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教育的文化基因(三)

 昵称503199 2017-10-16

中国教育的文化基因

建立在中国文化空间的中国教育,必然决定于中国文化基因。

《诗》《书》《礼》《易》《春秋》和诸子百家,是中国文化基因的主干,内含大量中国教育基因的“蛋白质”。在儒家思想体系中,“五经”是核心学问,是文化与智慧的最高境界,内含教育的最高思想、最高主张。其中《礼》详尽地讲了国家的典章制度,个人的行为准则,专门讲到教育教学的体系,包括学制、课程、常规要求等。诸子百家则是我国古代多种智慧的汇聚,其中也记录了各家经典的教育案例,可为教育的直接示范。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深入分析了《诗》《书》《礼》《易》《春秋》的主旨与教育意义,高度概括了各自教导人认识世界的意义,这是最高层次的教化功能。

先说《春秋》。后世人言“春秋无义战”,正是《春秋》揭示的历史实质,正是这样的批判性记载,作用于人心,推动了人们对义的认识。司马迁说的非常具体:“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弊起废,王道之大者也。”“三王”“人事”,从“上”“下”两个层面说明所揭示的历史规律,引导人们明辨是非、扬善弃恶、决疑定豫,这是对人的认识能力和水平的作用,更大的作用在于“存亡国,继绝世,补弊起废”。这样的识高度,《春秋》做为后世的教科书,用意可谓深矣!

接着是《易》:“《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易》讲的是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变化运行,讲是时序更替、相生相克的客观规律,现在叫做“宇宙观”或哲学,是人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最高法则。

“《礼》经纪人伦,故长于行。”“礼”可以从字面直接理解,这是最粗浅的认识。现代礼仪之中,讲究表里和谐统一,修养好内心,必定会有良好的外在仪表气质。其实,在《礼》中的论述远比这个更幽微,就从这里的“经纪”二字就不难看出。调和人的关系,修养自己的品行,这是“礼”的核心意义。这个核心意义后世又被进一步解释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不正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吗?当一段时间我们以此为封建观念进行猛烈批判,那自有其特定历史阶段的特定用途,并非客观公允的评判。

“《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这和《春秋》某方面类似。而其中许多经验和规律性总结概括,给人以智慧的启迪。“满招损,谦受益。”为人处事做学问,都不是这个道理?“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鉴察人的品行才能,那么可谓之明智,可以领导人。能让百姓安定,那么就智慧,百姓会拥护他。这讲的是政治智慧。“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这讲的是思维条理与方法。“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这讲的是做事的态度,遇到危难事项,要勇敢上前,不可回避。“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这讲的是人的基本心理。

最后说到《诗》与《乐》,表面看来是文艺范畴,其实,更高的着眼点还是在于认识功能:“《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乐》乐所以立,故长于和。”意思是说,《诗》让人们知道许多自然知识、风土人情。关于“诗”的教化功能这里没有深入阐述,而在《史记·乐书》中,则又道:“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又用了《书》中对诗的教化作用的阐述。关于《乐》,一句概括其深刻的社会意义,“所以立”说是用来倡导,“长于和”说是主要功能是和谐。《史记·乐书》对音乐、诗歌的内在代机理、教化功能进行了非常深入详尽的论述。

《乐》《诗》其中还包含了思维方式方法。《乐》后世已经不存,但是,《礼》和其他相关典籍也有些相关内容,我们大致可以推测其基本思想。特别是《史记·乐书》,记载了许多与音乐相关的史实,分析其与人的情感、国家兴亡的关系,论述了其社会教化作用。甚至上升到哲学高度,论述了天人关系。《诗》全面展示了中国周朝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对后代诗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成为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从表达方法的角度看,充分展开想象与联想,运用“赋”“比”“兴”的手法进行表达,给予后人思维形式上的教育,近年学者又热衷于“隐喻”的解读。孔子教育孩子:“不学诗,无以言。”在汉代,运用“诗”的思维方式方法进行表达,取譬、引申,以形象、精辟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表现出极高的文化境界与智慧智慧境界。

司马迁在这里还进行了总体概括:“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大地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学术风暴,“诸子百家”学说可以说包罗万象,按照现在的学科来说,哲学、政治、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逻辑、修辞、文学、美学、农学、军事、经济、外交、天文、地理、数学、光学、力学等等,各学科理论与实践都非常经典,只是没有像现代学科那样自成完备系统,这属于中西文化差异。

据《汉书·艺术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共有189家,归纳而言只有10家,再加上《汉书》里没有专门列出的兵家,为11家,是中国古代智慧宝库,其思想主张和教育活动对后世影响极大,其中又以儒家为最,道、法次之。《论语》可以说是文化的百科全书,也是教育的百科全书。儒、道的哲学思想又奠定了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核心基础,互相作用,几千看来调节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兵家、纵横家的理论与实践又为后世政治、军事、外交——不仅中华大地,还有西方——提供了最高境界的指导,典型的事例是《孙子兵法》被美国西点军校列入教材。墨家、农家学说除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之外,在科学技术方面也做出了卓越贡献。法家最主要的影响是政治改革、国家经济等方面。所有这些,学术上高屋建瓴,举世公认,对历史发生过重大影响,在后世,流传甚广,是中华文明的最高成就的核心,是中国历史长河中教育的文化背景,也是中国教育的核心内容,同时也包含着教育理论、教育哲学,同时,各家学派的学术教育、交流活动本身形成极为经典的、丰富的教育案例,后世教育的许多具体的主张、规范,大多是直接或间接从中总结归纳而来,各家学派的著名人物也成为万世大师,他们的个人经历、教育学术活动也堪称典范。

以上这些,都是我们中国教育的干细胞——但远远是不全部,内含教育基因的核心信息,对此的继承,是我们无法抗拒的必然,任何试图改变这些基因的人为的努力,都违反了宇宙间的必然规律。


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