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些事物,见过一面,以后再无法看见,您会怎么想? 信都是我的第二故乡。初中时,曾和同学一起骑单车,游览了封阳石城、观赏千年凤尾草,几个班的同学在老师带领下到鱼影江村写生。也到过祉洞村亲戚家吃过饭,挖一大筐花生拿回家。三十年后,故地重游。 祉洞古寨显示了古代大户人家的气派,雕梁画栋,华丽美观。也是贺州第一批知青下乡锻炼的村落。墙上文革时的标语仍然很多。仁义镇风景优美,集中了许多的石山,仁义境内的鱼影江村,800米外的石山倒映在黎屋寨一塘中,呈奇幻之景。如果因地制宜,打造新农村,定会游人如织。我三十年前见的凤尾草,根如水桶粗盘着。陈冰先生跟我说,钟家佐老先生非常重视,曾说,经历多个朝代,到我们这好时代却没能保护好,那是罪过。为了保存,老根已剥离。 历史,一如这千年凤尾草已剥落的根。 因为是封阳文化节,所以千年凤尾草景点和鱼影江村我就不占用篇幅。此篇,我着重谈谈封阳石城。我是市博物馆的常客,博物馆陈列铺门出土西汉文物众多,证明了封阳文化的辉煌历史。 车从信都驶向铺门方向,经过农科所旧址,不多时便到封阳石城。 迎面见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榕树,有一百多年,属于古树,列入文物保护范围,国家三级古树。石城南门门口有个大荷塘,荷花有些还未谢。可以想象,在这古气凝重的石城门外,荷花大量开放的季节,是怎样一种美妙景致。看到两块石碑写“南星楼”“北岳阁”。南兴楼是南城墙的阁楼,供有南海观音。北岳阁供有北岳帝水神。是历史遗留,已有400多年。为了保护,原贺县人民政府1991年立了碑,列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城里面已重新立一个碑,列为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级别提高,让人欣慰。 城墙有古老的部分,还有新的部分。古城墙经历史的风吹雨打和战乱,已毁损坍塌严重。市博物馆在早几年由胡馆长主持做了一次保护性维护。但有点不协调,应按做旧的原则。山顶上仔细看有些石头叠起象炮台,其实以前设有很多炮台,架火药炮,用来守卫石城在山顶往下轰。在悬崖顶除炮台还有枪眼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和“铁打桂林城”有异曲同工之妙。清末,怀集人陈金刚带领几千兵来,打了半个多月都打不下,最后被打得落花流水大败而归。石城是易守难攻,用做军事防御。城墙旁长满勒竹,刺很长。遍布的勒竹墙人不能过,马也不能过,石城天险可见一斑。看到这种地形,就知什么叫石城天险。就算现在,拿些轻机枪重武器在上方,要攻打下来也都不容易。 如今石城内已没人家,都已搬出。两年前搞旅游开发,深圳的老板让他们迁出去。 石城内的石板路凹凸不平却有真实的古香古色。能踩出这样,历史的浓重得以充分体现。 望着四周各个山顶,一些巨石如动物,或小猪,或雄狮,奇形怪状,唯妙唯俏。 出到北门,有棵大榕树竟与山体缠在一起,盘根错节,根系长在城墙与山石内。当地人称其为寿树,因城墙外鱼塘边有颗形似乌龟巨石头向着大榕树。真是个吉祥的景观。北门外也是一片塘,不种藕养鱼。现在懂了,石城周边都是水塘,围着石城,以前作护城河。 站在城门口,我忽然觉得回到战火纷飞的岁月,一兵士牵着马匹从城门过…… 我喜欢探讨历史。还有一个特殊爱好,即把神秘的事情简单化。个人觉得,有必要把许多文化让大众了解或进一步接受,不必总说之乎者也。而北门旁的石碑满足了我的想法。有些有意义的记录,在这一并送上。 北门进十米,立着新碑。除了有《封阳石城保护说明》,还有《封阳石城历史沿革说明》。以下将历史沿革一一罗列: 新石器时代晚期,石城一带有人类活动,石城周边多有石器出土。 先秦时期,石城是铺门平原的重要军事据点。石城周边屡有青铜器出土。 西汉早期,割据势力南越国在铺门封王。石城是铺门王城高寨城祉在贺江上游的卫城。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在铺门设封阳县,石城被改造为封阳县城高寨城祉的卫城。 宋开宝四年废封阳县,石城仍然保留,并在石城外设武安市。 元初,石城被焚。 元宁宗至顺三年(1332年)陈姓人家搬入石城居住,衍生石城村。此后石城村民成为维护石城的一支重要力量。 元至元26年,贺州知州胡安武贺州劝农知事诗友山和封阳巡检等主持修复石城并增建互城河。 元代石城外的武安市易名关圩。 明正统十二年石城内设封阳巡检司,明隆正五年十月,对石城再次维修。 南明时期,总兵罗金鼐在石城组织义兵抗清。 康熙五十五年举人陈腾章主持北门维修。 清代改封阳巡抚司为信都巡检司。 太平天国期间,信都巡检司被毁,其后,民众在石城内设团练局。 光绪十五年绅士马跃微主持在石城内再建巡检司,直至1908年撤司。 1911年在北门外设信都县,1919年,信都县由石城迁往今信都镇。抗战时期,信都县再迁石城。 1943年撤信都县,石城逐渐荒毁。 这次网聚,通过媒体影响,把信都封阳文化、信都古八景及信都别的一些漂亮景色,还有历史、文化、美食推介出去。让更多的人关注信都,让他们来这边观光旅游,尝美食、吃龙眼、吃三黄鸡,推动当地旅游业的繁荣,促进老百姓增加收入。老一代信都人对封阳文化有一种情结。如果没有继承保护下来,慢慢会消失。现在的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或地方优秀文化传承方面不重视,哈韩哈日或喜欢外国和国内的明星。对当地自己家乡的或传统优秀文化关注不多。现在关注封阳文化的人都是六七十岁的老年人,一提起老封阳县,都懂怎么回事他们也懂说封阳白话。信都片区的白话,特别是铺门这一带是正统的封阳话。广东人常称铺门、信都、仁义说土话的人为封阳佬。这次网聚,推崇封阳文化,发扬商贸旅游,为地方经济作贡献。游览美景,品尝美食,感受文化,希望以后每次网聚都能那么爽心好玩又长知识。 向这次网聚提供支持的贵来商务酒店、顺达国旅、桂园山庄、名利汽车行致敬!“名利汽车,开路先锋”向导车在前面,让我们感受到贵宾的感觉。感谢祉洞柳大叔和顺达旅游温总的精彩讲解,封水孤舟大师和市政协马素丽女士一路给我答疑解惑,谢谢! 最后,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强烈呼吁——政府应立即对独具特色的祉洞古寨和全国罕见的封阳石城进行抢救性保护!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