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分穴

 昵称48588625 2017-10-21
水分穴水分穴

【别名】中守、分水。

【释名】水,水液;分,分利。穴居脐上一寸,内应小肠其作用为“分清别浊”而利水。《针灸资生经》:“此穴一名分水,能分水谷故也。”

【穴义】任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分流。

【名解】

1)水分。水,地部水液也。分,分开也。水分名意指任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分流。本穴物质神阙穴传来的冷降经水及下脘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循地部分流而散,故名水分。分水名意与水分同。

2)中守。中,与外相对,指中间。守,把守也。中守名意指本穴的地部经水循腹正中线的任脉下行。本穴物质为神阙穴冷降而至的地部经水及下脘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由于地球重力场的作用,经水循任脉直流而下,本穴如同在经脉道路中间有关卡把守一般,故名中守。

3)中管。中,中间也。管,管道也。中管名意指任脉的地部经水大部分循任脉向下流行。本穴为任脉气血由气向液的转化之地,转化后的液态物则循任脉道路向下而流,任脉如同经水下行的管道一般,故名中管。

穴位

水分穴水分穴

【定位】在腹部正中线上,当脐上1寸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穴区内有肋间神经前皮支,深层有肋间神经与腹壁上动脉分布,再深层可及腹腔。

穴性

1【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大部分循任脉向下流行,小部分散于任脉之外。

【功能作用】分流水湿。

【治法】寒则通之灸之,热则水针。

定位方法

穴位取穴法: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 取穴道的时候通常让患者采用仰卧的姿势,以便实施者能够准确的找寻穴道和顺利的实施相应的按摩手法。水分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上一指宽处(即拇指的宽度)。

临床治疗

辩证

任脉任脉

【功用】通调水道、理气止痛

【主治】水肿,小便不通,腹泄,腹痛,反胃,吐食。

【配伍】

配天枢、三阴交、足三里,有调和气血,健运脾胃的作用,主治绕脐痛,腹泻,纳呆。

配气海,有行气利水的作用,主治气滞水肿。

配三阴交、脾俞,有健脾利水的作用,主治脾虚水肿。

配阴交、足三里,有健脾和胃,活血祛瘀,益气行水的作用,主治鼓胀。

治疗

【操作】直刺1~2寸;可灸。

【文献摘要】

《外台》引甄权云:主水病腹肿,孕妇不可灸。

《铜人》:若水病灸之大良,或灸七壮至百壮止。禁不可刺,针,水尽即毙。

《聚英》:当小肠下口,至是而泌别清浊,水液入膀胱,渣滓入大肠,故曰水分。

主治病症

水分穴为任脉上的重要穴位之一,主治病症为:腹泻、浮肿水肿、腹水(腹积水)、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翻胃、水肿、小儿陷囟、腰脊强急等。

相关链接

水肿

水肿水肿

水肿是由肺脾肾三脏对水液运化、输市功能失调,致体内水湿滞留,泛溢肌肤,引起头面、四肢、腹部甚至全身浮肿的病证。本证又名水气,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阳水、明水两类。阳水发病较急,多从头面部先肿,肿势以腰部以上为着。阴水发病较缓,多从足跗先肿,肿势以腰部以下为剧。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内分泌失调、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营养障碍等疾病所出现的水肿。

【病因病机】

水不自行,赖气以动,放水肿一证,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涉及的脏腑亦多,但其病本在肾,其标在肺,其制在脾,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膀胱气化无权,三焦水道失畅,水液停聚,泛滥肌肤,而成水肿。

1。风水相搏,风邪外袭,内舍于肺,肺失宣降,水道不畅,以致风遏水阻,风水相搏,流溢肌肤,发为水肿。

2。脾虚湿困,饮食不节,劳倦太过,脾气亏虚,中阳不振,不能化气行水,水湿横溢肌肤而成水肿。

3。阳虚水泛,生育不节,房劳所伤,内伤肾元,肾阳亏虚,膀胱气化失常,开阖不利,水液内停,形成水肿。

【辩证治疗】

1。风水相搏

症状和体征:开始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全身浮肿,皮肤光亮,按之凹陷易复,伴有发热、咽痛、咳嗽等,苔薄白,脉浮或数。

证候分析:风邪侵袭,肺失宣降,水律失布,泛滥肌肤而成水肿。肺位上焦,宣发受阻,水液停滞,故水肿先见眼睑头面;肃降失常,决渎不利,水律不能输布,溢于肌肤,迅即波及全身。风属阳邪,风水相搏,故皮肤光亮、凹陷易复。由于风邪引发,可见发热咽痛及咳嗽等肺卫表证。苔薄白、脉浮或数,为邪在肺卫之象。

治法:疏散风邪,宣肺利水。以背俞穴、手太阴肺经和足太阴脾经穴为主。

处方:肺俞,尺泽,外关,合谷,阴陵泉,三焦俞

随证配穴:面部肿甚者,加水沟。

刺灸方法:外用泻法。

方义:上部肿甚,治宜发散。本方取肺俞配尺泽宣肺,外关配合谷发汗疏风,使在表的风水得从汗解。佐以三焦俞通调水道,阴陵泉健脾利水,使在里的水湿下输膀胱。表里分消,可疏风消肿。

2。脾虚湿困

症状和体征:面浮足肿,反复消长,劳作后或午后加重,伴脘闷纳少、面色(白光)白、神倦乏力、尿少色清、大便或溏,苔白滑,脉沉细或结代。

证候分析:脾虚中阳不振,健运失司,气不化水,以致水邪泛滥,可见面浮足肿。湿为阴邪,其性粘滞,劳累后更易损伤于脾,其肿反复消长,故劳后或午后加重。脾虚运化无力,故脘闷纳少、大便溏薄。脾虚则阳不温煦,故面色(白光)白、神疲乏力。阳不化气,水湿不行而小便短少。苔白滑、脉沉细或结代,为脾虚湿邪内蕴之象。

