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多一点理性分析,少一点盲目从众,毕竟有时候人是向往自由的。 昨晚,跟一个很久没聊的朋友聊天,高中同学,现在在读研,今年毕业,7月份要去某家企业上班,一出来基本工资每个月就有8000元,家里爸妈开了家汽车维修店,算起来一个月收入也有6000元,他有两个姐姐已嫁人,还有一个弟弟在读大四,快毕业了。对于这样的生活状况,他毕业出来工作,家里几乎对他没什么压力,他的生活应该是挺轻松自在的。不像在生活中的其他人,早早毕业出来挣钱寄回家供弟弟妹妹读书,或者父母身体不好需要自己负担起生活医药费。
但他却跟我吐槽说:生活好累啊。搞得我一脸懵,我说“为啥?”他说:今年5月份家里人给他在佛山按揭买了一套二手房,100多平方米,一共160多万,首付就用了50多万,基本上是父母的全部积蓄。当时我在想160多万也不算很高,因为现在房子动不动就要200多万以上。就像我一个叔叔上一年在广州萝岗买了一套新房,90多平米,200多万,现在月供每个月在8千左右,供20年。
那么对比起来,我朋友按揭应该每个月大概在5千左右,只要拿出一半左右的工资还房贷就OK了。但事情并不是我想的那样,原来他买的那套房之前是经房东改造过的,其实是两套房变成了一套,相当于他现在名下就有两套房产。由于政策的变化,综合起来他每个月要还7000元左右的房贷,而且要供30年!
再说他刚出来工作要半年的试用期,试用期的工资是转正工资的80%,也就是说半年期间的月薪为6400元。在广州工作,不可能在佛山住,所以工作期间还要在广州租房,加上伙食费,大概每个月的开销最低在2000元左右,半年内实际上最省的情况下只有4400元,父母的赞助是避免不了的。因此对他来说,现阶段背负房债,真心是吃不消。
说实话,在这之前我是很羡慕有父母帮忙付首付买房的,觉得他们特别幸福,因为在大城市买房首付对我们来说才是一块大石头,每个月月供简直是小菜一碟,一般情况下都能搞定,就相当于我们每月租房要交的房租一样。
不过现在从理财的角度来看待他买房,觉得他父母并不明智,辛辛苦苦积攒那么多年的积蓄全砸在房子上,那么晚年生活呢?很容易养成身体有什么不舒服不舍得看医生的习惯,因为他们会想着怎样省钱帮儿子还房贷。可以说,在中国的父母是伟大的,一心为了孩子们;在国外,一般到了18岁成年,父母就不管了,只能自己靠自己打拼。
过早背负房贷,对孩子未来的发展也有沉重的压力。比如说,不敢轻易跳槽,因为跳槽了房贷就可能会面临着断供,就算你跳槽了到你找到新工作为止这段期间,爸妈可以接着供,那你找工作不会有压力负担吗?有压力的情况下可能导致你心态不淡定,不能随心所欲地用更多的时间去找到合适喜欢的工作。
对于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而言一般情况出现高频率跳槽在1-3年内,在这期间都会寻求自身最合适的定位,之后就会趋于稳定,进攻管理层或者出来创业。
关于创业,对背负房债的孩子来说,很有可能会成为一个梦想。根据我之前对我那个朋友的了解,他是打算5年内积攒资金和人脉,5年后自己出来创业的。但现在情况发生了转变,由于房债,每个月能不能省下钱来还是个问题,更别说5年后的创业,计划赶不上变化,只能走一步算一步。所以很多时候房债就像隐形的石头,扼杀了更多发展的可能性,逼得你喘不过气来。
再换个角度来思考,按我朋友的目前情况来看,买房子并不是因为刚需,有点投资的意味,在广州工作却在佛山买房,父母又是在家里工作,自己还没结婚。我无法理解,宁愿自己每个月背上几千的贷款,也要买房子,图什么?难道真的笃定未来佛山的房价未来可以翻一番。我倒不见得,单纯从投资的角度看待房产的话,过去房价涨得太凶,造成现在基数过大,说白了,很多人就算是想买也买不起。所以,我不太相信未来房地产还能保持过去那种涨势,涨还是会涨,但不是涨得太凶,毕竟现在有能力接盘的人少了很多。再说国家也在积极出政策调整,就如今年的限购。
或许他们是想就先买下来然后租出去,按他房子的那个地段,租金应该在2500-3000元一个月,那么算下来还有4000元的房债还是要自己出的。
回过头来想想租房也是一件相当操心的事,要冒着租客可能损坏家具和电器的风险,或者长时间没有人租的尴尬,租之前还需要跟租客沟通等等。还有,每一轮租客的离开,还要去收拾房子,如果家里被糟蹋得不成样子,那么房子还需要粉刷,这些都是需要人力物力还有财力的付出,明显又是一笔钱。
因此我觉得刚毕业对房子又不是刚需房的朋友,不要被房价迷惑,很多时候被房子束缚了手脚,到头来损失更多。多一点理性分析,少一点盲目从众,有时候人是向往自由的,想要看更多,想体验更多。
说实话,每个人都希望以自己最舒适的方式活着,不要成为真正的房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