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心理账户”成为理财的好帮手!

 妖城主 2017-10-17


今天是我们成长的第46天!


心理账户,这个概念词是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教授查德·塞勒提出的。由于消费者存在心理账户的原因,从而在决策的时候往往会违背一些简单的经济运算法则,做出许多非理性的消费行为。

 

比如说,我前几天在网上买了一张票价40元的电影票,为了方便,在电影开场的前一天去取了票。殊不知,在准备出门去看电影的时候,发现电影票不见了。如果此时我要去看这场电影的话,就必须重新买一张,那么看这场电影成本就要80元,心想多划不来啊,以至于最后没有去看电影。

 

其实,反过来想,如果我出门丢的不是电影票,而是40元的话,那么情况就不一样了,我会继续去看电影,因为想啊,钱丢都丢了,电影若不去看的话,那电影票岂不是白白浪费了。

 

可仔细一想,这两个结果有点自相矛盾,不管丢的是电影票还是40元,总之都是价值40元的东西,从损失金钱的角度来看,并没有什么区别。为何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呢?那是因为“心理账户”在作祟


“心理账户”的原因,导致做出不一样的决策


相信大多数人在脑海中,都会把丢失的电影票和40元归类为不同的账户,认为丢失的40元并不会影响看一场电影所在账户的预算和支出;但却把丢失的电影票和要重新购买的电影票划分为同一账户,这样看上去就好像要花80元看那场电影,那样并不划算。

 

在生活中,被心理账户影响消费决策的事情多不胜数,比如,我要购买怎样的房子,买哪只股票,甚至我今天要吃什么等。在心理账户里,我们对待每一块钱并不是一视同仁,而是对于不同来处、去往何处的钱,采取不同的态度。

 

心理账户表现有三种不同的情形:

 

1、将各期的收入或各种不同方式的收入分在不同的账户中,不能互补;

2、将不同来源的收入做不同的消费倾向;

3、不同的态度对待不同数量的收入。

 

比如,在大家心中,会把辛苦赚来的血汗钱,和意外所得的钱财划分为不同的账户。一般人不会拿我们自己赚来的辛苦钱去赌场豪赌一把;但反过来,拿意外之财如中彩票所得的100万去赌场豪赌,可能性会更高一点。

 

又如,我这个月拿了500元的奖金,我可能会拿400元出来买护肤品犒劳一下自己,而剩下的100元会当零花钱使用。但如果我获得的奖金是5000元,要用400元去买护肤品反而就没什么动力,也许会将5000元存起来。

 

其实,当我们认识到了心理账户的存在,了解了非理性的行为,就应该明白,钱是等价,对于不同来源、不同数额的收入应该公平对待,做出一致的决策。


对于不同来源、不同数额的收入应该公平对待

 

由于存在心理账户,或许对于理财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好帮手,可以把心理账户的原理运用到资产配置上,根据收入来源和支出划分为不同的账户,配置自己的资产。当有一笔钱收入的时候,我们可以按照比例存入以下的账户:

 

01


强制储存账户。比如说,这个月我定下攒钱的目标为500元,那么有收入来源的时候,先把这部分钱抽出来,存入这个账户。这个账户的钱只能用在能产生利息的地方,比如像余额宝这类的货币基金,有稳定收入且风险很小的理财产品。未来除非是遇到更好的投资机会,或者是威胁到生存的事情,否则不要轻易挪用这部分资金。

 

02


生活基本开销账户。房租水电、上班交通、买菜做饭以及购买生活用品等这几方面的开销,统一放在一个账户上。比如我,这个账户的资金比例占我每个月收入的1/3,一般我会放在银行卡上,因为这部分资金经常会用到,而且去处也比较琐碎,放银行比较容易取用。


03


养老金、孩子教育金的储备账户。比如,我设定55岁退休,保守估计我能活到80岁,那距离退休还有29年,我要在29年的时间准备25年的生活保障。又如,孩子的教育金,孩子6岁上小学,12岁上初中,15岁上高中,18岁上大学,22岁毕业赚钱。保守估计养个孩子也要40-50万的花费。其实这些都是可以计算出来的,在能计算出来的情况,我们可以按照目标一步步来。

 

04


梦想实现账户。每个人都有梦想,梦想去旅游或买一款昂贵的手表,或许一次性拿不出那么多钱,但是可以每个月存一点,积少成多,为梦想攒钱,不知不觉梦想金就够实现梦想了。

 

有了账户的分配之后,那么使用资金的时候就要时常查询进行预算,是否把每一笔资金都进行了合理的划分?这样的反思正符合塞勒的心理账户理论:人们会周期性评估和权衡心理账户的划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