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胁疼及用药

 经旨传习 2017-10-19
  关于胁痛用药                                         

2014/5/19(标签:甲肝   气病门)

所谓“胁”,是从腋下到肋骨尽处的部分。所谓胁疼或胁下疼,是因为肝居胁下,其经脉布于两胁之故。由于胆(少阳)附于肝(厥阴),其脉亦循于胁,所以胁疼多与肝胆疾病有关。肝经又与神经有涉,故肝胆病痛相较敏感,疼剧时可致精神昏愦。那么胁疼为什么会一侧或两侧呢?原来肝脏在右胁右肾之前(着于脊之第九椎)。疼在右者是病在肝脏所居之地,疼在左者是病在气化所行之地。由此知肝虽居右而其气化实先行于左。

那么胁疼常见临床证型又有哪些呢?

1、肝气郁结型胁疼

因肝气虚弱(左脉微细)不能条达而郁于胁下作疼。此虚证当以补助肝气为主,并以生肝化郁之药辅之。其方药为:生箭耆五钱,生杭芍、玄参各四钱,滴乳香(炒)、明没药(不炒)、生麦芽、当归各三钱,川芎二钱,甘草钱半。共煎汤一杯温服。食量少者,可加健胃、消食之品于白术三钱,生鸡内金(黄色,捣)二钱。因肢体不利而善后,可参考《肢体疼痛治法》一文。

因肝气胆火相助横恣(左右脉皆弦硬),欲上升不能透膈而郁于胁下作疼。此因激而动气血之实证,当治以平肝气泻胆火为主。其方药为:川楝子(捣碎)八钱,生杭芍、生明没药各四钱,生麦芽、三棱、莪术、连翘各三钱,茵陈、龙胆草各二钱,磨取生铁锈浓水若干。用磨取的生铁锈浓水煎汤,取煎汤一大杯温服。服药后仍觉气分不舒,可将川楝子、三棱、莪术各减半,然后加柴胡二钱煎汤继服至愈。

肝气郁结型胁疼,一般证见胁疼胀疼,走窜不定,胸闷纳呆,苔薄脉弦。所以治时只要疏肝理气就行了,而且方用柴胡疏肝散(百度即可)加减即可。但升散常用,实能伤气耗血,且又暗伤肾水以损肝木之根。特别对肝气横恣予以平肝者,更宜暂用而不可长用。

2、气滞血瘀型胁疼

因心腹胁下气血凝滞而作疼(按文后辨证方法诊断),以增融化气血之力为主,可治以活络效灵丹:当归、丹参、生明乳香、生明没药各五钱。此四味药可作汤服。若为散,一剂分作四次服,温酒送下。腿疼加牛膝;臂疼加连翘;妇女瘀血腹疼加生桃仁(带皮尖作散服炒用)、生五灵脂;疮红肿属阳者加金银花、知母、连翘;白硬属阴者加肉桂、鹿角胶(若恐其伪可代以鹿角霜);疮破后生肌不速者加生黄耆、知母、甘草;脏腑内痈加三七(研细冲服)、牛蒡子。总之,气血凝滞,痃癖癥瘕,心腹胁疼,腿疼臂疼,内外疮疡,一切脏腑积聚,结络湮淤,皆可治之。

气滞血瘀型胁疼,一般证见胁部刺痛,固定不移,胁肋下或可触及结块,舌紫暗,脉沉涩。所以治宜祛瘀通络,方用旋复花汤加味(百度即可)亦可。

3、郁热型胁疼

因肝火郁于胁下与气血凝滞而作热作疼(脉弦硬),以致热剧而胁下焮疼,可理肝通络泻其肝火,治以金铃泻肝汤:川楝子五钱,生明乳香、生明没药各四钱,三棱、莪术各三钱,甘草一钱。此方不但治胁疼甚效,而且治非寒凉之心腹作疼亦效验非凡。譬如对脐下(下焦)先有蕴热(脉洪实)又被凉物(冷食)所迫,令蕴热愈结而不散致疼(其疼非凉疼)者,用此方甚好。若改用活络效灵丹,须加龙胆草、川楝子各四钱,则可收到同样疗效。

因肝胆湿热(湿热之邪、脾虚水湿内生而日久化热、长期过食甘肥厚味生湿助热)而胁疼胸闷,口苦纳呆,或尿黄身热,苔黄腻,脉弦数。治宜清利湿热,方用龙胆泻肝汤(百度即可)加减则可。

