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 荐书

 等待朝阳 2017-10-15
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你这人无趣得紧。”

这是我一个朋友说我的,到现在我还记得。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立马就展开读起来。

前言开篇就吸引了我:

“如何成为有趣的人”包含两层意思:

  1. 如何让别人觉得自己是个有趣的人?
  2. 如何让自己觉得活着挺有趣?

看了这个我恍然大悟,原来,有趣有两个视角,我自己认为活着挺有趣,但如果不呈现出来给别人看到,别人就会觉得我无趣。

可是怎么样才能让别人觉得有趣呢?只好一点一点来翻书了。

第1章 有趣是一场令人愉悦的意外

1)四类事情和无聊

作者根据付出和回报两个维度,把事情分成四类:

  • 高付出高回报:称之为“正事”。
  • 低付出低回报:称之为“消遣”。
  • 高付出低回报:称之为“倒霉”。
  • 低付出高回报:称之为“幸运”。

当一个人觉得一件事回报大于付出,就会选择去做。

当一个人既不愿意为“正事”付出太多,又嫌弃“消遣”回报太少时,一种困惑、迷茫、犹疑、不悦的感觉就出来了,我们称之为——无聊。

2)有趣的人

自己觉得自己有趣是比较容易的,因为你只有一个自我视角,只要你明确自己想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就容易得(自己觉得自己)有趣。

但是在他人的视角中,想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就比较麻烦,要符合三点:

  1. 让人意外。即别人认为你本应如此,而你不是。
  2. 让人愉悦。即你带给别人的是愉快的意外感。如果你带给别人不快的意外,只会让国人觉得愤怒。
  3. 无关功利且与人无伤。必须包含非功利的愉悦点。

3)观察和想象

作者提供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看法,让我觉得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你对某个人的观察,超出了你对他的预判,就会觉得他有趣。(当然这种观察超出预期,要在令人愉悦的方向)

要做到“观察”超出“预判”,只有两个办法:

  1. 优化自己的观察
  2. 降低对方的预期。

第 2 章 在柴米油盐中守护诗和远方

当下和远方并非割裂,而是连续的弦上的两个端点。

你观察世界的方式,会影响你对日常事物的感觉。

比如披萨,它到底是不是大饼呢?就和你脑子里的“范式”有关。不同的“范式”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带给你不同的心情。比如你觉得披萨就是个大饼还卖那么贵,吃的时候心里就不会愉悦,这样的吃饭也很无趣。

诗意和审美有关。

很多时候审美又和优越感有关,优越感又和时代发展有关,时代发展变化万千,所以审美标准也就复杂多变。比如楚王好细腰,唐王宠胖妃,清代女子多裹脚。

要站在审美标准最前线,有两个办法:

  1. 服从大众审美,做“变化的美”的跟随者
  2. 创造先锋审美,做“不变的没”的创造者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生活在别处,是因为我们不会玩儿,或者在此时此刻不会儿玩,得到别处与找些刺激,让外在环境的变化刺激我们,让自己有反应,有愉悦。但实际上呢,应该向“城会玩”的人学学,应该多多发现生活中的美。因为,往往你的此时此地,就是别的远方和诗意,只是我们习而不察。

第 3 章 兴趣是天生的,无聊是被逼的

1)好奇心重塑

保持好奇心,是有趣的前提。

好奇心引发求知欲,求知欲有一个特点:对求知欲的满足不会终结这个欲望,只会把欲望扩大。

当你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时,你的经历就会更有趣。

比如你到兵马俑,如果没有好奇心,就往往是跟着人流漂移,看看泥佣完事儿大吉;如果有好奇心,你就会琢磨,这些兵佣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有的是彩色,为什么长平之战秦军能以少量兵力围死赵军,这些坑,是怎么发现的,怎么挖掘的,类似这些,都能引发你去探索,就会觉得,哇哦,来一趟兵马俑,果真值!

