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抓狂:娃对自己要求太高,做错题就大哭不止,怎么破?

 undi 2017-10-20



Mon.

Tues.

Wed.

Thur.

Fri.


这些天被这几张截图刷屏了,如果你还没有看过,一起来感受感受(le he le he),



常爸身边的小学生家长都太有共鸣了,比如我同事,在我们眼中一向温婉耐心的二宝妈都不禁贡献了一个自己家的段子——


为了娃,大家真是操碎了心啊!


每当这时,一定就会有人仰天长叹,振臂高呼——如果上天能给我一个自觉主动,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天使娃该有多好啊!


哗~~~


一盆冷水浇下来,有人不屑地哼了一声:物极必反,如果摊上个虽然聪明乖巧,凡事不用爸妈在屁股后拿小鞭子抽着,但对自己要求极高,自尊心太强的孩子也同样让人抓狂!比如,常爸最近就收到这样一则问询。

做错题,念错字,就会大哭不止。


家长很纳闷,自己在家里很少批评孩子,对于错误的态度也非常大度,反复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会做错,做错了不要紧,改过就好了。


可是孩子还是特别害怕做错。

 

那怎么办呢?


其实这背后另有隐情,找对原因,才能对症下药。从事多年海外幼儿教育工作的小马君,在这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今天就请他来和大家详细聊聊。


作者/小马君

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学硕士,曾任职于美国最大的早教机构之一的Bright Horizon,拥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战经验。(小马君受常爸之邀,到“常青藤爸爸”公众号开设专栏,每周四和大家聊聊科学育儿。)


首先要肯定的是,孩子对自己要求高绝对是一件好事,这样的孩子会更加积极和努力地去解决问题。


但是父母可能已经意识到了,自尊心一旦过了“度”就很容易出现极端情绪,比如大喊大叫,破坏东西,或者极度沮丧,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


孩子的这种特质除了是与生俱来之外,据我观察还可能有以下3大原因:


1. 太在乎别人的看法,缺乏内在自信

2. 从小缺乏对“错误”的好感

3. 错误估计了自己的真实能力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虽然乍看都是孩子的问题,但他们毕竟还小,本质上几乎都是在成人与孩子平时互动时的不经意造成的。


今天我就会针对每个原因,告诉爸爸妈妈,我们平时与孩子的互动中能做些什么,让孩子可以重新回归对自己的合理预期。


原因一:孩子太在乎别人的看法,缺乏内在自信

引导方法:关注孩子做事时的情绪和过程,减少不必要的表扬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开头的例子中说道,孩子对于做错了题目非常沮丧,但是父母的反馈主要表达的是“这个错误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下次再努力。”


如果仔细分析,其实可以发现父母对于孩子当下正在经历的感受,或者付出的努力并没有任何的直接反馈。


虽然父母告诉孩子自己对错误的态度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当下向孩子表达“我现在很关注你,我能感受到你的情感”。


比如母亲可以告诉孩子,“妈妈看到了你非常努力,我能感受到你现在非常难过。”然后给孩子一个拥抱。


等孩子情绪平复一些,再与他一同探讨“为什么做错了”, 这个时候再与孩子说,“其实做错了也没关系”之类的话,孩子就能接受得多了。


很多“自我要求过高”的孩子是缺乏内在自信的,孩子想要得到赞扬超过了体验本身。因此父母平时可以减少一些“累赘”的表扬,多反馈孩子的行为“过程”。


比如最近我们幼儿园很多孩子喜欢拍球,我看到了也不会因为他们拍得好,拍得多就拼命地夸,我会观察,然后对孩子认真突破自我的过程进行反馈,比如我会说:“我看到你之前拍球都是追着球跑,现在在很努力地想要自己控制球,是不是?”


把对孩子对“拍球结果”的关注,渐渐转移到他对“拍球过程”的关注。慢慢地,孩子也会淡化对结果的重视。


原因二:孩子缺乏对“错误”的好感

引导方法:告诉孩子家长/老师也会犯错,与孩子分享“犯错”后的成功经历,创造“有效失败”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我在很多篇文章里都提到过:在我看来,对待“错误”的态度,是中美两国教育差距最大的地方,是父母最需要花大力气在家帮助孩子改变的地方。


看到常爸发来的这个问询,职业病发作,我第一反应想到的是“学校老师”与“家长”对孩子错误的容忍度可能是天差地别。


虽然家长对错误是宽容的,但不管上幼儿园还是上学,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孩子的因素也不能忽视,就是孩子长时间在学校的环境里,老师对错误可能是“零容忍”的。


正是这种极端差异,会导致孩子在学校里格外地关注结果,并且对自己要求极高。


这段时间正赶上开学季,朋友圈、公众号里能看到不少帝都魔都家长们的吐槽,比如老师会在班级群里隔三差五指名点姓地公布哪些孩子写字不端正,哪些孩子写错了几个字,哪些做题步骤不正确……


(常爸说:上个月最后一天,我们公号也发了一篇《娃刚上小学一个月,心被碾成渣!还好马上放假,让我先缓缓》,感兴趣可以看看)


