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少陵五律众家集评『 1 』

 雨雪霏霏vwngx3 2017-10-19



登兖州城樓

東郡趨庭日①,南樓縱目初。浮雲連海嶽②,平野入青徐。孤嶂秦碑在,荒城魯殿餘。從來多古意臨眺獨躊躇。

按:① 時甫父閑爲兗州司馬 ② 一作岱

集评:

《瀛奎律髓》:

此诗中两联似皆言景,然后联感慨,言秦、鲁俱亡,以“古意”二字结之,即东坡用《兰亭》意也。

《唐诗品汇》:

刘云:俯仰感慨语,何地无之(“浮云”二句下)。

《唐诗广选》:

赵子常曰:曰“从来”则平昔抱怀可见,曰“独”则同登楼者未必知之。

《批点唐诗正声》:

三、四气象宏阔,俯仰千里;五、六凄婉,上下千年,良为慨叹。秦王好大喜功,鲁恭好宫室,言之以讽,可谓哀而不伤矣。公诗实出其祖审言《登襄阳城》,气魄相似。

《杜工部诗说》:

前半,登楼之景;后半,怀古之情。共驱使名胜古迹,能作第一种语。此与《岳阳楼》诗,并足凌轹干古。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赵汸曰:“孤嶂”、“荒城”一联感慨深矣。时方承平,故虽哀而不伤。

《唐诗摘钞》:

凡起调高则收处宜平落以遗其声;起调平则收处宜振起以激其响。七句“从来”二字是振起之法也。碑已不在,殿已无馀,此临眺时所以怀古情深也。本不在,言“在”;本无馀,而说有“馀”,此诗家之妙旨;言“在”,而实不在;言“馀”,而实无馀。此读者之善会。

《杜诗详注》:

赵汸云:三、四宏阔,俯仰千里;五、六微婉,上下千年。张鋋注:凡诗体欲其宏,而思欲其密。广大精微,此诗兼之矣。

《瀛奎律髓汇评》:

冯班:不让乃祖。陆贻典:此与审言《登襄城》一律。查慎行:此杜陵少作也,深稳已若此。五、六每句首尾下字极工密,所谓“诗律细”也。纪昀:此工部少年之作,句句谨严。中年以后,神明变化,不可方物矣。以“纵目”领起中四句,即从“秦碑”、“鲁殿”脱卸出“古意”作结,运法细而无迹。又云:晚唐诗多以中四句言景,而首尾言情。虚谷欲力破此习,故屡提倡此说。冯氏讥之,未尝不是。但未悉其矫枉之苦心,而徒与庄论耳。无名氏(乙):盛唐精壮,妙含馀韵则初唐矣。

《絸斋诗谈》:

此等诗在集中不多得。其胸中尚无隐忧,身处俱是乐境,故天趣足而象气佳,此后则不能如此已。三、四用力字在腰,五、六用力字在尾,此便是句法变换处,不然便是骈砌手。

《唐宋诗醇》:

安雅妥贴,杜律中最近人者,故后人多摹此派。

《杜诗话》:

《登兖州城楼诗》,公十五岁时作,时公父闲为兖州司马,故有“东郡趋庭”句,《壮游》诗所谓“往岁十四五,出游瀚墨场,”要是公当家运世风正盛之际云尔。诗之雄杰,与《登岳阳楼》并堪千古。然是时郭子仪将兵五万屯奉天备吐蕃,白元光、李抱玉各出兵击贼,故“戎马关山北”一语,不胜只身飘泊之感,盖《兖》无事而吊古,《岳》即景以伤今,情绪殊判然也。

《读杜心解》:

三、四,横说,紧承“纵目”;五、六,竖说,转出“古意”。末句仍缴还“登”字,与“纵目”应。局势开拓。结构谨严。

《杜诗镜铨》:

此集中第一首律诗,气象宏阔,感慨遥深,公少作已不同如此。三、四承上“纵目”字写景;五、六起下“古意”字感怀,章法方不呆板。

《此木轩唐五言律诗读本》:

此诗每句第一字皆乎,可知昔贤亦不堪检点到此等处。

《唐诗近体》:

安雅妥帖,杜律中最近人者。

《唐宋诗举要》:

