,妄言,色黄,其上下经盛,不仁,则终矣。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而终矣。太阴终者,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呕则逆,逆则面赤,不逆则上下不通,不通则面黑,皮毛焦而终矣。厥阴终者,中热嗌干,善溺心烦,甚则舌卷,卵上缩而终矣。此十二经之所败也。

释文

黄帝问:我想知道十二经脉气绝是什么样子?

歧伯回答:当太阳经脉(膀胱经,小肠经)气绝的时候,病人会两眼上翻,角弓反张,手足拘挛,面色发白,微微出汗,汗一出,就会死。少阳经脉(三焦经,胆经)气绝的时候,病人会出现耳聋,身体所有骨节松懈,两目圆睁,无法闭合,一日半便死。濒死时,面色青色变为白色,然后死去。阳明经脉(大肠经,胃经)气绝的时候,病人口眼乱动,容易惊厥,胡言乱语,面色发黄,经络所经之处盛大而燥,以致肌肉麻木不仁,死期便至。少阴经脉(心经,肾经)气绝的时候,病人面色发黑,牙龈萎缩且生牙垢,腹部胀闭,大小便不通而死亡。太阴经脉(肺经,脾经)气绝的时候,腹胀满,呼吸困难,嗳气并且呕吐,呕吐剧烈时,气上逆导致面呈红色,如果不呕吐上逆,就大小便不通,面色发黑无光泽,皮毛枯樵时死亡。厥阴经脉(心包经,肝经)气绝的时候,病人中焦发热,咽喉干,不停地小便,心情烦躁,严重时舌头向上卷,睾丸上缩入腹时死。以上就是十二经脉气绝的症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