每次听到这些,我心里就很难过,也真切体会到做父母的难处。但是不管有多难,我都坚定地认为,父母需要抗住学校的压力,在家里培养孩子对“错误”的好感。我想至少可以从以下3步做起:


第一步

向孩子灌输,老师是会犯错的

“做错题”并不等于失败


有位妈妈和我说,自己孩子在上小学后,仿佛变了一个人。老师的说法成为一切的“准绳”。


其实父母可以诚实地向孩子表达,每个人都有表达不同观点的权利,并不因为“是老师”所以说的就一定是对的。


比如在做错题,念错字这件事情上,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说:“宝宝,如果有些时候写错字能够让我们更加明白这个字的结构,念错字可以让我们多关注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其实这些错误还是帮到我们了,不全是坏事。”


第二步

与孩子分享“失败”

是“成功”一部分的真实案例


父母可以鼓励那些“对自己要求极高”的孩子独立思考,哪些时候其实“错误”是帮助了我们呢?


这段视频特别好,强烈建议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观看:

Space X火箭回收失败自黑集锦


告诉孩子:由于技术复杂,火箭的制造与发射一直是个极其昂贵的过程,动不动上亿乃至数亿美元,所以人们打算回收火箭节省成本。


但是火箭回收难度大,推进得很曲折,美国的SpaceX公司,做了无数次回收试验,每次都以各种各样的意外告终,但他们不怕失败,从每次的失败中都认真总结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直到2015年12月和2016年4月,他们终于成功,分别实现了火箭陆上着陆首次成功、海上着陆首次成功。以后,人类就可以成功回收从太空返回的火箭了。



不用再拿《爱因斯坦和三个小板凳》的老梗说事,这些真实的能够让孩子亲眼看到的例子,才能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failure is part of success”(失败是成功的一部分),而不只是父母随口说的口号。


第三步

避免“无效失败”

为孩子创造更多“有效失败”的机会


如果我们换一个视角,孩子做错题后无比沮丧,可不可能是因为这个题目本身难度区间就有问题?


新加坡学者Manu Kapur提出,只有“有效失败”才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不然“传统失败”只会让孩子陷入沮丧的循环。


比如你的孩子5岁了,能轻松组装适合5岁孩子的乐高玩具了,那么你给他买一个超过他年龄范围1-2岁的乐高玩具就属于“有效失败”范围,而如果一味追求兴趣和趣味,一盒15+的套装就超过了“有效”的范围,虽然孩子必定会遇到困难和失败,但是这种失败并不会促进他们更有积极性的尝试,反而容易带来更彻底的沮丧。


如果回顾开头朋友的提问,有心的父母当时可以看一下孩子到底哪里做错了,是不是本身就没有给孩子提供一份合适的题目?


或者父母可以帮助孩子一同整理类似容易写错和读错的字,并且依据这些错误特点衍生稍难的“新题”,让孩子体验“有效失败”,这样才不会让他们被自己的负面情绪击倒,而是会真真正正把关注点放在提升自己的能力上。


原因三:孩子错误估计了自己的真实能力

引导方法:家长对孩子的能力与优势需要诚实复述,不添油加醋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如果每一天孩子都被灌输“只要努力,就能成功”或者家长在孩子每一次失败的时候,都告诉他,“没关系,我们下次再努力一些就一定能行”。


那么孩子永远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能力在那里,高估自己的真实能力也会让失败变得难以接受。


美国育儿组织understand.org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标题就是“诚实表达孩子的能力是每位父母的必修课。”


如果父母为了不伤害孩子的自尊,或者害怕孩子对失败发脾气,故意夸大孩子本身的能力,并且告诉他下次努力就能成功,可能短期有安慰效果,但是长期来看,绝不是好事,甚至可能会把孩子推向无尽的痛苦。


如果你知道孩子虽然很努力地踢球,但其实水平并不高,这次比赛被选入校队可能性极低。在参加选拔赛前,怎么给孩子“打底”呢?


比如你可以说,“孩子,我非常欣赏你有一种拼搏到底,不愿放弃的冲劲。你从小踢球到现在一路过来都很努力和坚持。但你也要知道,校队选拔非常严格,你将会面对很多人的竞争,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符合要求。老爸老妈祝你好运!“


如果孩子挑战失败了,你要成为他最好的避风港,给他拥抱,告诉他比赛让他了解了自己最真实的水平,只要付出了努力,无论结果如何,都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


只有当孩子越来越真实地了解自己的水平,对自己能力又有合理的预期,才不会过高地要求自己,最终苦了自己。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孩子是大人的镜子。孩子对自己要求太高,往往是大人不知不觉中给了孩子不健康的暗示或引导,导致孩子对外界、对自己的认知出现了偏颇。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要培养其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意识,即:不拔高自己,也不看低自己。一旦孩子学会了客观认知,就不会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以后才能驾驭好自己的人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你的孩子有类似经历吗?或者你有什么好办法?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


1

END

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