吴北江曰:此公少作,固已蹴踏初唐请公。

 

畫鷹

素練風①霜起,蒼鷹畫作殊。㩳②身思狡兔,側目似愁胡。絛旋光堪擿,軒楹勢可呼。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

按:① 一作如 ② 荀勇切,竦也

按:① 時甫父閑爲兗州司馬 ② 一作岱

集评:

《瀛奎律髓》:

此咏画鹰,极其飞动。“身”、“侧目”一联已曲尽其妙。“堪擿”、“可呼”一联,又足见为画而非真。王介甫《虎图行》亦出于此耳。“目光夹镜当坐隅”,即(此诗)第五句也。“此物安可来庭除”,即第六句也。“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子美胸中愤世嫉邪,又以寓见深意,谓焉得烈士有如真鹰,能搏扫庸谬之流也。盖亦以讥夫貌之似而无能为者也,诗至此神矣。

《杜臆》:

“画作殊”,语拙,然“绦旋”句亦见其画作之殊也。

《絸斋诗谈》:

首句未画先衬,言下便有活鹰欲出;次点“画”字以存题,以下俱就生鹰摹写,其画之妙可知。运题入神,此百代之法也。一结有千筋力,须学此种笔势。

《杜诗解》:

句句是鹰,句句是画,犹是常家所讲。至于起句之未是画已先是鹰,此真庄生所云“鬼工”矣。“绦旋”、“轩楹”是画鹰者所补画,则亦咏画鹰者所必补咏也。看“堪擿”、“可呼”语势,亦全为起下“何当”字,故知后人中四句,实填之丑。“击凡鸟”妙。不击恶鸟而击凡鸟,甚矣!凡鸟之为祸,有百倍于恶鸟也。有家国者,不日诵斯言乎!“毛血”五字,击得恁快畅。盖亲睹凡鸟坏事,理合如此。

《瀛奎律髓汇评》:

纪昀:虚谷云:“盖亦以讥夫貌之似而无能为者也。”无此意。起笔有神,所谓顶上圆光。五、六请出是画,“何当”二字乃有根。冯班:如此咏物,后人何处效颦?山谷琐碎作新语,去之千里。唐人只赋意,所以生动;宋人粘滞,所以不及。陆贻典:咏物只赋大意,自然生动,晚唐更伤于纤巧。查慎行:全篇多用虚字写出画意。何义门:落句反醒画字,兜裹超脱。无名氏(乙):极动荡之致,到底不离“画”字。许印芳:凡写画景,以真景伴说乃佳。此诗首联说画,次联说真,三联承首联,尾联承次联,其归宿在真景上,可悟题画之法。惟第七句“凡鸟”当作“妖鸟”,老杜下字尚有未稳处。诗盖作于中年,若老年则所谓“晚节渐于诗律细”,无此疵颖矣。

《杜诗详注》:

“”、曰“侧”,搴鹰之状;曰“擿”、曰“呼”,绘鹰之神。末又从画鹰想出真鹰,几于写生欲活。每咏一物,必以全副精神入之。老笔苍劲中,时见灵气飞舞。律诗八句,须分起承转合。若中间甲铺四语,则堆垛而不灵。此诗三、四承上,固也;五、六仍是转下语,欲擿去绦旋,而呼之使击,语气却紧注末联。知此,可以类推矣。

《莲坡诗话》:

(邵)青门又云:《画鹰》一首,句句是画鹰,杜之佳处不在此,所谓诗不必太贴切也。余于此下一转语:当在切与不切之间。

《唐诗成法》:

起即“堂上不合生枫树”句意。此较精警。

《唐宋诗醇》:

王士禄曰:命意精警,句句不脱“画”字。朱鹤龄曰:起句与“缟素漠漠开风沙”义同,末因画鹰而思真者之搏击,则《进雕賦》意也。

《唐诗别裁》:

怀抱俱见(“何当”二句下)。

《读杜心解》:

与《胡马》篇竞爽。入手突兀,收局精悍。

《杜诗镜铨》:

王阮亭云:五字已摄画鹰之神(“素练”句下)。

《诗法易简录》:

“风霜起”三字,真写出秋高欲击之神,已贯至结二句矣。“素练”本无“风霜”,而忽若风霜起于素练者,以所画之鹰殊也。如此用笔,方有突兀凌空之势。若一倒转,便平衍无力。

