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癫狂方剂

 经旨传习 2017-10-16

治癫狂方剂

2014/10/23(标签:痰阻心脑,失认狂妄)

癫狂与痫风不同,是一种失心现象。

为什么会“失心”?《灵枢·巅狂》早有论述。天地开阖之气不清,阴阳出入之气混浊,则神智昏而巅狂作矣。这就是“失心”。这里的“巅”指头部,巅狂之疾,乃阴阳之气先厥(气闭)于下,后上逆于巅而为病(不清、混浊),即“巅疾厥狂,久逆之所生也”(《素问·通评虚实论》)。“巅”因阴阳开阖出了问题而成“癫”成“狂”,所以后人称“巅狂”为“癫狂”也。为什么先厥后逆而至巅成癫成狂?原来手太阴(肺经)主天(上眼皮及外眼角),足太阴(脾经)主地(下眼皮及内眼角);太阳(手太阳小肠经为心之表,足太阳膀胱经肾之表)为开,阳明(手阳明大肠经为肺之表,足阳明胃经为脾之表)为阖。而天地之气昼明夜晦,所以人之两目昼开夜阖也是应天地昼夜开阖。肺主皮毛及目之盖毛是天气所生,肌肉之精为约束是地气所生,目眦之外内上下皆统属天地阴阳之气而开阖,此也。目乃心之使,心者神之舍,神精(气)乱而不专,则猝然生变也。是以治癫狂之法,独取手足太阴太阳阳明焉。所谓“取”,乃施针刺或针灸。张志聪曰:“善治者,审其上下虚实之因,分别调治,未有不中乎肯綮(要害、关键)者矣。”此将在后续的文章中作详细介绍。

张锡纯的研究是心脑隔阂产生失心,他指出人之神明属阳而性热,凡忧思,或忿怒,或用心过度等,都令神明常存于心中而生热,再加上心血耗损而暗生内热,就令因心气结而不散所凝结的痰涎开始灼耗,痰经热炼而胶黏益甚,热为胶痰或顽痰以成痰锢而消解无从,于是痰火充溢使痰随心血上行,将心脑相通之窍络尽皆淤塞,严重者,心与脑、元神与识神被隔阂而不通,是以其神明淆乱也。神明有所隔碍便失其常性,此癫狂失心之所由来也。张锡纯是深谙《内经》的医家、儒家和道家,他的临证实践与研究是有划时代意义的,他所提出的元神、识神及神明等概念(见文后“附文”)是高于气血范畴的,也是《内经》及内丹学之精华。关于痰火对这种“神”的作用,实际临证并没有离开手足太阴太阳阳明。痰由津液得,津液由太阴阳明出;火由心肾生,少阴(心肾)与太阳(小肠膀胱)相表里也。其初微露癫意者,虽性情颠倒,失其是非之明,然痰火犹不甚剧;迨痰火积而益盛则发狂,而狂者无所畏惧,妄为妄言,甚或见闻皆妄;迨病久则所瘀之痰皆变为顽痰,其神明淆乱之极又渐至无所知觉而变为癫证。然其初由癫而狂易治,其后由狂而癫难治。故此证若延至三四年,治愈者甚少。这种过程在《内经》里都有介绍。

癫狂失心多属实证,由于痰火的关系,脉多滑实或洪实,重症者脉多瘀塞,甚或六脉皆不见。但痰脉多滑决非包括顽痰,因顽痰能闭脉矣。所以临证时须分轻重,以投开通重坠之剂引痰火下行为治则。《伤寒论》中的大承气汤(大黄12克、厚朴15克、枳实12克、芒硝9克),就是用于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的,张锡纯在用此方治脉洪实之癫狂失心证时重用赭石辅之,大黄用至一两(30~46克),生赭石用至二两。后来把此方变为荡痰汤:生赭石轧细二两,大黄一两,朴硝(芒硝)六钱(1钱=3克或4.6克),清半夏、郁金各三钱,此“荡痰汤”对一般脉滑实之癫狂失心者甚效。但其证极重者,又须用所煎荡痰汤送服甘遂细末1~2钱(调药汤中服亦可),故名之为“荡痰加甘遂汤”。甘遂性猛烈走窜(切记性与甘草相反),后世本草称其以攻决为用,为下水之圣药。痰亦水也,故甘遂行痰之力百倍于它药。但顽痰凝结之甚者,非其证大实不可轻投此药(应以荡痰汤为主)。即便用甘遂也不可连日服之,必须隔两三日方可再服。每剂“荡痰汤”可两煎或三煎,将每次煎的药汤兑在一起,然后一日分三次温服。由于内热之盛,所以狂之甚者用药下其痰恒作红色。此盛热之退除用药外,就是所瘀之痰皆变为顽痰而令患者知觉欲无,然后通过无欲无忧无思使内热随之渐消。但无火助其狂则会由狂变癫,这种失治才令顽痰难清。总之,癫狂之剧者多闭脉,只有及时用开痰药通之,其脉才能出来。除了用以上方剂外,单用生赭石细末(每服三钱,日两次)或朴硝(当盐置于日用饮食中),或把生赭石与朴硝并用,都能让癫狂失心者得到及时救治。现代医学对癫狂失心之证专责之脑气筋,且不否认内火对脑气筋的干扰作用,认为脑中炎热消了,脑气筋之病者就会因此而愈。中医用赭石下痰火,用朴硝清心经之热及清顽痰、胶痰,就包括了这层意思。

