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老医案之肺结节病

 369蓝田书院 2017-10-16

周老治疗肺结节病医案2篇

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多系统疾病,主要发生在青年人和中年人中,通常表现为双肺门淋巴结病、肺部浸润以及眼部和皮肤病变。当临床放射学发现肺门淋巴结肿大、组织学检查显示有非干酪样坏死性上皮细胞肉芽肿,则支持结节病的诊断。结节病的临床表现:结节病可累及全身各系统,临床表现也复杂多样,90%以上的患者有肺部的受累。以肺外病变作为首发症状的结节病较为少见,但是有些患者结节病的肺外表现则是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及特征。依据肺结节病的临床特征,可归属于中医学咳嗽、喘证等病证范畴。

病案1

王某某,女,52岁。

2009年7月11日初诊。患者因咳嗽,咳痰,痰黄或白,有时痰中带血,活动后气短5月余而就诊,初时曾经按气管炎、肺部感染等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效果不佳,遂到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经胸部高分辨CT 检查显示:双侧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肺内可见多发结节状阴影,在协和医院行开胸肺活检术,确诊为肺结节病。给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一月余,症状无明显改善。现咳嗽,咳白粘痰,动则气喘,面色(白光)白,口唇微有紫绀,口苦而渴,不喜饮,纳差。舌质暗红有瘀斑,苔白,脉细弱。

处方:

生黄芪30g  党参10g   金银花30g  蒲公英30g

当归10g    茜草10g   丹参15g    旋复花10g(包煎)

浙贝母10g  皂刺10g   紫菀10g    款冬花15g

杏仁10g    甘草5g    三七粉3g(冲服)

7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09年7月18日二诊。患者服药后咳嗽、气短减轻,痰质稀,易咳出,饮食好转。舌质暗红有瘀斑,苔白,脉细。

处方:

上方减旋覆花,加白术15g,薏苡仁15g。

28剂,水煎服,日一剂。

以上方为基本方加减,共服药60余剂,患者自我感觉良好,无咳嗽、气短,可自由上三层楼亦无不适,到北京协和医院复查胸部CT ,肺内结节状阴影消失,双侧肺门及纵膈淋巴结不肿大。

病案2

曾某某,女,56岁。

2009年4月1日来诊。患者因胸部胀闷1周于2007年6月27日至7月10日于上海胸科医院住院治疗,经病理活检诊断为“纵膈淋巴结结节病”,口服强的松6片/天,逐渐递减至2009年2月停用。2009年3月30日胸部CT复查:主动脉弓旁及气管前腔静脉后肿大淋巴结影,较2009年1月对比稍增大。现患者关节疼痛,每天晨僵1-2小时,咳嗽,咯黄白脓痰,口干喜热饮,气短,可爬3层楼,周身乏力,眠差,不易入睡,二便可。舌淡红苔根部黄,脉弦细。

处方:

生黄芪20g     金银花20g   当 归10       甘  草5g     

穿山龙10g     石韦15g     浙贝母10g     广地龙15g

瓜蒌皮15g     白芥子10g   金荞麦15g     鱼腥草15g

野菊花10      连翘10g     桔 梗10g      合欢皮60g

28剂,水煎服,日一剂。

2009年5月5日二诊。患者药后咳嗽好转,气短胸闷减轻,指关节、膝关节僵硬,屈伸不利。舌暗红苔白,脉弦细。

处方:

生黄芪20g     金银花20g   当归10     甘  草5g     

穿山龙10g     石 韦15g    浙贝母10g   广地龙15g

瓜蒌皮15g     紫菀10g     南沙参15g   野菊花10     

白芥子10g   生牡蛎30g先煎  金荞麦15g   威灵仙10g

赤 芍15g     川  芎15g    灵  芝15g

28剂,水煎服,日一剂。

2009年6月9日三诊。患者目前病情平稳,无明显咳嗽气短,咳痰,无明显关节疼痛,晨起上肢关节屈伸不利减轻,便溏。舌暗红苔薄黄,脉弦细。

处方:

上方去瓜蒌皮,加焦山楂15g。

56剂,水煎服,日一剂。

2009年9月8日四诊。患者无明显气短,晨起口苦,时有晨僵,便溏。舌质红苔薄,脉弦细。2009年9月6日复查胸部CT示:纵膈淋巴结对比旧片稍缩小,左上肺结节未见明显改变。

处方:

生黄芪20g     金银花20g   当归10      甘  草5g     

穿山龙10g     石韦15g     浙贝母10g   广地龙15g   

白芥子10g    夏枯草15g   金荞麦15g   生牡蛎30g先煎   

威灵仙10g     赤芍15g     川芎15g     灵芝15g

焦山楂15g     防风10g

56剂,水煎服,日一剂。

本案为肺结节病合并感染,结节病多发生于感染后,也因感染病情会加重。感染是结节病发生的原因之一,也是病情反复加重的促进因素。本患者病程长,就诊时已服用激素2年余,气短,周身乏力,一派气虚之象,咳嗽,咯黄白脓痰,舌淡红苔根部黄,脉弦细为毒热与痰瘀痹阻于肺,辨证为气虚,毒热痰瘀内扰,治以益气解毒,清热散结。


整理|刘硕  编辑|朱西志

知识来源:《周平安临床医案集》 主编 焦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