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申论作文下不去笔怎么办?

 雨含姐姐 2017-10-18
  • 公考提分营在周一、周四晚11点--12点定期推送,推送均为原创。 


文章

导读

前几天在知乎上面看到这么一个问题“工科男。。。作文一塌糊涂,行测差不多还行能作对100多个,申论作文完全下不去笔啊,这要怎么办啊”


恰巧我也是工科男,看到这个问题特别有感触,所以不小心就回答出了这篇文章。


先来几句题外话:

其实,我也是工科男,学的是机械设计专业,2010年大三开始参加公务员考试,当时和这位提问者一样,申论作文确实是心中的痛,不知道如何下笔。记得第一次考试的时候,写着写着不知道写啥了,随便拿起一段材料就抄,结果我也不记得考多少分了,反正很惨。

 

后来在网上看了一些经验,说要多背、多练习,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真的蛮辛苦的,差不多花了一个星期时间,算是把一篇文章背下来了,觉得太枯燥最后没坚持下去。

 

再后来,接触申论久了,以及在申论教学过程中,逐步摸索出针对工科男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熟练掌握一种写作结构 合理运用材料”。具体来说:

 

一、熟练掌握一种写作结构


申论写作的结构其实是多样化的,最开始有人提出了“三段论”可以说非常流行,也帮助了不少人,但是当用的人多了的时候,就容易出现模式化,阅卷老师都没有耐心看下去了,所以现在已经逐渐被人放弃了。

 

现在也有人建议多看看人民日报评论的文章,学习他们的结构,这种固然是可以的,但是难度很大。

 

所以我推荐的是眼下最时髦的“5段论点”,也可以称之为 一个总论点后面加几个分论点,分论点的个数的话2-4个均可。

 

我们具体看下这种结构:

可能很多人听过这种结构,但是用起来还不是那么顺畅,那么我再把它细化一下,这种结构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



好了,当我们心中有一个基本的写作方向后,你在写文章的时候就知道该怎么去思考。


那么问题又来了,我辅导过的考生,在运用这种结构的时候,发现知道方向,但是表达起来有不顺畅。所以我下面来谈谈怎么运用材料来把文章填充起来。


二、合理运用材料方法说明


(一)关于开篇,我们怎么运用材料?


其实在开篇运用材料时,我们可以先进一步梳理开篇可以有的基本层次,一般我们可以按照“背景 问题 影响 总论点”或者“案例 问题 影响 总论点”等方式展开,所以如果当我们发现材料中有表示背景、成绩、案例等方面的素材时,就可以整合在我们的作文中。

 

举个例子:

 

当前,我们生活在一个加急的时代。忙,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看似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人们生活质量却下降了,幸福感、获得感缺失严重,不仅影响了民众的身心健康,也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慢下来,追求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提升工作效率、促进身心健康意义重大。


如果大家对这篇2014国考副省级申论材料比较熟悉的话,应该可以看出这一开篇80%都是直接化用的材料。

 

当然,由于开篇中有些句子,包括背景、名言警句、转折性句子等是可以通用的,我们也可以提前去积累一些,这样要想完成开篇就更快了。


(二)分论点论述部分,怎么运用材料?


上面我们讲了两种细化后的结构,我们分别来谈一谈怎么运用材料。

 

1、当我们采用“常用结构细化1”时。阅读材料过程中,一个非常好用的的素材就是“例子”,另外一切有关我们证明分论点正确性的句子都是可以化用的。

 

看一个例子:

 

好政策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变着人民的生活理念。从张居正一条鞭法促进了明朝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到1977年恢复高考的重大政策使许多知识分子运用知识武装头脑;再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让健身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可见,好的政策不断的推动着国家向前进步,人民的生活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段话中提到的例子都是来自于材料)

 

2、当我们采用“常用结构细化2”时。那么我们可以关注材料总出现的案例、问题、影响、措施等内容。

 

同样,看个例子:

 

让中华文化大放异彩,需要筑牢汉语文化的沟通桥梁。汉语言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交流的重要工具。眼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外来语言,甚至汉语中夹杂着英语,对文言文的漠视,已经严重威胁着汉语言文字的严肃性和规范性。为此,既需要合理采取文化保护政策,建立防范机制维护汉语言安全;也需要引导人们自觉规范日常用语,比如媒体宣传不要洋化,学术论文少用外文,企业聘用多以汉语文章作为衡量因素,年轻人规范使用网络语言只有这样双管齐下,才能保留传统汉语的尊严和韵味,发展文化传承的重要脉络。【这段内容在“分析原因”和“措施”中都化用了材料】

 

需要提醒的是:


早几年的考试都是针对某一具体问题,所以材料中往往措施的内容比较多。但是,现在的考试主题比较宏观,如果你要去重点题对策的话难点比较大,而且材料可以直接用的措施也越来越少,所以我更加推荐大家去运用“常用结构细化1”的方式去论述以及运用材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