治法:温运脾阳,清利水湿。以任脉、足太阴脾经穴为主。

处方:脾俞,三焦俞,气海,水分,足三里,三阴交

随证配穴:脘闷甚者,加中脘。

刺灸方法:针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加灸。

方义:脾俞、三阴交、足三里健脾以助运化水湿。三焦俞调整气化功能。气海益元气以升脾阳。水分为分利水道、利尿行水的效穴。

3。阳虚水泛

症状和体征:全身高度浮肿,腹大胸满,卧则喘促,伴畏寒神倦、面色萎黄或苍白、纳少、尿短少,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脉沉细或结代。

证候分析:脾虚水肿,久延不愈,伤及肾阳,肾阳亏虚,水液不能排泄,其肿日趋加重,可见全身高度浮肿、腹大胸满。水气上凌心肺,故卧则喘促。肾阳不足,膀胱气化失常,则尿短少。肾阳虚衰,不能温煦,则纳少、畏寒肢冷、面色萎黄或苍白。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脉沉,细或结代,为阳气虚衰、水湿内盛之象。

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以任脉穴、背俞穴为主。

处方:肾俞,关元,三焦俞,水分,脾俞,足三里

随证配穴:便溏者,加天枢、上巨虚。

刺灸方法:外用补法,可灸。

方义:肾俞温补肾阳,重灸关元助阳化气。三焦俞以调三焦气化功能,水分分利水邪。脾,俞、足三里健脾以运化水湿。

【医案举例】

高X,男,42岁,1987年10月ZI日初诊。主诉:腰痛近1年,全身浮肿无力半年。病史:该患者于1年前秋季,夜卧湿冷之地后,自觉着凉。2日后发热恶寒,头痛,周身无力,腰酸腿软。诊为急性肾炎。经静滴、眼药后,热退痛减,但未根治,始终腰痛、腹痛。半年来全身浮肿,尿少,怕冷,食欲不振,肢体无力,经中、西医治疗不见显效,疑患为慢性肾炎。检查:神疲体弱,面色(白光)白,颜面浮肿,脸肿尤甚,下肢有明显压痕。呼吸稳,心肺无异常。血常规:红细胞29.4,X,1012/L,白细胞5.2X109/L,血红蛋白102g/1。尿常规:蛋白(++),红细胞2~3个,白细胞5~6个。舌淡红,苔白腻,脉沉微。诊断:水肿(慢性肾炎)。治法:温肾健脾,助阳利水。取穴:①脾俞、肾俞、足三里、水道。②胃俞、三焦俞、天枢、委阳。此外,灸水分、关元、气海、阴陵泉。操作:①与②两组针刺交替使用,每日针1次,皆用泻法,留针20min。灸法以艾条温和灸,每日1次。以上方法治疗2个月,全身浮肿消退,腰痛、腹痛消失,仅有易疲劳感。血尿常规检查均正常。(中国当代名家医案)

点击加载更多
加载中...

人体穴位 展开收起

头部穴位(正面) 头维穴 | 发际穴 | 阳白穴 | 印堂穴 | 攒竹穴睛明穴 | 承泣穴 | 四白穴 | 迎香穴 | 水沟穴 | 瞳子髎穴
头部穴位(背面) 百会穴 | 后顶穴 | 风府穴 | 哑门穴 | 完骨穴 | 风池穴 | 天柱穴
头部穴位(侧面) 太阳穴 | 下关穴 | 客主穴 | 耳门穴 | 听宫穴 | 翳风穴 | 颊车穴 | 大迎穴 | 人迎穴
腹部胸部穴位 天突穴 | 膻中穴 | 鸠尾穴 | 巨阙穴 | 中脘穴 | 水分穴 | 气海穴 | 关元穴 | 中极穴 | 气舍穴 | 俞府穴 | 或中穴 | 期门穴 | 日月穴 | 天枢穴 | 气穴 | 大巨穴 | 大赫穴
人体背部穴位
                   
大椎穴 | 陶道穴 | 身柱穴 | 神道穴 | 至阳穴 | 脊中穴 | 治喘穴 | 肩井穴 | 曲垣穴 | 天宗穴 | 命门穴 | 腰俞穴 | 腰阳关穴 | 上仙点穴 | 六华灸穴 | 风门穴 | 肺俞穴 | 心俞穴 | 膈俞穴 | 肝俞穴 | 膏肓穴 | 志室穴 | 肩外俞穴 | 厥阴俞穴 | 三焦俞穴 | 大肠俞穴 | 关元俞穴 | 小肠俞穴 | 膀胱俞穴
人体上肢穴位 内关穴 | 外关穴 | 曲池穴 | 尺泽穴 | 治痒穴 | 孔最穴 | 列缺穴 | 阳池穴 | 神门穴 | 合谷穴 | 中渚穴 | 少冲穴 | 落枕穴 | 指间穴 | 太渊穴 | 口内穴 | 胃肠穴 | 手三里穴
人体下肢穴位 膝眼穴 | 梁丘穴 | 复溜穴 | 阴谷穴 | 血海穴 | 承山穴 | 解溪穴 | 委中穴 | 足三里穴 | 阳陵泉穴 | 阴陵泉穴 | 三阴交穴 | 百里穴
人体足部穴位 涌泉穴 | 大敦穴 | 太冲穴 | 太白穴 | 太溪穴 | 申脉穴 | 丘墟穴 | 昆仑穴 | 足临穴 | 行间穴 | 里内庭穴 | 下痢穴 | 高血压点穴 | 第二厉兑穴 | 第三厉兑穴 | 阿基里斯腱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