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聊良渚遗址与虞朝】赠给考古人士

 昵称47487841 2017-10-18

《聊聊良渚遗址与虞朝》

文/无风即风

从史料中看,良渚遗址只能联系到“虞夏”,只能这样,不能再让洋爹地牵着的中华狗狗学者整出一个史书无载的“良渚国”出来!

(一)首先是良渚遗址的C14测年距今5300-4300年,遍查先秦史籍,只有《韩非子·显学》一书里发现“痕迹”,书中说:“殷、周七百余岁,虞、夏二千余岁”——只有这个“二千余岁”的“虞”最符合良渚遗址的年限。

但是,因为在史籍中夏商是一前一后的,那么既然商已经经过地上(史籍)与地下(考古)的确定,距今就是3600年前。那么,虽然韩非子的语境中把“虞夏”并列,但后世的我们依然应该将“虞”、“夏”剥离——至少应该把我们正史中认为的“夏朝”(朝代、国家)从“虞夏”中剥离。

也就是说,这个“虞”必然只能在夏的年限4100年前之上算起,不管它是朝代、国家还是只是一个部落联盟,但都不影响它在夏之前——若单纯按韩非子说的“二千余岁”,则夏存在464年,那么“虞”的年限就是1300多年!

然而,尽管剥离虞、夏是科学的做法,可是这个1300多年的年限,其准确性却应当万分谨慎对待!因为韩非子本人距离“虞”(朝)太远,记错的可能性十分大,况“二千余岁”本身就是一句“我猜”、“我听说”或“据说”的意思。

所以,我们应暂时对“二千余岁”里属于“虞”的1300余岁抱持怀疑或不轻易采信的态度,只采信“虞”在4100年前这一时间节点即可为宜,这一点很重要,否则就很难说得清楚“虞朝”的问题。

一说到这,我相信洋爹的好狗狗看到此处一定会说“韩非子扯淡”!!对此,我只有一句:滚蛋~人说话狗别插嘴。

Times(二千余岁)与Country(虞国/朝)是两个概念!

即使韩非子的“二千余岁”是猜测,但也不能代表没有“虞”!所以,我们或不相信虞有1300余岁,但却≠相信虞(朝、国、部落)不存在。

(二)接上,所以:接下来需要厘清“虞朝”究竟存在不存在,是否与“夏朝”并存同一个时代,或重叠接续,有没有实际的联系。

其实学术界早就说清楚了,在秦汉之前“虞夏商周”是一直存在的,是被当世所公认的,如:

①《国语·郑语》:“夫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孙未尝不章,虞夏商周是也。”
②《左传·成公十三年》:“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诸秦。”
③《墨子·非命下》:“子胡不尚考之乎商、周、虞、夏之记?”
④《礼记·明堂位》:“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
⑤《吕氏春秋》:“今虞、夏、殷、周无存者。”

先秦史籍中,“虞夏商周”的记载多不胜举,尤其是被公认来自统治者周王室的《周礼》中的表述,当具权威。

而且周人也承认自己的先祖曾“隶属”于“虞”的史实,如《国语·周语上》:

'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

除了书本上的记载,还有实实在在的“地面”证据——武王伐纣后,按上古礼法“二王三恪”(要求新生政权要“存”前朝的“其族”)封黄帝后裔于祝、尧后于蓟、舜后于陈国。

而陈国,就是“有虞氏”的后裔。

毫无疑问!在“史籍”中,“虞”(朝/国/部落联盟)是存在的,因此,“虞”应不予怀疑!

但是,问题就来了,这个夏之前的“虞”到底又位于何方?

长期以来,因夏商周位于中原之“正统”思想,使我们一直相信,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都是在中原。可是,现在却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中华大地上的文明之“形成”不一定起自中原。

注意:是形成而不是定型,夏文化暂无考,但商是“恐怖文化”、良渚是“巫文化”,而周是“人文化”——书有言:《慎子·逸文》云:“孔子云:有虞氏不赏不罚,夏后氏赏而不罚,殷人罚而不赏,周人赏且罚。”

理由很简单,因为良渚遗址碾压了同时期的所有考古发现;河姆渡遗址也超过了同时期的中原考古发现。

既然如此,那么是史书上的“两个大舜”与“两个大禹”就可以得到解释了——舜曾南巡,到达过湖南、广西、广东,必然经过浙江;大禹,绍兴、涂山、会稽均有他的身影。

而良渚,拥有世界上考古发现最早的防洪工程,没有之一!

事实上,大禹治水本来也从未说过只在一个地方。

中原成为国家中心极有可能就是在舜禹之后,《史记》:“舜让辟丹朱于南河之河”——丹朱为“尧”之子。而“河”是黄河在唐宋前的专属名称。

因此,这个,南“河”之“南”不管是哪,只能是黄河下游!——良渚与“虞”,地点对上了!!!

故,虞(朝/国/部落)的史书位置无疑更靠近良渚!!!

(三)“虞”与夏的实际联系

①《竹书纪年》载,夏的第4任君主“少康”曾“自有仍奔虞”,而后“伯靡自鬲帅斟鄩、斟灌之师以伐浞”——历史上“有虞氏”助少康复国的事与“虞”(朝/国/部落联盟)对接上了;

②《虞夏书》(虞朝与夏朝的官方史)为古今第一天书,没有之一!!和《夏小正》一样,其语法古奥难懂,远超甲骨文。

自周以降,无数饱学之士释读后都自叹无能!

此书如此“屌”,若说它是后人成书,恐怕难以信服。

(四)虞夏与“黑陶文化”

《周礼·考工记》云:“有虞氏上陶,夏后氏上匠,殷人上梓,周人上舆。”

“黑陶文化”是龙山文化独有的“专利”,龙山文化与仰韶文化被公认为中原文明的两大源头,良渚遗址的出土陶器恰巧多为黑陶,但是,工艺并不优越。

而龙山文化的“黑陶文化”则进入了铜陶并用的时代:“有虞氏上陶、有夏氏上匠”——“匠”一字,把虞与夏、良渚文化与龙山文化“对接”得如此“精准”!

良渚遗址:距今5300-4300年;

龙山文化:距今4300-3900年!

“疑古者”,喷啊!喷我中华先祖集体造假!!

结论:种种考古发现与先秦史籍中的“碎片化史料重组”(中国的上古史籍,不是不可信,而是碎片化,要不然胡诌怎么可能能“诌”出那么多有效信息,现在,该知道太史公《史记》的重要性了吧?),都在表明,良渚极有可能就是虞朝。

注意,是:虞朝/国!而不是部落联盟——因为最新的考古发现,良渚的“王畿”辐射范围达到290万平米!

建设时长超过一两百年(根据其规模推算所需的人力物力)!

说完,请洋爹地的中华考古好狗狗开始喷,温馨提示:

不要用我国的史书史料,用你们的“良渚国”来和我辨,用了你是孙子!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