4、肝阴不足型胁疼

因肝经血虚火盛并肝气又郁结(左脉弦硬而沉)而得胁下作疼兼胃口疼(右脉弦而无力),可以健补脾胃为主,少佐以理肝之品为辅。疏方为:生怀山药一两,大甘枸杞六钱,玄参、寸麦冬(带心)各四钱,于白术、生杭芍、生麦芽各三钱,桂枝尖、龙胆草、生鸡内金(黄色,捣)各二钱,厚朴、甘草各钱半。共煎汤一大杯温服。连服此方至胃不作疼,脉有缓和,胁下之疼大减后,可去生麦芽、厚朴,加当归三钱,生姜二钱,醋香附钱半,再服至愈。为善其后,仍可每日用生怀山药细末两许水煮作茶(调以蔗糖),并送服生鸡内金细末二分许为宜。此方补胃理肝,实大补阴液也。通过加减,可适宜肝阴不足诸证。

《内经》谓“过怒则伤肝”,即恼怒之余伤肝经之气血,而非必郁肝经之气血也。气血伤,则虚弱随之,脉象亦弦细(左脉甚微弱)。倘血虚火盛,脉象则弦硬而沉。这就是由情志不遂,气郁化火而形成的肝阴不足。这种肝阴虚还可由温热病后期耗伤肝阴,或肾阴不足而水不涵木所致,是一种肝之阴液亏虚而内热上扰证候。一般证见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视力减退,面部烘热或颧红,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手足蠕动等。特殊情况下则出现胁肋隐隐灼痛,并伴有口干心烦,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弦细或数。治宜养阴柔肝(滋阴养肝)。至柔肝之药,若当归、芍药、柏子仁、玄参、枸杞、阿胶、鳖甲皆可选用。而活血生血尤以三七之化瘀生新为最要,宜煎服汤药之外,另服此药细末日三次,每次钱半或二钱,此柔肝或指日可待。

肝阴不足型胁疼亦可以用“六味地黄丸”和“一贯煎”(百度即可)加减服用,但需要在医家指导下方可。对有停痰积饮而舌苔白腻、脉沉弦者,则忌服“一贯煎”。

凡情志抑郁,肝气郁结,或过食肥甘,嗜酒无度,或禀赋素弱、久病体虚,忧思劳倦,或跌仆外伤等皆可导致胁疼。胁疼病因虽有外感内伤之分,但以内伤胁疼较常见。辨证时,应先分气血虚实,一般气郁者多为胀痛,痛处游走不定。血瘀者多为刺痛,痛有定处。虚证胁痛多隐隐作痛,实证胁痛多疼痛突发,痛势较剧。为避免伤害肝肾脾胃等脏腑,处方药中尽可能避开不能化气的开破气分之药,譬如用乳香、没药,就是为了使气之郁者融化于无形而无事开破。即便用三棱、莪术这样的气血开破之药,也是用其性较平和,且善于理肝也。此外,健补脾胃俾脐上膈下(中焦)之气化运行无滞,也可在理肝之品辅佐下实现化有形于无形。所谓肝气宜升,非脾土之气上行则肝气不升;胆火宜降,非胃土之气下行则胆火不降(人之脏腑脾胃属土,原可包括金、木、水、火诸脏)。实“厥阴(肝经)不治,求之阳明(胃经)”(《内经》),“见肝之病,当先实脾(实脾可以理肝)”(《金匮》)是也。

肝中为回血管会合之处,或肝体发大,或肝内有热,各管即多凝滞壅胀。故胸胁心腹之痛及惊痫、癫狂、眩晕、脑充血暨脑髓神经(脑气筋)诸证,皆与肝经有涉。由此知疏达肝郁之品柴胡、川芎、香附、生麦芽、乳香、没药,活血化瘀之品桃仁、红药、樗鸡、蟅虫,凉而能散的泻热之品连翘、茵陈、川楝子、栀子等,都是治肝病并胁疼腿疼的可选之品。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遇到脉双弦者,若两胁作痛,并自两胁下痛引小腹,是肝气有馀之象,现代中医则疑似甲肝也。对此中医亦当视内外所感之邪去治之。因暴怒伤肝,悲衰气结,饮食过度,冷热失调,颠仆伤形,或痰积流注于胁,与血相搏,皆能为痛,此内因也。伤寒少阳、口苦耳聋之胁痛,或风寒所袭而为胁痛者,此外因也。治法当以散结顺气,化痰和血为主,平其肝导其滞,则无不愈者。这些我们在上面都有交代。然甲型肝炎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合理饮食(加强营养,增强食欲),注意休息,则应是主要治法。

胁疼傻瓜式用药,可用“新拟和肝丸”及“肝脾双理丸”,二“丸”药性平和,是治胃病及一切肝病或肝脾诸证的良方,读者可在后续的系列文章中对其加以了解应用。

由于篇幅所限,文中只能略去方解。但读者或问:在西医西药流行的今天,为什么还要摆弄这中医中药呢?答:中医中药之妙皆令人不易测,尤中药的全息性,是现代医学难以深知的,也是西药(提纯物)无法替代的。所以真的接触到了专题性的中医文化(一看就懂,拿来就用),就等于请到了一位专科大夫,容不得怀疑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