2)越长大越无聊

童年的玩乐嬉戏,少年时代的运动和恋爱,大学里广泛交游,然后工作,他的生命就像被大头钉钉在了写字桌上,无休止的文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文件如潮水般周而往复……

这就是大多数人的人生吧:越长大越无聊。

无用之用,方才有趣。但我们长大的过程,却是不断让自己变得有用,不断削减无用东西的过程,到最后,我们成了能够胜任分工合作的螺丝钉,却也因此变得无聊。

3)视角陌生化

当日常生活成为习惯,当生活成为一种惯性,不再是“我在做事”而是“事情在推着我”,就无法给“有趣”这种体验留下足够的空间。

而要想让生活重新变得有趣,就要让这个习以为常的世界陌生化:

  • 形式的陌生化。比如大家都用碗蒸米饭,那用菠萝盛米饭来蒸,就比较有趣;比如孩子每年生日你都自己给她买个礼物,那今年你给她100块,让她自己来买,对她来讲就比较有趣。
  • 观念的陌生化。我们有很多习以为常的关键,比如会觉得“不自食其力的人可鄙”,但实际上呢,不一定如此。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拒绝千禧年难题奖和100万美元奖金,拒绝菲尔兹奖,拒绝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重金邀请,选择啃老,靠他母亲每月约合30英镑的退休金生活。你说他可鄙吗?

当我们遇到司空见惯的观念,遇到熟视无睹的社会现象,若能像第一次看到时一样,多想一想为什么,多琢磨下其中是否别有隐情,多多少少就能发现一点“意外”。

第 4 章 “有趣”是一种技能

有趣是一种技能,可以习得。

我们可以从 5 个维度来让自己变得有趣,掌握有趣这种技能:

  • 信息储备能力
  • 信息管理能力
  • 感知能力
  • 鉴赏能力
  • 严谨的想象力

1)信息储备的能力

无知是最大的不自由。你知道的有效信息越多,你的选择余地就越大;你的知识储备越广,你的思想就越自由。知识储备,是构建精神世界的基石。

知识储备主要有三种渠道:历练、阅读和交友。

历练分两个时期:

  • 青少年期的“历练”受家庭环境影响较大,靠的是投胎技术
  • 成年后的“历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主选择

历练需要日常实践,不能停留在“知道”层面,要多多尝试,真正去体验。把重复的日子投入到不重复的实践中,人生体验会增加得更有效率。

阅读是获取知识面的最经济的办法,没有之一。

要避免碎片化的信息,即便时间被快节奏生活和智能设备分割得碎片化,也要用主题阅读来统领碎片化时间。知识唯有相互连接,才有更大的价值无数散点不成面,不系统,意义不大。

要避免重复性阅读,即读那些统一模式的文章或图书,比如武侠小说的奥特曼模式,比如网络爱情小说的超级玛丽模式,这些模式写成的小说,虽然有几百万字,但信息量不大,读之知识储备效率太低。

交朋友是获得知识储备的极佳渠道。一个优秀的人成为你的朋友,会把他见过的风景,他了解的知识,他亲身经历的体验都分享给你,这些宝贵的信息会大大扩充你的知识面。和阅读相比,交友获得的信息是经人把关过的,质量更高,内容也更有保障。

2) 信息管理能力

你要学会管理你的信息,把它们连接起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你的知识体系可以很广,博学多才;也可以很深,术有专攻。

3)感知能力

王小圈说,真正的强大应该是“我什么都感知得到,可是我不为所动”,即又敏感又强壮。

常见的感知类型有三种:

  • 感官感知
  • 情绪感知
  • 语言感知

像能分辨香臭、咸淡、酸甜苦辣,都是感官感知。能感觉到风中的雨气和土腥味,,能感觉到不同红烧肉肥腻的细微差别,也是感官感知。感官感知可以慢慢培养锻炼,《满汉全席》中钟镇涛饰演的廖杰,就曾失去对细微味道的感知,后来经过秘法调制又恢复了,这就是感官感知能力练习的速成版。

我们常说的没眼色、不会看脸色,都是指情绪感知能力差,明明别人已经不高兴了、生气了、愤怒了,自己还不知道,还在那里喋喋不休或者火上浇油。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得多多观察才可以慢慢感知到别人在言谈举止中流露出的情绪。如果自己不会观察,那就看看别人怎么观察的吧。或者看看诸如《微表情:如何识别他人脸面真假》、《FBI 教你读心术》之类的书籍,也可以看王家卫的名作《重庆森林》作为练习,看看那里面人物的情绪微澜。