《唐诗矩》:

尾联寓意格。未说苍鹰,突从素练上说一句“起”,使人陡然一惊。然后接入次句,定睛细看,方知是画工神妙所至,笔法稍一倒置,便失其神理矣。

《唐宋诗举要》:

范曰:五言其设色之鲜,六言其飞动如生,呼之欲下(“绦旋”二句下)。吴咏鹰、咏马皆杜公独擅,此二诗以寥寥律句,见古风捭阖之势为尤难。

 

 

房兵曹胡馬詩

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竹批雙耳峻①,風入四蹄輕。所向無空闊,真堪託死生驍騰如此,萬里可橫行。

按:① 《齊民要術》:“馬耳欲小而鋭,狀如斬竹筒。”

按:① 時甫父閑爲兗州司馬 ② 一作岱

集评:

《瀛奎律髓》:

自汉《天马歌》以来,至李、杜集中诸马诗始皆超绝,苏、黄及张文潜画马诗亦然,他人集所无也。学者宜自检观。

《唐诗品汇》:

刘曰:仿佛老成,亦无玄黄,亦无牝牡(“所向”二句下)。

《汇编唐诗十集》:

唐云:咏物诗最雄浑者。

《唐风怀》:

赵子常曰:此诗词气落落,飞行万里之势,如在目中。区区模写体贴以为咏物者,何足语此。

《杜诗说》:

“有如此”三字,挽得有力(“骁腾”句下)。期房立功万里之外。结处必见主人,此唐贤一定之法(末句下)。

《唐诗归》:

钟云:读此知世无痴肥俊物(首二句下)。谭云:赠侠士诗。钟云:肚人疑“与人一心成大功”句,请从此五字思之(“所向”二句下)。

《杜臆》:

“风入四蹄轻”,语俊。“真堪托死生”,咏马德极矣。……“万里横行”则并及兵曹。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赵云龙曰:以雄骏之语发雄骏之思,子昂《画马》恐不能如此之工到。

《瀛奎律髓汇评》:

冯舒:落句似复,冯班:力能扛鼎,势可拔山。何义门:第五、马之力;第六,马之德。纪昀:后四句撇手游行,不跼于题,妙。仍是题所应有,如此乃可以咏物。无名氏(甲):凡经少陵刻画,便成典故,堪与《史》、《汉》并称。

《杜诗详注》:

张鋋曰:此四十字中,其种其相,其才其德,无所不备,而形容痛快,凡笔望一字不可得。赵汸曰:前辈言咏物诗,戒粘皮着骨。公此诗,前言胡马骨相之异,后言其骁腾无比,而词语矫健豪纵,飞行万里之势,如在目中。所谓索之骤黄牝牡之外者。区区模写体贴,以为咏物者,何足语此!

《初白庵诗话》:

“竹批”句小巧,对得飘忽,五、六,便觉神旺气高。

《而庵说唐诗》:

子美诗神化乃尔。

《龙性堂诗话初集》:

少陵咏马及题画马诸诗,写生神妙,直空千古,使后人无复着手处。

《唐宋诗醇》:

孤情迥出,健思潜搜,相其气骨亦可横行万里,此与《画鹰》二篇,真文家所谓沉著痛快者,李因笃曰:五、六如咏良友大将,此所谓沉雄。

《唐诗别裁》:

句束住(“骁腾”句下)。前半论骨相,后半并及性情。“万里横行”指房兵曹,方不粘著题面。

《岘傭说诗》:

五言律亦可施议论断制,如少陵“胡马大宛名”一首,前四句写马之形状,是叙事也;“所向”二句,写出性情,是议论也;“骁腾”一句勒;“万里”一句断。此真大手笔。虽不易学,然须知有此境界。

《唐诗成法》:

“万里”句与“所向”句稍复,虽云五着马,八着人,细看终有复意。前半先写骨格神俊,后半能写出血性。王渔洋云:“批”、“峻”字令人以为怪矣。西樵云:落笔有一瞬一里之势。

《读杜心解》:

此与《画鹰》诗,自是年少气盛之作,都为自己写照。……字字凌厉。其炼局之竒峭,一气飞舞而下,所谓啮蚀不断者也。

《唐诗观澜集》:

行神如空,行气如虹,与歌行名篇一副笔墨。

《闻鹤轩初盛唐评选读本》:

三、四工警,人尽知赏。五、六作白话,用旺气出之,质而能壮,雄时不枵,此关气魄,跃跃然,都无笔墨,不知者将无目之学究语?结亦乃称。

 

 

夜宴左氏莊

風林①纖月落,衣露淨②琴張。暗水流花徑,春星帶草堂。檢書燒燭短,看④劒③引杯長。詩罷聞吳詠,扁舟意不忘。

按:① 一作林風 ② 一作靜 ③ 一作煎茗 ④ 一作說

按:① 時甫父閑爲兗州司馬 ② 一作岱

集评:

《䂬溪诗话》:

“检书烧烛短”,烛正不宜观书,检阅时暂可也。

《唐诗品汇》:

刘云:是起兴(“风林”句下)。刘云:景语闲旷(“春星”句下)。刘云:豪纵自然,结语萧散(“扁舟”句下)。

《诗薮》:

仄起高古者,“故乡沓无际,日暮且孤征,”“士有不得志,栖栖吴楚间”……苦不多得。盖初盛多用工偶起,中晚卑弱无足观,觉杜陵为胜。“严警当寒夜,前军落大星”、“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皆雄深浑朴,意味无穷。然律以盛唐,则气骨有馀、风韵少乏。唯“风林纤月落”、“花隐掖垣暮”绝工,亦盛唐所无也。

《唐诗镜》:

中联精卓,是大作手。

《杜臆》:

“风林”应作“林风”,才与“衣露”相偶,而夜景殊胜。……衣已沽露,净琴犹张,见主人高兴。琴未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赵汸曰:寄兴闲逸,状景纤悉,写景浓至,而开阖参错不见其冗,乃此诗妙处,又五、六句法,不因乎上。周珽曰:风流跌宕,玉媚花明,置之七宝台中,恐随风飞去。

《唐诗摘钞》:

四就无月时写景,语更精切。诗中写景则有风、露、星、月,叙事则有琴、剑、诗、书、酒,而不见堆塞,其运用之妙如此。

《杜诗详注》:

顾宸曰:一章之中,鼓琴,看剑、检书、赋诗,乐事皆具。而林风动月,夜露春星,及暗水花径,草堂扁舟,时地景物,重叠铺叙,却浑然不见痕迹,而其逐联递接,八句总为一句,俱从“夜宴”二字,摹写尽情。

《初白庵诗评》:

好景只在眼前,写得远近离合,不可端倪。

《载酒园诗话》: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一作“说剑”,“说”字不如“看”字之深。

《围炉诗话》: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村夫子语。昔人谓此诗非子美作,余以此联定之。

《增订唐诗摘钞》:

三,妙在“暗”字,乃闻声而知之。四,妙在“带”字,与“江满带维舟”,一则形容维舟之孤,一则形荐春星之密。

《读杜心解》:

此诗意象都从“纤月落”三字涵咏出来,乃春月初三、四间,天清夜黑时作也。……三、四中有诗魂,“烛短”“杯长”,已到半酣时节,知前半皆宴时景也。……(诗)自然流出,静细幽长。

《杜诗镜铨》:

结有远神(“诗罢”二句下)。

《唐诗近体》:

写景浓至,结意亦远。杜律如此种,气骨有馀,不乏风韵。虽雅近王、孟,实为盛唐独步。

 

春日憶李白  引用典故:鮑參軍

白也無敵①,飄然不羣。清新庾開府,俊逸②鮑參軍。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何時一尊酒,重與細論③文。

按:① 一作數 ② 一作豪邁 ③ 一作話斯

按:① 時甫父閑爲兗州司馬 ② 一作岱

集评:

《升庵诗话》:

杜工部称庾开府曰“清新”。清者,流丽而不浊滞;新者,创见而不陈腐也。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唐陈彝曰:“飘然思不群”五字,得白之神。

《杜诗解》:

“白也”对“飘然”,妙绝,只如戏笔。“白也”字出《檀弓》。

《唐诗摘钞》:

