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为什么不能太善良?一个经济学例子告诉你答案

 百眼通 2017-10-21
为你读书 2017-10-20

1

关于“人要不要善良”、“为什么人善被人欺”这类问题,不同人有自己不同的答案。

由于我最近一直在读经济学的书,所以想从一个不一样的角度,即经济学的角度来聊聊这个话题。

假如现在你正在参加一个活动,活动方给了你10张10元钱还有一个信封。

你可以往这个信封里塞钱,假如你塞的是10元钱,这笔钱将自动翻倍至20元。你往信封里塞多少钱,只有活动方和你自己知道,其他人都不知道。

在你之后,还会有9个人陆续进来重复你的操作,如果大家塞的都是10元钱,那么每个信封里的钱都会翻倍至20元,最后所有信封里的钱会全部加起来平均分给你们每一个人。

也就是说,如果大家都往信封里塞入10元,那么很显然,每个人都能多赚10元钱。

但是呢,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因为你只知道自己塞了多少钱,而不知道别人塞了多少钱。

因此,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你塞了10元钱,而其他人都没塞,这时信封里的钱会翻倍至20元。按照平均分配的规则,每个人都可以获得2元钱。

可是,这就等于你白白损失了8元钱,而其他9个人,每个人都白赚了2元钱。这当然会让你感觉很不爽。

2

不过呢,既然糟糕的情况是有可能发生的,那么好的情况也有可能发生。

比如虽然你只塞了10元,但剩下的每个人都塞了50元,于是信封里的钱变成了460元。

这笔钱会翻倍至920元,按照平均分配的规则,每个人都可以获得92元,于是你白白地赚了82元,而别人虽然也都赚钱了,但赚的显然没有你多。

这个例子很像囚徒困境,但它更加地接近生活。

经济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曾经共同做过类似的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的人普遍会在第一次参与实验时,选择贡献出一部分钱。

因为这些人都相信其他人也会这么做,纵然有的人塞的多一点,有的人塞的少一点,但是大家都能赚到钱。

问题就在于,这种实验不能多次重复做,因为一旦这么做,有人就会开始思考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了。

比如你接连两次都塞钱,也都赚到了钱,第三次的时候你就想:就算我没有塞钱,别人也发觉不了,而只要有一个人塞了钱,我也一样能赚到钱啊。

有意思的是,虽然有人会这么想并这么做,但不代表所有人都会这样做。

于是,带有这种策略的人每一次都能得利,而一旦这样的人多了,就会有人的利益受到影响。就像之前举的例子一样,一旦你塞了10元,而其他人都没塞或塞得很少,你就会有经济损失。

3

我举上面这个经济学的例子是想说,你可以每次都选择往里面塞钱,你这么做是因为相信其他人也会这么做。

但是事实上,有些人并不会这么做,他们要么会塞很少的钱,要么一毛钱都不塞,只打算赚别人的钱。

把善良套进这个例子中,你就会发现,如果大家都善良的话,你的善良对任何人,包括你自己都是有益的。

而一旦存在不善良的人,甚至于存在多个不善良的人时,你的善良就会损害自身的利益。

达尔文在《进化论》中,表达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能存活下来的生物,既不是最强大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适应能力最强的。

因此,你的善良也要有适应能力。为什么有人说“人善被人欺”?就是因为你的善良给错了对象。

大家都是善良的人,你释放善良,别人也会回以善良,这样所有人都能过得更好。

但是在面对恶人时,你依旧不停地释放善良,这样做不仅不能感化对方,还会让对方利用你的善良去侵吞你的利益。

所以,人心存善念一定是对的,但善良是必须要分对象的,这不仅是为了保护自己,也是为了遏制恶的壮大。

PS:各抒己见吧~

PPS:标题及文中图片全部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