癫狂失心者有的上盛下虚,其下焦(脐下)之真阴真阳不相维系,又加肝风内动为引,陡然痰火上奔,以致迷乱其本性而出现神经错乱,但患者不至于疯狂过甚。对此,张锡纯拟了“调气养神汤”,治其人思虑过度伤其神明,或更因思虑过度暗生内热,其心脏之血消耗日甚,以致心火肝气上冲头部扰乱神经,甚或肝火屡动牵引冲气、胃气相并上冲,更挟痰涎上冲以冲激其脑部,致神经失其所司而知觉错乱等。此方为:龙眼肉八钱,生地黄六钱,柏子仁、生龙骨(捣碎)、生牡蛎(捣碎)各五钱,天门冬四钱,生麦芽三钱,远志(不炙)、甘松、菖蒲各二钱,甘草钱半,镜面朱砂(研细,用头次煎药汤两次送服)三分(1分=0.3克或0.46克),用磨取的浓铁锈水煎药,最好一剂两煎,第一煎分早晚两次温送服朱砂,第二煎在中午一次服用。《医林改错》认为“癫狂一症,……乃气血凝滞脑气,与脏腑气不接”所致,此论乃血瘀论,但可从中体味“调气养神汤”的补、泻、平、敛、开等作用。但就“荡痰加甘遂汤”和“调气养神汤”,其用药归经都没有偏离手足太阴太阳阳明,这就是张锡纯独辟蹊径的高明与成功之处,他是一位伟大的发现者,发现比创造重要。

“气出于脑,即不邪干。气出于脑,即室先想心如日。欲将入于疫室,先想青气自肝而出,左行于东,化作林木。次想白气自肺而出,右行于西,化作戈甲。次想赤气自心而出,南行于上,化作焰明。次想黑气自肾而出,北行于下,化作水。次想黄气自脾而出,存于中央,化作土。五气护身之毕,以想头上如北斗之煌煌,然后可入于疫室。”(《素问·刺法论篇》)此谓脑气主生,气出于脑乃神明游弋,神明所至则自“不邪干”。尤其通过想象放大心思的作用,先令正气内存,“然后可入于疫室”治病。治癫狂失心可行否?可也!《丹溪心法》对癫狂明确提出其病机为“大率多因痰结于心胸间”,治当“镇心神,开痰结”。尤在病情得到缓解之后尽可发挥这种心力作用,让正气长驻“心胸间”,以达“镇心神”而“开痰结”。

生理学家谓心有四支血管通脑,此即神明往来于心脑之路也。“两精相搏谓之神”,古代的黄岐医家对这一点早有深刻认识,很早就提出“法于阴阳,合于术数”的治则。高明的大夫不但要精于医道,更要通晓阴阳,知晓佛道儒武俗民诸子百家,并得力于佛道修为,这样到了哪里都是全科,都是一座移动的医院。而岐黄属于道家五术之一,相信能在我辈得到发扬光大。

附文:失心与神明

何谓失心?即心不再注神于思也,亦即思不再能发于心,失思矣。

或又问:西医为什么强调思发于脑?原来“头者精明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即宇宙一点灵光所寄,五脏六腑精气所寄之也。所谓一点灵光,就是父母媾精时得父母之性(招摄),此性系宇宙无极之真性,即自太虚而来,与元始同形,在天能生天生地,在人之方寸(囟门)能以意生身,是不动之真意元神,主生身之造化并随身之有无也。既是这样又精又明,岂有不能思之理。但事实不然,这种“精明”却像天一样无识无知,即脑非自能思矣。而由于这种精明,脑是可以被用于思的,被谁所使?心也,确切的说心神矣!“心藏神”(《素问·调经论》),此神之真性出于无极,禀太极之元炁(元阴元阳)而成为受天地(阴阳)之性,是最显最灵,能应机无停,为人心之主宰,能通过所“思”耗尽大脑“精明”(元神)的识神。所以古文字的“思”上面是“囟”,下面是心。囟者脑也;心者心(神)也,是知思者。《说文解字注》中释为“自囟(顶门骨)至心如丝相贯不绝”。张锡纯在治大气下陷临床中也证实了这一点,如“友人赵厚庵丁外艰时,哀毁过甚,忽觉呼吸之气自胸中近喉之处如绳中断(五脏六腑之精气,……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其断之上半,觉出自口鼻(宗气),仍悬囟门之上;其下半,则觉渐缩而下,缩至心口,胸中转觉廓然,过心以下,即昏然罔觉矣。时已仆于地,气息全无。旁人代为扶持,俾盘膝坐。片时,觉缩至下焦(脐下)之气又徐徐上升,升至心口,恍然觉悟。再升至胸,觉囟门所悬之气仍由口鼻入喉,与上升之气相续。其断与续,皆自觉有声,仿佛小爆竹,自此遂呼吸复常。”真谓血气者,人之神也。是元神识神共同主宰了人身气化之权柄。而元神(浑无极)属轻清之炁入脑主清明,识神(禀太极)属沉浊之气入心主当权(心任物)。而心藏识神,识神又藏魂(真性),故“心者,君主(识神)之官,神明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可见神明乃魂乃阳乃轻清之炁,“神明出焉”乃“神失其位,即神游上丹田(囟门)”,魂与真意共主气化,识神与元神息息相通而变元神为神明也。“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灵枢·本神》)由忆、意、志、思、虑、智的思维过程可看出心的出神程序,而随神往来谓之魂,故神明出没之地乃心脑及其之间也,并由这条思维信息通道而独照庶务,以鉴别是非而毫无错谬也。即自脑至心,皆为神明之所贯彻普照。人欲用其神明,则自脑达心,不用其神明,则自心归脑。是知心为神明之府(元神在心,系识神之真性),元神藏于脑而出于心,心与脑相辅而成思,心脑息息相通,其神明自湛然长醒。而“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素问·脉要精微论》)所以乱者,神明之通道不畅,体(元神)用(识神)不能通变也,即心脑不能正常形成于思,从而使神明艰险失其所用矣,严重者或癫狂,或上面讲的大气下陷现象。实失心是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