两句对起,却一意直下,杜多用此法。怀人诗必见其所在之地,送人诗必见其所往之地,诗中方有实境移不动。一结绾尽一篇之意。

《而庵说唐诗》:

此作前后解,截然分开,其明秀之气,使人爽目。……“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渭北”下装“春天树”,“江东”下装“日暮云”,三字奇丽,不灭天半朱霞也。前后六句赞他者,是诗;与他细论者,也是诗,而此二句忽从两边境界写来,凭空横截,眼中直无人在。

《唐诗从绳》:

此前后二切格。起二句虽对,却一气直下,唯其“思不群”、所以诗“无敌”。又是倒因起法。“清新”似“庾开府”,“俊逸”似“鲍参军”,径作五字,名“硬装句”。对“渭北树”,望“江东云”,头上藏二字,名“藏头句”。五己地,六彼地,怀人诗必其见所在之地,方有卖境。七、八何时重与“尊酒”,相对细酌“论文”,分装成句。

《絸斋诗谈》: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景化为情,造句三昧也。似不用力,十分沉着。

《剑溪说诗》:

杜诗“俊逸鲍参军”,“逸”字作奔逸之逸,才托出明远精神,即是太白精神,今人多作闲逸矣。

《唐宋诗醇》:

颈联遂为怀人粉本,情景双关,一何蕴藉!

《唐诗别裁》:

少陵在渭北,太白在江东,写景而离情自见(“渭北”二句下)。

《读杜心解》:

此篇纯于诗学结契上立意。方其聚首称诗,如逢庾、鲍,何其快也,一旦春云迢递,“细论”无期,有黯然神伤者矣。四十字一气贯注,神骏无匹。

《杜诗镜铨》:

蒋云:“细”字对三、四句看,自有微意(“重与”句下)。首句自是阅尽甘苦,上下古今,甘心让一头地语,窃谓古今诗人,举不能出杜之范围,惟太白天才超逸绝尘。杜所不能压倒,故尤心服,往往形之篇什也。

《雨村诗话》: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又不似称白诗,亦直公自写照也。

 

遣興五首 其五

吾憐孟浩然,裋褐即長夜。賦詩何必多,往往凌鮑謝。清江空舊魚①,春雨餘甘蔗。每望東南雲,令人幾悲吒

按:① 一作舊魚美

集评:

《杜臆》:

俱借古人以遣自己之兴,非尚论古人也。浩然之穷,公亦似之,怜孟所以自怜也。

《杜诗详注》:

高、岑、王,孟,并驰声天宝间。孟独布衣终身,皁年谢世,乃处士之最可悲者。“清江”以下,望襄阳而感叹。“空”、“馀”二字,见物在人亡。

《杜诗镜铨》:

诸诗皆从汉魏出,自成杜体。嗣宗《咏怀》、太冲《咏史》,延年《五君咏》,公盖兼而用之。蒋弱六云:子美本襄阳人。诸葛、庞、孟皆以襄阳,故思之也,

 

前出塞九首

題注:草堂本,《前出》塞編入天寶未亂以前在京師作,諸本皆與《後出塞》同編。《前出塞》爲徵奏隴之兵赴交河而作,《後出塞》爲徵東都之兵赴薊門而作也。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公家有程期,亡命嬰禍羅。君已富土境開邊一何多。棄絕父母恩,吞聲行負戈。

集评: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甸曰:此赋也,伤感时事,其同怨而不怒。吴山民曰:“有程期”二字,含多少无奈何意。五、六二语,感时黩武,自怨自言(“君已”一句下)。

《杜臆》:

“亡命婴祸罗”,乃其衷肠语。亡命则累及父母、六亲,故忍死吞声而去;一以为国,一以为亲,便见忠孝大节,且怨而不怒。……此风人之旨也。“已富”、“开边”,风刺语。

《杜诗详注》:

首章,叙初发时辞别室家之情。

《载酒园诗话又编》:

此应调之始,故但叙别离之恨,而“法重心骇,威尊命贱”之意,跃跃不禁自露。

《读杜心解》:

“赴交河”,点清出兵之路。“已富”而又“开边”,乃九首寓讽本旨,在首章拈破。结语黯然,恋亲之情,赴国之义,俱见矣。

 

其二

出門日已遠,不受徒旅欺。骨肉恩豈斷,男兒死無時。走馬脫轡頭,手中挑青絲。捷下萬仞①岡,俯身試搴旗

按:① 一作丈

集评:

《唐诗品汇》:

刘云:如亲历甘苦,极征行孤往之意。人所不能自道,诗必如此序情,悯劳之际,其庶几乎!