语言感知比较难搞,有时你要准确——比如你描述一种布料的材质、颜色、样式,有时又要模糊,比如两个人搞暧昧,就要言传意会暗香浮动。所以语言感知能力本身也需要在不同场景中来针对性的练习、琢磨。

4) 鉴赏能力

就是品味或者格调吧。比如说像王国维这种大牛,能品出来各种诗词的好坏了,还能说出一二三,比如像金圣叹的点评,常常让人击节叹赏,这就是鉴赏能力了,就是品味了。

鉴赏能力是可以慢慢培养的,你按照一定的脉络去学习特定领域的作品,慢慢就能体味出细微处的不同来。

王小圈举了红楼梦中黛玉教香菱学诗的段子,很有参考意义:

“……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度李青莲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这样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功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5) 想象力

你有天马行空又逻辑自洽的想象力,足以让人觉得你有趣。

所谓想象力,是基于已知信息的截取、拼接、重组信息的能力。

想象力的重点在于两点:

  • 截取什么样的信息组装,这决定了想象力的广度。
  • 如果有逻辑地自洽地将信息组装,这决定了想象力的深度。

越多知识,越多想象。当你真正对知识感兴趣并不断探索时,丰富扎实的知识结构会构成想象力坚实的骨架。

《思考致富》中将想象力分为综合性想象力和创造性想象力。本书作者给出的想象力定义,可对应到综合性想象力。

第 5 章 有趣是一种态度

这章讲了同理心、个人特质、自嘲、情绪沟通等能让我们变得有趣的“态度”。上一章所讲的技能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而态度只需要认同,所以,它们可能更容易一些?

1)同理心

同理心,又叫做换位思考、深入或共情,指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即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兴许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

学者 Rogers 描述同理心具有三个成分:

  1. 情感的:感同身受他人的情绪和感受。
  2. 认识的:正确了解他人的情绪和感受。
  3. 沟通的:正确传达对这种情绪和感受的了解。

实际生活中,同理心很难做到,因为下列原因:

  • 尺度差异
  • 信息缺乏
  • 知识诅咒

具体看书吧,不展开了。

2)个人特质

个人特质简单说就是“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比如:

  • 有爱好,有特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 有特点,有辨识度。
  • 有缺陷,无伤大雅。

3)自嘲

自嘲分两种:

  • 示好,比如别人考了70不高兴,你说我才考了68呢。
  • 自保,比如加班狗,程序猿,搬砖

看看郭德纲和于谦的相声,可以学自嘲。

4)情绪沟通

做好三件事:

  • 赞美:一针见血,夸到点子上。
  • 倾听:初级的是情绪垃圾桶,在场就成;真正的倾听是心领神会还能情感反馈。
  • 反驳:有主见有建设性的反驳,不为反驳而反驳。

第 6 章 有趣需要变现

这章教你怎么真实、低调、多样化地秀晒炫。

送你八字真言:体会、观察、实践、反思。

第 7 章 终极有趣——精神世界的创造与维护

这章重申一个关键点:自己活着有趣,是别人认为你有趣的基石。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要创造和维护你自己的精神世界,先让自己有趣的活着,然后再考虑如何让别人觉得你有趣吧。

这章的结尾有两段话,我很喜欢,录在此处与君共勉:

有趣的人,他有自己的世界,他不是走进你的世界,而是为你打开一扇窗去参观他的世界。或许他的世界让你感到惊讶,甚至不认同。但经历一段时间的磨合以后,你开始理解欣赏他的世界,从此你与他彼此都拥有了两个世界。

所以,首先,你要有一个自己的世界,完全属于自己的稳固的世界。你敞开世界欢迎别人来游走参观,参观者可以是路人亲友,可是古贤先哲。你自己则每日在这个世界里修修补补自得其乐,有时候也会自己给自己刮一场龙卷风,放一把火,让一切推倒重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