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GXF360 2018-03-03

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集体意识、爱国意识,培养学生健康、正确的审美能力及创新精神、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端正学生的三观等是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基本要求。其中,审美能力也称为艺术的鉴赏能力,主要是指人对美进行识别与评价的能力,一般包括对美的创造力、感受力及判断力与想象力。语文教学过程中美学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在面对文学作品或社会生活时的鉴赏能力。但由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对较少,因此他们对美的鉴赏往往只是凭直觉,且对事物本身的美也仅仅处于初级鉴赏的阶段。基于上述认识,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审美规律来构建合理的审美阅读教学情境,并对阅读教学的方法进行改革优化,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感受、表达事物的美,从而挖掘学生创造美的潜能,并增强学生对美的鉴赏意识及鉴赏能力。

一、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去感受美

对于中国人而言,汉语无疑是人们最常接触,最有吸引力的语言。但要想真正地体会到汉字语言的美,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点滴渗透,循序渐进。因此,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创建出合理的阅读情境,并营造出良好的阅读气氛,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文字的美。良好的阅读情境不仅有助于学生顺利进入到文本内容所构建出来的生活世界里,还能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从而有利于奠定学生的学习基础。例如,在对《伯牙绝弦》教学时,教师可根据课文中的内容配上合理的音乐,使学生感受到文章中一唱三叹的意境美及韵律美;或者在对《中华少年》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形式各异的朗读,并鼓励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诵中用心去感受主人公的使命感及自豪感。如此情景教学对学生欣赏文字美的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语文教材所纳入的文章语言特征不同,且文本体裁也有所差异,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文章的主要特点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着重对其进行分析,从而不断增强学生语感,并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让他们明白美的意义。

二、实施有效的交流分享,使学生学会表达美

在阅读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美,还需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美。朗读一直都是表达美的一种有效途径,教材中很多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情感都十分的真挚与细腻,若能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既能帮助学生顺利融入到艺术作品的境界中,又能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领略课文的美,并产生良好的情感共鸣。因此,教师可以加强学生声音模拟及表情的训练,或者通过角色扮演、引读、朗读、自读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文章的美。例如,在对《观潮》中“潮来时”的重点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及自悟的机会,并鼓励学生尝试自己理解,然后选择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接着,教师再进行“小组朗读、指名朗读”,然后“范读”;注意在范读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听听老师是如何朗读的,朗读过程中,教师的神态、延伸、手势等都有什么变化;最后,教师再让学生对观潮的人群进行生动的模仿,并叫着、跳着、挥舞着双手进行诵读。如此方法有利于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潮来时的壮观场面。通过上述方法,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朗读课文就是要把感情发挥出来,去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境,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白如何去表达美。

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挖掘其创造美的能力

要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必须正确引导学生去感受美、鉴赏美及表达美,并要求学生懂得如何去创造美,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良好语言能力的发展。创造美其实就是审美教育的主要目的。古人云:“学以致用。”也就是说,只有学生学会根据自己单纯地思维及方法去发现或表达美,才能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及精神,也才能去创造美。同时,想象力促进创造,而创造促进文艺的发展,从而才会有审美。在对《草虫的村落》进行教学时,教师可结合课文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然后设置合理的课堂小练笔:“文章作者通过想象把文中小甲虫描述得有情有义。那么现在请你想一想自己曾经观察过的小虫子,然后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将其写下来。”这样有助于学生懂得如何去创造美。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明白,审美教育既需要学生充分地感受、欣赏美,还需要培养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在审美能力的培养方面,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学会去感悟语文文章的美,领悟文字、生活的美及身边的美,使其懂得如何去鉴赏美与表达美,并主动去追求美,再创造美,从而才能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