《唐诗镜》:

老杜长于造境。能造境,即情色种种毕著。

《唐诗归》:

钟云:此句承“日已远”,妙,实有此境(“不受”句下)。钟云:口硬心酸(“骨肉”二句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董养性曰:离家日久,谙习战伐,众不敢欺,便觉得勇气百倍。

《杜臆》:

前章云“弃绝父母恩”,而此又云“骨肉恩岂断”,徘徊展转,曲尽情事。死既无时,而后作壮语,所谓“知其不可如何而安之若命”者也,愈壮愈悲。

《载酒园诗话又编》: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一句,壮勇之气已隐然可掬。“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见其国而忘家,恩以义断。“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四句,皆于忙中着闲。上写征行之苦,下写争先示勇之致。

《读杜心解》:

齐截摹写轻生喜事之状,跃跃欲飞。

《杜诗镜铨》:

刘须溪云:赋至此,极可壮,可伤(末二句下)。

 

其三

磨刀嗚咽水,水赤刃傷手。欲輕腸斷聲,心緒亂已久。丈夫誓許國,憤惋復何有。功名圖騏驎,戰骨當速朽。

集评:

《唐诗广选》:

刘会孟曰:又缓而急。刘履曰:人谓子美古诗学建安,是矣;然未免有时亦离去,如此篇“水赤”二语,已微露痕迹,而未甚相远,读者详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甸田:此虽征人自誓之强,实诗人劝忠之义。前四句极凄婉,后四句极勇决。蒋一梅曰:章法由浅入深,一步高一步。吴山民曰:结岂人情?然正为宽解之辞。

《杜臆》:

前四句化用《陇头歌》,极炉锤之妙,后四句发前未尽之意,作意外之想以自宽,正见其心绪之错也。“图麒麟”,岂易言哉!

《载酒园诗话又编》:

此即《毛诗》“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意,忠义激烈,勃然如生。

《读杜心解》:

途中感触。兴体也。……以下又捷转出一副血性语,心绪虽乱,终不以易吾誓死之志也。

《杜诗镜铨》:

蒋云:借磨刀,撰出一首,自奇。重振起(“丈夫”句下)。末句反言见意。

 

其四

送徒既有長,遠戍亦有身。生死向前去,不勞吏怒嗔。路逢相識人,附書與六親。哀哉兩決絕,不復同①苦辛。

按:① 一作問

集评:

《唐诗归》:

钟云:三字妙,“亦”字悲甚,下二句从此生(“远戍”句下)。钟云:真志,真勇(“生死”二句下)!谭云:亦复厚(“路逢”四句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董养性曰:此篇见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杨慎曰:惨然语,不堪多读。屠隆曰:使人不可读,不可不读。

《杜臆》:

“不劳怒嗔”,则驱迫之苦可知。

《杜诗详注》:

“远戍亦有身”,此被徒长呵斥,而作自怜语,……“哀哉”两语,即书中之意。孤身远戍,欲同苦辛而不可得,语更惨戚。

《载酒园诗话又编》:

此句与符章末句意相似肩前是出门时言,犹感慨意多,此是因附书后再一决绝言之,直前不顾矣。且前止父母,此兼姻戚,文情之密,非复也。补出史与相识人来,尤见周匝。“附书”下三句,亦暗与次章“骨肉恩岂断”二语相应,又微反《毛诗》“我戍未定,靡使归聘”意,妙于脱胎变化。

《读杜心解》:

“向前去”、“不劳嗔”,作索性语,愤所激也。

《岘傭说诗》: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是决绝语。

 

其五

迢迢萬餘里,領我赴三軍。軍中異苦樂,主將寧盡聞。隔河見胡騎,倏忽數百羣。我始爲奴僕①,幾時樹功勳

按:① 衛青奮於奴僕

集评:

《唐诗品汇》:

刘云:眼前语,意中事,通透自别;亦极哀怨之体,所以可传(首四句下)。

《唐诗归》:

钟云:此语出“主将”门,便足王师(“军中”二句下)。谭云:真悲愤。钟云:热中(“我始”二句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单复曰:此殆不甘为人下而思欲自奋者(末二句下)。

《杜臆》:

“军中异苦乐”,又意外意;乐者不言,言者不乐。不曰“为军士”、而曰“为奴仆”、盖军人以强弱相役,此正其所苦。而无从赴诉于主将者。

《载酒园诗话又编》:

上四章俱是途中事,此章始至军中而述所经历。末句不徒感慨,亦有鼓锐意。

《唐宋诗醇》:

李因笃曰:结语有深味,想打之却聘者,与此同悲。

《读杜心解》:

“我始”二语,寒士泪下。此章乃九诗之适中,为前后过峡,如曲谱之有过赚。

《杜诗镜铨》:

五章初到军中而叹,亦见功名难就意,就三首末二句翻转。

《岘傭说诗》: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足感伤语。

 

其六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①先擒王。殺人亦有限,列②國自有疆。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按:① 一作寇 ② 一作立

集评:

《唐诗品汇》:

刘云:此其自负经济者,军中常存此人。

《唐诗归》:

钟云:此四句与下四句非两层,擒斩中正寓不欲多杀之意,所谓“歼其渠魁,胁从罔治”也(前四句下)。谭云:仁义节制之师(后四句下)。

《唐诗镜》:

语语筋力。前四语不知何自?或是成语,或自己出,用得合拍,总为妙境。

《杜诗说》:

前四语,似谣似谚,最是乐府妙境。

《杜诗详注》:

为当时黩武而叹也。张綖注:章意只在“擒王”一句,上三句皆引兴语,下四句中明不必滥杀之故。

《载酒园诗话又编》:

此军中自励之言。上四句亦即《毛诗》“岂敢定居,岂不日戒”意,下四句更有“薄伐来威”之旨。

《唐宋诗醇》:

黄生曰:明皇不恤其民而远慕秦汉,此诗托讽良深。

《唐诗别裁》:

诸本“杀人亦有限”,惟文待诏作“无限”,以开合语出之,较有味。文云:“古本皆然”。

《读杜心解》:

上四如此飞腾,下四忽然掠转。兔起鹘落,如适如是。

《杜诗镜铨》:

六章忽作闲评论一首,复提醒本意。大识议,非诗人语(末四句下)。

 

其七

驅馬天雨雪,軍行入高山。逕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間。已去漢月遠,何時築城還。浮雲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集评:

《唐诗广选》:

刘会孟曰:作者缓急自合。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珽曰:写出戍苦乡思,诵之惨然。

《杜臆》:

前四句言军士之苦,如亲历之者。在途则生死向前,在军则无日不思归,此人情也。

《载酒园诗话又编》:

此草言筑城事。叙景处不仅本“载途雨雪”,兼从“渐渐之石”章来;末语更有《扬水》之痛。

《读杜心解》:

高戍守也。戍守则须城筑,城筑必依山险。三、四,写冲寒陟危之苦、设色黯惨,边庭之苦极矣。苦极故思家也。六亲之念,前已丢开,此又提起,有雪舞回风之致。……读《东山》之诗,知此为“变风”矣。

 

其八

單于寇我壘,百里風塵昏。雄劒四五動,彼軍爲我奔。虜其名王歸,繫頸授轅門。潛身備行列,一勝何足論。

集评:

《唐诗品汇》:

刘云:千载不死,坠泪未干。

《唐诗归》:

钟云:挺动(“虏其”句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董养性曰:此篇所以愧天下后世,为君子争功言也。陆时雍曰:善于自负。三、四语中有神(“雄剑”二句下)。

《杜臆》:

虏名上,授辕门,不以一胜为功,盖其立志远大,必空漠南之庭而后快也。若以“不伐”看此诗,则浅矣。

《杜诗详注》:

此写猛气雄心,跃跃欲动。

《载酒园诗话又编》:

此方及战事,八句凡数层折,蹊回径转,各具奇观。

《唐诗别裁》:

末二语有“大树将军”意度。

《读杜心解》:

起二,彼势之盛。中四,我军之勇。剑才动而奔者已奔,系者已系,笔妙正在不费张皇。一结窅然以远,却为下章引脉。

 

其九

從軍十年餘,能無分寸功。衆人貴苟得,欲語羞雷同。中原有鬬爭,況在狄與戎。丈夫四方志,安可辭固①窮。

按:① 一作困

集评:

《唐诗品汇》:

刘云:乃并与军中妒忌者之意得之,必不可少者(首四句下)。

《唐诗归》:

钟云:豪杰志概,圣贤心肠(“众人”二句下)。钟云:出门激烈,至此却敦厚。出门是士卒气象,至“杀人亦有限”、“一胜何足沦”、“众人贵苟得”等语,便是大将军气象矣。

《杜臆》:

公诗云:“诸将已茅土,载驱谁与谋?”盖深悲之,而发之于此。

《载酒园诗话又编》:

“从军卜年馀,能无分寸功?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军中蒙蔽之形,不言而见。“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亦即“一胜何足论”意。但始犹一胜,此则十年之功,退让不言,志更不隳,更图后效,较之“欲言塞下事,天子不召见。东出咸阳门,哀哀泪如霰”度量相越多少。

《唐诗别裁》:

合九章成一章法(“丈夫”二句下)。

《杜诗镜铨》:

“从军十年馀,能无分寸功?”隐见得不偿失。借军士口中逗出,总是绵里裹针之法。

《岘傭说诗》: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是自占身分语。

以下總評

《后村诗话》:

此十四篇(按指前后《出塞》)笔力与《古诗十九首》并驱。

《批点唐诗正声》:

前后《出塞》,字字句句,皆宜圈点。神化之妙,言之不悉。

《唐风定》:

诗有体有格:体贵,格高;体不贵,格卑。此诗独具汉魏风骨、其体贵也。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珽曰:前后《出寒》诸什,奴隶黄初诸子而出,如将百万军,宝之惜之,而又能风雨使之,真射潮之力,没羽之技。

《杜诗说》:

六朝好拟古,类无其事,而假设其词。杜诗词不虚发,必因事而设,此即“修辞立诚”之旨,非诗人所及。

《杜臆》:

《前出塞》云“赴交河”……当是天宝间哥舒翰征吐蕃时事;而诗有“磨刀呜咽水”,陇头乃出征吐蕃所经繇者,诗亦当作于此时。注云“追作”,非也。……《出塞》九首,是公借以自抒其所蕴。

《杜诗详注》:

张鋋曰:李杜二公齐名,李集中多古乐府之作,而杜公绝无乐府,惟此前后《出塞》数首耳;然又别出一格,用古体写今事。大家机轴,不主故常,昔人称“诗史”者以此。

《载酒园诗话又编》:

《毛诗》无处不佳,予尤爱《采薇》、《出车》、《杕杜》三篇,一气贯串,篇断意联,妙有次第。千载后,得其遗意者,惟老杜《出塞》数诗。此诗节节相生,真与《毛诗》表里,必不可删。

《唐宋诗醇》:

九首皆代从军者之词,指事深切,以沉郁写其哀怨,有亲履行间所不能自道者,可使天雨粟,鬼夜哭矣。读《东山》、《江汉》诸诗,《风》《雅》既变,斯为极焉。以视王粲《从军》五首,真靡靡不足道。后开篇视此稍纵而格力如一,其所缘起者殊也。吴昌祺曰:扫绝依傍,独有千古,无意不深,无笔不健。于鳞谓杜五古不合汉魏,乌知其尽脱窠臼而异轨齐驱耶!

《唐诗别裁》:

九章多从军愁苦之词。

《读杜心解》:

汉魏以来诗,一题数首,无甚诠次。少陵出而章法一线。如此九首,可作一大篇转韵诗读。

《杜诗镜铨》:

借古题写时事,深悉人情,兼明大义,当与《东山》、《采薇》诸诗并读,视太白乐府更高一筹。


欢迎个人转发、扩散。公号转载请联系我们。

微信联系:yfzfxsh




乐府之妃豨谁和

 




1   这后花园窣静无边阔,
亭台半倒落;
2   名香叩玉真,受恩无尽,
赏春香还是你旧罗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